论“圈中小鬼”
“小鬼”给很多圈子带来了麻烦。
首先,我们需要明晰“小鬼”是什么,而不能把它这个概念当成帽子扣人。这种行为明显是不理智的,仅仅是一种排他倾向。
“小鬼”之所以被称之为“小鬼”,最浅显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发表的众多言论会使某个圈子的较深度成员与圈外人士产生反感乃至清绪激动。如果以游戏圈子作为例子,“小鬼”的言论会呈现出如以下几个特点:1.对于游戏的一些高难度操作或隐藏内容具有莫名的自信;2 ,对于游戏剧情方面内容具有误解且往往会与衍生同人相混淆: 3.对于自身所了解的内容坚持相信,即使其中包含许多个人的误解,并积极于表现自己的认识;4.对于较长篇幅的讨论与文章缺乏阅读的耐心。——总之,让你很烦。
“小鬼”在本质上 实际是一个圈子的新晋入门者,处于一个圈子形成后信息传播链条的最低端,他们对于圈子的信息源点实际上是甚少接触或缺乏条件接触的,只是通过延伸出的中间媒介引起了兴趣,在认识过程中由于信息的局限性和个人认识缺少辩证思维,产生了盲目的自信。在网络这个相对隐匿的言论环境下想要获得心理认同,而发表出众多如前段所述的言论。以及更进一步的低质量或令人称奇的二次创作。
在这里我需要说明两个误区,一是关于小鬼”的低龄向偏见,确实,低龄的圈子入门者会常发表有许多幼稚性的言论,但请不要忽视青年至成年人在浅度了解某样事物时同样也会产生相当的偏见与错误认识(如果成年人对于新事物永远那么理智,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宗教矛盾与宗教崇拜了)。二是对所谓“害群之马”,也就是对于具有一定歪曲倾向的中间媒介创作者大加人身攻击与言语谩骂,注意,这样的行为并不利于圈子的发展,只会加剧一整个圈子的行为极端化印象与自我封闭,使圈子逐渐失去活力。
首先关于低龄入门者,我们并不应该抱有排斥心理,至少要认识到其与自我所具有的信息差,而不是对其的不成熟言论大加嘲笑与批判——这样的行为又何异于一个骄傲的孩子?正如我们在儿时会期待父母给予我们尊重与理解,而我们恐惧与愤怒父母打骂的行为,对于一个真正的低龄入门者,我们最少是要去鼓励他们去接触更多关于这个圈子的知识与创作,给予评价而不是批评。人都是在学习中成长的,一个低龄的入门者,你是想要他成为热爱这个圈子的真正一员,还是一个永永远远的“反派角色“?(商业利益对冲导致“小鬼”式水军那是另一种情况,需要辨析)
然后关于“害群之马”或者“小鬼制造机”,这一群体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以盈利为目的,发掘涉怪涉奇题材作品进行随意再创作的营销号与个人;二是由其衍生的粉丝群体所构建的更小规模圈子。需要说明,低质量的同人创作无论怎样都是同人创作,质量决定了其是否能获得持续性的关注,它们与上述群体的受众期望与发展路径存在本质不同(以笔者个人为例)。对于“小鬼制造机”的存在,如若要求有扼制措施,考虑方法有三:
1.进行符合平台要求的举报,提供评实的证明其构成抄袭的材料(但首先在查阅平台关于抄袭的定义)无需更多争论.(针对对营销号)
2.提供正确圈内知识的合适了解途径扩大其传播范围,尽可能要求其简短,生动有力,形象具体(而不是冰冷的一个不明链接,作用不大)。可参考谣言的扩散特点或苏联笑话。(针对个人与认识误区)
3.为优质的同人创作打开门路,加强其的宣传或给予在个人能力范圈内的支持(点赞、转发等)让更多具有内容的作品有可能出现在潜在受众的眼前。(针对整体)
另外还有关于“小鬼”与“云玩家”的关系需要解释。“云玩家“是指未实际游玩游戏而是通过浏览相关视频与文本了解游戏,与其他“云”的概念大致相同(强调网络体验与社交性),只能说“云玩家”包含游戏圈子“小鬼”,而不能反向推之。(笔者受制于电脑机能限制与操作技术问题,在大部分圈子的了解过程中都以查阅相关资料为主)
以上便是笔者对于“小鬼”相关问题的一些看法与思考。圈子,说白了就是相同志趣的爱好者之间有了联系。为何东方Project至今香火仍存?为向型月系列饱受非议仍然生生不息?只因为一件事,一个小小原因:你喜爱着那个作品与文化,你知道,还有许多人与你相同。

欢迎在评论区进行更多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