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系列 中欧联军
成立时间:2032年6月3日
首府:柏林,维也纳。
所属派系:地球安全联合委员会,地球安全联合军,北极圈联合体,欧洲大陆防御计划组。
核心城市:汉堡,克拉科夫,法兰克福,慕尼黑,科隆,布达佩斯,布拉格,哥本哈根。
大型城市:卢布林,克鲁日,贝尔格莱德。
人力指数:较多,人口集中在城市。
人力增长:一般增长速度。
平均年龄:53岁。
居民生活水平:食物种类丰富,拥有大量旧时代先进遗留科技,保存战前较多工业基础。
居民文化水平:极度重视秩序。
居民态势:绝对忠诚于地球安全联合委员会,期望地球安全联合委员会实现全部加盟势力统合。
发展指数:良好的基础科学,保留大部分工业基础,但军事发展饱受能源体系限制,核技术相对其他人势力落后。奉行集权主义,自上而下进行物资分配。悬浮列车运输发达,空运落后,海运落后,道路运输先进。
奉行政策:对拾荒民进行强力驱逐,与拾荒民团体长期敌对,水力与风力发电,自上而下进行统治。
实行法律:地球联合统一管理法,生育保障法,自上而下资源分配法,“女巫狩猎”法,其他合理法案。
核心协作势力:北欧联军,地中海联军,东欧联军,西欧联军,北非联军。
装备统一共享势力:西欧联军,北欧联军,地中海联军,北非联军。
大型战役记录:莱比锡会战(失败),第二次莱比锡会战(失败),华沙会战(获胜,2033年3月7日,中欧联军,西欧联军,北欧联军,地中海联军,前俄罗斯联邦军在华沙举行联合阅兵仪式,标志人类正式向异形宣战,对异形战争爆发),多瑙河战役(获胜),第二次华沙会战(惨败,中欧联军损失15%军事物资,放弃华沙城),布拉迪斯会战(获胜),第二次布拉迪斯会战(达成战略目的,中欧联军弃守布拉迪斯,成功撤离资源与平民),维也纳战役(获胜),第二次维也纳战役(达成战略目的,歼灭两支异形群落),第三次维也纳战役(获胜,目前爆发已知最残忍的巷战,足足三支异形群落死在维也纳城市中,传言异形尸体填平了城市废墟),慕尼黑夺回作战(获胜),慕尼黑战役(大胜,异形群落进攻时突发大地震,正在涌向慕尼黑的异形群落行动区域发生大规模坍塌),死守汉堡(获胜),汉堡反击战(获胜),大西洋联合海战(大胜,歼灭三支异形群落,成功阻止异形群落登陆汉堡),十次但泽突击行动(惨败,突击部队全军覆灭),闪击南部异形(获胜),卢森堡夹击战(获胜),愤怒之手战役(获胜),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战役(失败),哥本哈根保卫战(获胜),巴黎空降作战(获胜),北欧大会战(获胜) ,第二次北欧大会战(失败),五次援助米兰(惨败,增援装甲军团全军覆没),罗马降下作战(获胜,歼灭了进攻罗马的7支异形群落,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地中海联军),闪击那不勒斯(获胜,人类在异形战争中第一次取得战区胜利,意大利半岛的异形群落被彻底歼灭)。
核心战术:闪电战(导弹战术打击完成后,由步兵军团,装甲军团与作战机甲大队进行联合突击),包抄战术(通过高效突击部队对敌军实现分割歼灭),欺骗战术(通过机动部队制造诱饵指标,干扰敌军作战部署),天基武器(通过太空轨道炮轰炸地面异形群落,以此弥补战略武器劣势)。

由于缺乏能源与资源,比起传统枪炮飞弹,中欧联军更偏向使用威力巨大但射速缓慢的镭射武器,哪怕是单兵,也同样如此。

中欧联军缺乏导弹以及战略轰炸能力,尤其是重型导弹方便,中欧联军大量装备轻型导弹车以完成较低程度的火力覆盖。

比起数量与火力优势,中欧联军更偏向采用精英部队作战。中欧联军很少采取防御战略,依靠强力的载具部队,中欧联军机动迅速,装甲坚固。

中欧联军缺乏轰炸机更缺少战略火力支援,为了弥补火力不足,中欧联军的武装直升机拥有十分惊人的火力与载弹量,对地面装甲部队有着极大支持。

为了让闪电战的效率更高,中欧联军开发出威力惊人的陆地巡洋舰,用以实现高效的陆地突击。

中欧联军有着最高效的闪电战部队,惊人的机械化作战水平使得中欧联军装甲部队可以迅速歼灭敌人。

中欧联军发动闪电战不但需要强大的正面装甲部队,也需要两支实力强劲,机动强大的作战机甲部队保护侧翼。

胜利,需要强者。—隆美尔(不是)
为扭转战局,中欧联军打造了世界上最强势的精锐作战机甲部队,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承受超负荷神经链接设备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一千种混合药剂强化的战士驾驶负荷度极高的作战机体实现以少胜多的作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