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听,那来自悠远之地的涛声——关于海洋的随笔杂感

2023-08-22 13:22 作者:gusui555  | 我要投稿

       亚美尼亚北原的雪山,柔情地俯瞰着嵌满南方的平原沃野,冰雪凝缩间,寒泉流淌,便化作两江,一支名为狄格里斯,另一支则被唤作幼发拉底,其水奔流,最终汇入厄立特里亚之海,于是,江河之间,悠远昔时,筑就璀璨的两河文明——美索不达尼亚。

幼发拉底河(尚勒乌尔法地区)by uygaronder

        阿卡德人自阿拉伯跋山涉水,在两河流域间筑起了强大的萨尔贡王朝,自此,璀璨的苏美尔文明便消湮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美索不达尼亚在王朝迭代间战乱不休,从亚摩利人,到汉谟拉比伫立的巴比伦帝国,从赫梯族人,到横跨西亚北非的亚述帝国,从波斯帝国,到亚历山大征伐的断壁残垣——发源于海洋的文明,就这样在江河间迭代不休。

        海洋,是亚里士多德毕生未能求索的空白之地,而他的学生,站在达帕萨伽代和波斯波利斯,眺望着那片传说中的无尽之海的亚历山大,也终究只得在都库什山脉埋藏那些未竟的遗憾。

(Fate/Zero)亚历山大 by ayhan63

        “nec vero terrae ferre ommes omnia passunt.”

——《Georgics》(维吉尔)

        据说,每块土地都会产出适合耕种的作物,在河流中,柳树繁茂,在沼泽里,桤木挺直,岩石山丘上,生长着贫瘠的灰烬,海岸润养下,桃金娘林则向阳而歌;木棉深爱着辽阔的山丘,紫杉狂喜着北风的萧瑟,但纵使是昔日的世界边界,也终究为文明的耕作所征服。

        海洋是罗马人眼中的诗,纵使是以一生来歌颂田园牧歌的陆上生活的维吉尔,也亦会在诗篇的间隙,发自内心地赞颂海洋的澎湃,与探索精神的伟大。

歌颂农业主义的《Georgics》(牛津大学出版社书绘)

        古希腊人认为,遍布世界的江河溪涧,皆是海之女神忒堤斯与大洋之神俄刻阿诺斯所诞下的子嗣所化,故而他们亲切地称呼俄刻阿诺斯为“河之父”——Ωκεανο,这便是单词“Ocean”的由来。

        在神创论的观点中,上帝使世界各地的自然不能在所有方面满足人类的生活所需,由此,战争与贸易由此应运而生。伴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海洋对于文明变得不再神秘,它是罗盘所引的航向,是礁石深处的亡魂,是搏击大洋的英姿,是文明兴盛的赞歌,亦是那些名为“大多数”的苦难的哀歌。

        当星盘扭转,时代流淌,海洋得到了文明“智识性”的重审。

by alpha_element

        站在现代科学的高度,海洋对于人类已然不再陌生。占据了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的海洋,为这颗星球填涂上了蔚蓝的生命底色,也正是因此,地球表面的广大水体得以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蒸发升空,在各个气流带的作用下,遇冷凝结、化作雨水、汇于江河、归于海洋。

        曾幻想,行于海底,从平缓的海岸带向前漫步,沿着陡然倾斜的大陆架缓缓滑下,去抚摸更为陡峭大陆坡地带,一睹海洋的不屈的脊梁。继而,便一跃而下,去探索那些或开阔平坦,或海岭交错,或海沟纵横的未至奇异,去触及海洋的心脏——那神秘壮阔的大洋盆地

           海洋分布及海陆轮廓的复杂构造,使得海区片层间,环流、风浪、风暴潮、底层流、湾内潮汐、假潮层出不穷,变化莫测。而海洋的表层,则在风力摩擦、大气压力、蒸发降水、密度变化、天体运动的共同作用下,潮汐涨落,周期交迭,在循环里生生不息。

        潮汐与潮流总是相伴而生,当海流汇作水团,泥沙运动、鱼群洄游、冰川迁移、海流漂游,推攘着船只,润养了大陆,凝炼出那些久远而深邃的人类文明

        海浪掩不住鸥鸣,潮汐抚不尽鲸泣,海洋的湿气孕育了江河、山泉与云层,流动着、变化着,往返的潮汐环绕着文明,其取之不竭,为全人类所有,其亦不可被阻挡,无法被容纳,堕马豪放,高傲自由,不为人类所征服。

休憩時間 by saino (id:80474878)

        一直偏执地认为,人类总会有一颗源自天性的、向往海洋的心,向往其宽广无垠的胸襟,向往其自由奔放的洒脱,向往其生机勃勃而万物可爱,向往其深邃神秘而危机四伏。所以,我常遐想,去试图找寻一个夏末的傍晚,解下悬于手腕的串铃飘带,踏寻那些悠远之时逸散而来的涛声;去面海席地,从夕照璨璨,到星天烁烁,由此,真正地一睹那些文明与自然的厚重本色。

听,那来自悠远之地的涛声——关于海洋的随笔杂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