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妈粉式追星她们到底是在追什么?

2023-11-22 10:11 作者:我爱吃瑜头  | 我要投稿

(这个是我需要的文章没有你们网站不适宜内容申请十分钟后审核通过) 传统的粉丝偶像关系大多遵从异性恋框架下的男女朋友这一欲望模式而妈粉这个群体呢他们是因为我想给你当妈妈所以成了妈粉吗在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徐婧与其研究生孟繁荣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她们发现妈粉的追星行为和现实中的母职有着奇妙的呼应她们把妈粉围绕偶像的日常称为数字化抚育。 澎湃新闻对徐婧进行了采访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记者将采访对话整理为第一人称口述形式。 我是徐婧是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的老师我读书的专业背景比较复杂学过社会学学过文艺理论现在是传播学我关注的是媒介如何呈现社会结构里面的社会性别性别视角又是怎么在媒介产品中被体现的粉丝文化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个亚文化的小众领域但正是在很具体琐碎的的关系里我洞察到一些有趣的问题。 我的这项研究的前期观察从2019年就开始了正式的调研是在2020年9月到2021年6月间进行的研究使用网络民族志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对妈粉群体展开资料收集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交叉分析。 在收入方面被访者里的一部分尚无独立经济能力,但仍会将日常生活费用中的一部分用于稳定的追星消费另一部分在社会中具有稳定甚至较好的收入水平妈粉们氪金所花费的金钱是她们收入的6%到13%但有妈粉表示自己为偶像所花费的金钱很难用此种计算法衡量:有人表示自己常有大宗同款支出如不是偶像同款也并不会去消费总之本研究中的妈粉群体是以女性为主年龄职业多元具备一定经济能力有一定的追星年限。 充满谐音梗和饭圈言论的喜剧《偶像服务生》脱口秀节目中王勉弹唱了一段关于饭圈女孩的故事因此妈粉并非一个边界清晰且稳定的身份类型而是一种关系性的动态的变化过程粉丝有主体性他们会将偶像展示在人前的身份与自己的感知进行选择性建构极强的身份流动性与包容性就是妈粉对母职符号能指的直接挪用而导致的。 我访谈中有一位男性妈粉他说我之所以觉得我也可以是妈粉是因为我的妈妈就是这样爱我的那么我觉得我对偶像的情感也是这样那么我就可以定位自己为她的妈粉我对她没有其它的诉求我想看着她觉得很快乐然后也很无私我也不期待她对我有什么回应然后他问出了一个经典的反问句你觉得互联网上有谁会去做别人的爹?是的为什么互联网中的追星男女不论是年轻的还是年纪稍长的为什么当大家想去形容一种去性别化的去欲望化的呵护照料这样一种无私情感的时首先借用的亲属称谓是妈妈因为在我们的历史语境下东亚内部的家庭秩序及其表征的母职的性别秩序成为了妈粉操演的主要的意识形态资源而那位男粉丝所言的不愿给人当爹是对模拟操演东亚家庭中的父亲角色的拒绝。 成为妈粉之后她们被母职所询唤也开始以传统的母职意识形态来要求约束规范粉丝行为比如说也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访谈对象里有一位很明确地提到了因为她自己有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她说自己对偶像的态度就跟对小孩一样首先希望他健康平安但是也希望他未来学业事业上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当你去使用一个概念或称谓去称呼自己时就会不知不觉的开始用传统意义上妈妈的角色来要求自己。 妈粉对偶像的业务能力事业心上进心相关话语权与社会地位等方面尤为在意对于偶像谈恋爱犯错误妈粉反而比较包容但她们一致认为当偶像表现出在事业上不够努力她们的爱就会大打折扣在对偶像望子成龙这方面现实母职和虚拟母职达成了微妙的联结。 一方面是对母职的高度认同另一方面是不断操演传统母子关系并获得回应这就是妈妈粉的自我认同过程他们也通过消费来制造一种获得感跟自己的偶像建立连接我的访谈对象就告诉我“我买的越多我可能就能帮到他越多品牌方会觉得该偶像粉丝消费能力强就给他更多更高级的代言当然最终是这套商业盈利的逻辑决定和形塑了当下资本平台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关系。 妈粉尝试去超越旧框架定义一种新型的粉丝偶像关系是一群女性在自己数字化行为实践的过程中对某种旧框架的挣脱想用一种全新的东西来界定自己虽然这种界定的行为也难逃窠臼也没有办法去摆脱娱乐工业体系的制约但至少在性别秩序层面向前走了一步不要说女生追星都是无脑的都是女友粉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情感关系很多元我们也在尝试去找到更新的性别关系或者欲望关系来与我们自身的情感诉求进行互动。 澎湃新闻:这种数字化抚育看上去远比现实世界中的母职要轻松很多用这样的术语是不是会显得现实中的母职太轻飘飘了? 徐婧: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数字化抚育也是劳动因为它也付出时间和金钱也有情感的互动和贡献我个人愿意把它定义为一种关于母职理论积极的进展当然我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些理想主义包括我在做所谓数字化抚育的时候也曾设想过我去做这样的一种建构描绘母职的新进展是否也是一种帮助解除母职与女性天性绑定关系的努力至少在理论层面也许是对陈旧权力结构的动摇当然现实的中抚育付出了更多的劳动情感其中包含了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与秩序。 澎湃新闻:你通过研究这种妈粉的虚拟母职也想试图解构现实中的母职的概念? 徐婧:是的这至少说明母职不是一种天性也并不必然地与生育行为一一对应它证明了母职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建构妈粉并不是生理上的母亲但是通过这种数字化的操演无论是花钱还是精力的投入都是可以跟传统意义上的母职产生共振我把这个现象起名为数字化抚育实际上我就是想要去讨论它会不会是母职的一种新的发展这种替代性的情感出现之后有没有一种可能未来女性想要体验或进入母职真的不需要以生育为连接了当然也有人虽然现在这样跟你讲再过几年她可能就去结婚生子但至少在妈粉这样的一种反复的母职操演过程中她认为暂时的抚育的情感及其衍生的劳动劳动的获得感都已经得到满足妈粉的操演可能只是未来数字化抚育的形态之一当它被整个社会更加广泛的接受和承认时或许一名女性是否履行母职如何履行母职都会成为一种可以在以血缘为基准的家庭空间和以情感为基准的虚拟平台中转换自如的操演。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互联网上收集而来并没有恶意也没有恶意更没有恶意有关的资料理论都是从网上搜集来的上面的内容并不意味着这位作者对文中所载的法律法则意见行动和事实承担责任这篇文章的作者对上述或与之有关的问题不会对此负责也不会对此负有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 并非代他人告知:叶孜 2023.11.22

妈粉式追星她们到底是在追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