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武装蟑螂——苏联217工程
1940年初,此时正是苏芬战争的白热化阶段,不少苏军士兵因为缺乏掩体而被芬兰人的机枪阵地收割。为此,苏联高层决定研制一款廉价且易于生产的带有一定火力和防护的轻型装甲车辆,由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负责开发,项目编号为“217工程”。

在基本构型上,217工程采用“驾驶舱/战斗室-发动机舱”的布局,车组乘员2人,通过车顶舱盖出入。由于车内空间狭小,乘员要么弯着腰坐着,要么趴着,十分难受。
该车采用履带式,主动轮在后,有着4对小负重轮,第一对负重轮负责转向控制。负重轮与车体刚性连接,没有弹性悬挂,缓震效果极差。
整车长约2.5m,宽约1.72m,高约0.86m。

在火力配置上,217工程搭载了两挺7.62mm的DT机枪(备弹1575发),左右射界各有20°,并配备了弹壳收集器。

在装甲防护上,217工程为全钢“焊接+铆接”结构,全车采用大倾角设计,正面装甲厚度为20mm;车身侧面装甲厚度为10mm,尾部发动机舱装甲厚度为8mm。
217工程的防护指标足够抵御芬兰人的机枪阵地,但是被反坦克枪盯上来也没好果汁吃。

在动力系统上,217工程采用了一台16匹马力的水平放置式二冲程汽油机,搭配3前1倒的机械变速箱,公路极速可达18.5km/h,越野时速仅有7km/h,难以通过反坦克壕沟。
整车战斗全重可达1.73吨,功重比约为9.25,加速性能捉急。

1940年3月初,基洛夫工厂完成了第一辆样车的试制工作,在进行长达一个多星期的测试评估环节时,由于苏芬双方签订了《莫斯科和平协定》并宣告战争结束,本就不出色的217工程直接被上级勒令封存起来,结束了短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