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为初学者设计的音乐理论讲座(四)
【第3回】3种小音阶

在第2回中,提到了长调和短调,说明了大音阶和小音阶的不同,但是因为当时如果说了会变得复杂,所以有一件事没有提到。实际上,因为小音阶没有导音,所以被认为是不完全的音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工产生了3种小音阶。因此,与标准音阶相比变得复杂一些。这次就这3种小音阶和导出的理由说两句。

目录
1.自然小音阶
2.和声小音阶
3.旋律小音阶
4.3个小音阶可以混合使用
5.第三音才是最重要的

1.自然小音阶
上一次,首先提出了作为C大音阶的平行调而产生的c小音阶,从那里转移到c小音阶。准确地说,这是被称为自然的小音阶。下面再一次展示c自然小音阶。

虽然说了在小音阶上不存在作为导音的音,但是当然在c自然小音阶上,主音的下一个是“B♭”,所以和主音全音分开。因此,想要返回主音的力量比大音阶弱。

2.和声小音阶
没有导音的话就硬做吧!因此,将第7音的B♭“强行”提高半音,使之成为“自然”的东西称为和声小音阶(和声短音阶)。

这样一来,从形式上来说,B音起到了导音的作用,所以和大音阶一样。之后在和弦的部分说明,这个声音是推进和声不可缺少的原动力,所以特别有这个称呼。
只是因为把音提高了半音,所以这次会产生和“A♭”的音程变成全音+半音,即增2度的问题。实际弹一下就知道了,但是A♭和Si之间开得太大,不仅听起来不自然,而且很难唱。

3.旋律小音阶
为了解决和声小音阶难以演唱的问题,这次把A♭的音强行提高半音,使其变为A的东西称为旋律小音阶(旋律短音阶)。

这样一来,La和Si之间的全音,也就是长2度了,作为旋律自然就容易唱了。那就是被称为旋律的原因。
但是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除了第三个音以外都和大音阶度一样。强行制作导音而玩弄的结果,无限接近了主流音阶。这样的话就没有小音阶的意思了,在下行即声音下降的时候,在第6音和第7音上加上flat,进行了改良,使其与自然小音阶相同。真是太牵强了(笑)。
根据情况,分为上行和下行,但实际上并不是必须根据声音的上下严格区分使用。声音下降的时候也有使用上行的情况,当然也可以相反。重要的是与和弦兼顾,随机应变地分开使用。

4.3个小音阶可以混合使用
虽然说小音阶本来就不完全,但是为了解决其不完全而改良的结果,会产生其他的弊病。小音阶无论怎么弄都一定是不完全的。
因此,最改良的旋律小音阶并不是最好的。无论哪个音阶都是一样的“不完全”。因此,在乐曲中并不是贯穿一首曲子一直都必须以同样的音阶制作。实际上以自然小音阶为基础,根据需要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出现和声小音阶和旋律小音阶。这种情况下会有临时记号。反过来说,短调的自由度也可以说很高。

5.第三音才是最重要的
后面说明,小音阶有3种,从那里派生的和弦也有3种,这使小音阶变得复杂。但是请注意,只有第3音无论使用哪个尺度都一定是短3度的音程。也就是说,如果是长调的话,主音和第3音的音程一定是长3度,但是短调的话一定是短3度。请记住,这第三个音才是区分长调和短调的决定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