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后北条家的时候,丰臣秀吉为什么动员了近三十万大军?
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秀吉大举征讨小田原北条家,是为“小田原之战”。丰臣秀吉在此战中动员了将近三十万大军,是“应仁之乱”后规模最大的、投入兵力最多的战争,完全不是之前的“县乡斗殴”。

小田原北条家虽然号称“五代名门”与“关八州独立王国”,但实力没有强大到需要三十万军征讨的程度。当时不少人都觉得丰臣秀吉有点“大材小用”。那么丰臣秀吉打北条时为什么动员了近三十万大军呢?

首先,后北条家的小田原城是日本战国时代难攻不落的名城,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都曾在小田原城下铩羽而归。当时攻克小田原城唯一方法就是比实力拼消耗,以优势兵力和后勤补给长期围困,迫其投降。

小田原城广达五里,城中守军不下数万。要围困这样的大城,丰臣秀吉起码要动用十万左右军队,还要派兵进攻后北条家的其他城池。因此丰臣秀吉起码需要动员十几万大军,才能通过一战灭亡后北条家。

其次,除了自身实力外,后北条家不服天下霸主丰臣秀吉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与尚未臣服丰臣秀吉的奥州霸主伊达政宗结成了同盟;二是德川家康当时暗中与后北条家往来密切,两家还结成儿女亲家。

后北条家认为联合德川家康和伊达政宗便足以与丰臣秀吉抗衡,而丰臣秀吉对此也心知肚明。“小田原之战”虽然是进攻后北条,但丰臣秀吉的打击目标不仅仅是后北条家,而是所有尚未臣服的割据势力。

丰臣秀吉到达小田原城下后就号令以伊达政宗为代表的奥羽各大名前来助战,以此将之尽数收服。如果不愿到小田原城下助战,丰臣秀吉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奥羽各大名,近三十万大军就可以用来扫平奥羽。

对于可能怀有二心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命令其率领自家的数万军队为先锋,自己率十几万大军紧随其后并进入德川家康的领地。如果德川家康反水,丰臣秀吉就用几十万大军将德川和后北条家一起解决。

要同时完成灭亡后北条家、迫使以伊达政宗为代表的奥羽各大名臣服、防止德川家康反水这三大战略目标,丰臣秀吉必须动用近三十万大军。如此规模的军队是给当时所有可能反对丰臣统一的势力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