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杨飞云 | 浅析欧洲当下对中国写实绘画的看法

2020-06-18 19:23 作者:翕兮文化  | 我要投稿

转自《人民艺术沙龙》栏目

主持人:杨简浓 翕兮文化创始人

嘉 宾:杨飞云 中国艺术研究院 油画院院长

杨简浓:今年2月份,您是在意大利举办了一场您的个人艺术展览。

杨飞云:对。

杨简:我们都知道欧洲古典写实绘画,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进入中国也就将近100年,对于欧洲来讲,我们的写实绘画只能说是学生辈的了,那么您的这次在意大利的展览,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吗?或者说现在的西方,对我们中国的写实绘画,是怎样的一个评价和看法呢?

杨飞云:去年很荣幸地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造型艺术学院的通讯院士,那么这样的学术聘书,给我和朝戈,还有王宏剑,那么就是说他们开始关注起中国的这一部分绘画,我觉得一方面是和文化交流到了这个时候,或者中国的油画100多年,我们的学习根源上是和意大利的绘画有关联,在中国发展了这么久以后,尤其是我的绘画,特别是在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上,吸收了古典绘画的这个部分,我觉得是有关系的。

这个通讯院士有一个要求,就是院的美术馆做一个个展,这个其实压力蛮大的,对于我来说一方面是个荣幸,一方面是一种压力。我没有去现场,但是展出的时候,我间接地听到一些反映,他们选择我去做这个院士,选择我去做这样的展,都有他们的要求,大家觉得中国的油画发展成这样,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绘画,能画成这样一个带有东方文化内涵的,一种他们好理解的绘画,我觉得对我还是很大的鼓励,他们并不觉得这个东西是老的,或者说完全在模仿他们的这样一种手法。

杨简浓:就是还是有我们自己鲜明的特色。

杨飞云:因为这个只是在学习研究了一种方法,然后在表达上,中国这样一个现实当中,其实完完全全是出于我们自己,或者自己作为独立艺术家,用自己的热爱、用自己的创作,来一步一步画到今天这样一个积累起来的东西。

杨简浓:西方的写实以及后来的抽象,和我们中国的形神兼备,这个应该是中西方不同的艺术标准?

杨飞云:其实我觉得他们从印象主义之后,恰恰是西方人,最早的印象派是怎么发展起来,是发现了日本的《浮世绘》,从《浮世绘》里面,大量地吸收东西,然后给他们启发,最后发展出来了现代主义的很多很多和东方的写意绘画很相近的东西。比如说表现性的绘画,比如说它有很多抽象性的意义的这个绘画,和我们的这种笔墨、气韵,有很多共同之处,只不过就是说,我觉得东方绘画恰恰在开放以来,就近100年以来,由徐悲鸿他们那一代人开始,研究了他们的系统,研究了他们教学的科学体系,也研究了他们的各种各样的表现力,那么形成了我们其实在油画艺术上的,这样一个似乎有具象写实的阵营。因为古典写实,有可能我个人的绘画语言,偏重于追向文艺复兴,接近那个时候的表现,其实古典语言和中国的唐代的,或者中国的古典绘画,也有某种很相通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


杨飞云 | 艺术家

杨飞云,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许多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的重要美术展览,部分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学术团体、大公司及收藏家收藏。


近期作品

春日宁静 180cm x 123cm 布面油画 2020年5月
一篮干花 130cm x 97cm 布面油画 2020年
万壑松风 146cm x 114cm 布面油画 2020年
春日河岸 100cm x 80cm 布面油画 2020年
芃芃 81.2cm x 65.6cm 布面油画 2020年3月


杨飞云 | 浅析欧洲当下对中国写实绘画的看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