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作业】达尔文进化论与目的论
当达尔文用《物种起源》来阐述自然万物的演化过程的时候,这种全新的、系统性的解释机制不仅对传统的创造论说法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在科学哲学领域提出了一个讨论:“自然是否有目的?”
“目的论”的说明方式是一种很容易理解并接受的说明方式,自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用“目的因”来解释事物存在或发生的原因,比如种子的存在是为了长成植株。正如目的因的另一种表述——final cause所暗示的那样,传统的目的论说明倾向于将“目的”作为最根本的,最完整的对科学定律的说明,因为其能揭示一种必然的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目的论的说明方法也是自然的创造论的一种佐证,因为在我们的一般感觉中,“目的(purpose)”一词蕴含着意图,也由之蕴含着必然性,当说我们为了解渴而喝水时,“解渴”是在我们主观中推动我们做出行为的事情,也是我们最终必然要达成的结果,而“喝水”就是我们所选择的通向这一结果的途径。类比至自然,自然中某件事物的发生或许也是某种更高的存在为达到其“目的”而做出的选择(或者说设计)造成的,而这种更高的存在就是所谓的“创物者”,如心脏的存在是创物者为解决泵血问题而设计的。
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提出,那些增加生物体适应性的变异会在随后的世代中被保留下来。这并不是因为自然有一个“意图”或“目的”,而是因为这些变异提高了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在这个意义上,自然选择并不是目的驱动的过程,而是在自然环境这一因素的作用下自然演化的过程,生物体的某个结构的存在是因为它有某种功能,可以适应环境因而被保留,这是因果性的,无关乎某种超越性的设计或意图。
当我们用因果而非目的的视角来解释自然时,便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上帝或宗教等超越者的介入,使我们的阐释更多回归到我们可观测,可经验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对由原因至结果的链条有所体会,但很难理解用结果说明原因这一颠倒自然顺序的行为。同时,这一解释方式还避免了如“人类盲肠的存在并不是为了任何目的”等用目的论的视角会产生冲突的问题。达尔文的理论,似乎在阐述着“自然没有目的”这一观点。
然而,有人会说,达尔文的理论并非从生物学中去除了目的论,而是将目的论重新引入。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生物对自然的适应是一个核心,适应是生物得以存续的手段,是一个自然的因果的过程,但反过来说,“适应以促进生存”或许也可以看做生物的目的。无论是生物体各结构的演化,还是种群习性的变化,似乎都趋向于一个共同的规律——适应。以适应为桥梁,似乎可以窥见目的与因果之间的联系。
于是,一种与传统目的论视角不尽相同的视角由此而生,其不向外部的更高的存在寻求解释,也不强调预设的目标或设计的存在,而是将“目的”概念内化为自然的一部分,与因果结合在一起来理解,即“自然的目的本身就是自然的和因果的过程”。是否可以认为:“当自然用其一整套体系因果性地推动着自身的不断演化时,自然就已达到了它的目的?”这个视角下,“目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静态不变的概念,而是变化过程的统合,蕴含了依靠因果推进的动态关系。这样的说明不仅同因果说明那样消除了神创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疏离,也如目的说明那样揭示了自然之所以为自然的原因,似乎是一个很好的科学说明。
不过,当我们暂时跳出这一套科学说明的体系,重归“自然是否有目的”这个问题时,会发现方才的讨论,有一个始终没有被考虑到的问题:“自然是否有目的”和“我们是否在自然中看到了目的”等价吗?从字面意思上看,答案显然是“否”,当我们说“自然的目的本身就是自然的和因果的过程”时,其实是在预设了自然本身有目的的前提下,用人的视角找出了一份可以对自然万物进行详尽解释的说辞,而这个视角甚至可以将地质气候的变化乃至行星撞地球这样的随机事件纳入因果和目的的体系之中,它非常自然而深刻,以至于让我们忽略了这有可能只是人类视角的一厢情愿。
对此,康德曾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人的“合目的性”,其将自然界中目的归结为合乎人的目的,而不是对象本身的目的。只有人具有内在目的,其他对象的目的虽然看似是内在的,但其实是人从外面加入的。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目的”一词蕴含着“意图”,蕴含着有意识的主观倾向,作为智慧体,人在自然中依靠着目的来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求得生存,目的的思维方式已然深深扎入人们的脑海中,因而会将其投射在其他事物之上,我们希望自然有目的,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自然的运作方式。
其实,在我们此前讨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如何排斥目的论视角时,我们始终未能跳脱出目的论思维的限制,在我们的语言中,目的论的语言已然无法避免,当提到“心脏的功能是泵血”时,即使我们不认同心脏的存在是目的的作用,也无法否认我们仍然在依靠“泵血”的结果进行说明。
尽管从实用的角度,将自然视为有目的的或许更能帮助我们发现和运用自然的规律,但就自然本身而言,我不认为自然是有目的的,因而也不能认同“自然的目的本身就是自然的和因果的过程”这样的判断。或许我们也要尝试跳脱人的思维限制,去理解一个没有主观意图,不会做出选择的自然,即使这可能并不符合我们的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