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热爱会使黎明到来
2006年,德国柏林奥林匹克;
2010年,南非开普敦绿点;
2014年,巴西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
2018年,俄罗斯喀山;
2022年,卡塔尔卢赛尔。
再看一遍梅西的世界杯征程,依旧热泪盈眶。十几年的奔腾,错失了太多运气,但从不缺乏热爱的勇气。
抛却琳琅的荣誉,这一路走来,予人狂喜也使人悲痛。
“足球是我从小就喜欢并享受的事情,我喜欢踢球,喜欢日常的生活,这也让我很开心。只要我继续享受,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这是梅西接受采访时,对自己纯粹热爱的美好流露。
但在阿根廷经济持续衰弱、社会境况恶化的背景下,当民族主义极其强悍却又极其脆弱的阿根廷人将美好夙愿都寄托于足球,甚至把足球当作国家的一种突破口时,
梅西纯粹的热爱就不得不与国家的重担挂钩,不得不履行阿根廷人民“赋予”他的「国家责任」。 不论他想不想去担负,一句烂墨陈章的“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便可以高傲地将枷锁禁锢在本来纯粹的热爱上,由不得他反抗。 他愿意为祖国民众而战,但他无法忍受尸位素裹,腐败无能的官僚对热爱的侵蚀。然而心态崩溃后的赛场失败,却又令他不得不遭受人民怒火: “他就是一条在岸边垂死挣扎的死鱼,是谁说他可以和马拉多纳作比较的?”
其实梅西从没想过要去成为第二个马拉多纳,尽管这是他儿时热爱的偶像,时代和环境的巨变也决定了马拉多纳必然是不可复制的唯一,但无奈热爱上始终挂着一份沉重的担子,没能在国家队有所建树的梅西更无法回避阿根廷人民的责令和讨伐。 “我儿子蒂亚戈现在6岁,他问我,为什么在阿根廷国内有人想杀我。他随时都能在YouTube 上看见那些视频,他还问我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我。我不得不经历这些……”
他曾悲怆吐露:“我当时觉得,可能永远都拿不到一个国家队的冠军了……” 他全身心热爱足球,却曾又恰恰被裹挟于人民期盼;以犬人的姿态追逐国家荣誉,却曾又恰恰被人民所唾弃。
但即便如此,质疑声和诋毁声从未让梅西失去对足球的热爱;也未曾削减他对祖国的热爱;更没有让他逃避内心深处所热爱的信念与担当以及镌刻在他身上的国家图腾。
浑身湿漉的人,不会惧怕大雨滂沱。
赛场上,他会细心整理左臂的队长袖标。这是他最重要的东西,这是他的祖国。他会用无声的沉默、冷峻的担当,把队友保护在身后而自己去面对一切来诠释自己心中所爱。他一直是一个力拔千钧的「队长」,用热爱扛起这支球队乃至整个国家。
五年前在俄罗斯,打尼日利亚的生死边缘,是他召集全队围成一圈,“不要放弃!我们要活着!” 四年前在巴西,裁判不公让球队崩盘后,他压住全队的怒火,特别是冲动的年轻队友,自己走了出去,去当那个炮轰南美足联的“唐吉可德”…… 点球大战,十几年来,哪一次不是第一个站出来主罚,从未选择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
所幸,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背后,有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恐怖。
就是这样的梅西,去年带领着一支平民雄鹰队翱翔在世界杯的舞台,与一群看似星光黯淡的人,一齐照亮了整个卢赛尔的夜空。 坚持终有回报。历尽千帆,梅西坚守的热爱感染也激励着阿根廷全队迸发出爆棚的战斗力,这就是为什么,当决赛终场哨响时,所有人的眼里只有一个目标:疯狂的奔向他们的队长,紧紧相拥,所有人的眼泪都浇灌在他一个人身上……这也是为什么,像马丁内斯这样的队友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了梅西,我可以献出我的生命!” 2014年在巴西,所有人都等待着梅西站出来替全队解决问题;而2022年在卡塔尔,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一般、争先恐后杀气腾腾要去帮助梅西解决问题。 恍如过去十年梅西倾泄不去的重压,阿根廷球迷多少不甘和心酸,只有这十几年来经历过那些孤独的深夜和燥热的清晨的人,才知道去年12月18日那个凌晨的畅快、狂喜、欣慰……是用多少泪水换来的。 对于我们这群经历过那一个个不堪回首的时刻的人而言,蓝白色终于成了百暖不厌的色彩,而不再是曾经的噩梦。 热爱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了解过梅西、日夜守候陪伴过这支球队的人,才懂得热爱后黎明的到来。
因为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眼前的烟火。
什么是真正的热爱?
我所理解的热爱,是在经历疼痛、沮丧、徘徊,甚至哭泣和崩溃后,你还愿意坚持,你还依然可以感受这件事情带给你的喜悦和欢愉。
正如经历漫长又无比黑暗的夜晚后升起的日出,那一刻,动人心魄,光芒耀眼。
始终去相信,热爱会使黎明到来
感谢所有人,为了这一捧炽热的梦想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