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罗斯的现状,下篇

那么同样是俄罗斯民族为主体,为何在前苏联时代,能爆发出强大的工业和军事实力,几乎到了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地步,让全世界胆战心惊呢?
瀚海狼山认为,这个问题是复杂的,原因是系统性的。这里只简单说下。
首先还是那句话,前苏联不是当今的俄罗斯。前苏联鼎盛时期,有大约2.5亿人口,比现在的1.4亿多了1.1亿,而问题就首先出在了这少了的1.1亿人上。

狼山一直强调,3亿人口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强国基数,美国人过了这个基数,就比较容易的成了世界第一,而中印人口远远大于这个基数,虽然都是从农业国起步,但是未来潜力都很大。前苏联从来没有达到3亿人口这个最低基数,所以他作为当年的第二个超级大国,是有缺陷的,但是缺陷不是很大,只差几千万人。但现在的俄罗斯就不行了,失去其他加盟共和国的这1.1亿人口以后,俄罗斯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密度就不足以发生作为一个超级强国必不可少的,足够的内反应和内循环,就像丰度不够的铀金属不能起核爆反应一样。
苏联分裂后失去的1.1亿人,主要包括工业和农业都是最发达的乌克兰的大约4500万人;其余6000多万分布在中亚和波罗的海沿岸,这些人口,大部分已经工业化,在苏联存在的年代,完全可以和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和新西伯利亚城市群板块形成足够的经济循环,但是现在都断裂了。甚至乌克兰还与莫斯科刀枪相向,不但不能再借力,反到成了不折不扣的战略出血点!

第二,苏联时代的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也与今天俄罗斯实行的自由市场经济有天壤之别。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本身也是被计划的。就像我们当年一样,到边疆去,到艰苦地方去,可能是精英人才的自动要求,因此前苏联虽然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大面积,但是哪怕最艰苦的西伯利亚油田,当年也不乏技术和知识精英的集中发力。但是在自由市场时代,这种状况就大为削弱,除非用极高的薪水吸引,否则没多少俄罗斯人愿意留在冰天雪地的乌拉尔山以东。计划经济时代,距离遥远的城市板块,也能形成一定的经济循环,这种循环可能只考虑政治和军事效益,而不考虑市场效益。但到了今天,这种赔钱硬撑的效益联系,早就不复存在。除了早就建成的数万公里的天然气和石油管道外,西伯利亚和莫斯科两大片区,早就没有多少主动联络的热情。
总的来看,整个乌拉尔山以东,几乎已经成为被全世界甚至是被莫斯科有意无意遗忘的角落。在冰天雪地和常年低工资之下,酗酒几乎成为西伯利亚居民的唯一爱好。而且酗酒已经到了不分男女的程度。在没钱买酒的情况下,甚至一些化妆品被拿来当酒喝,因为里面含有酒精。最近几年,屡屡出现西伯利亚大半个村的居民被不法分子销售的甲醇假酒毒倒的重大事件。这种事件只会出现在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的贫困国家和地区,可见西伯利亚的贫困和破败已经日益严重。而莫斯科也只能听之任之。

全民酗酒,一向是俄罗斯国家的重大问题,这导致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还不到66岁,乌拉尔山以东甚至不到60岁。在这个本来就严重男少女多的国家,男性平均寿命短促,更导致了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比如大男子主义,家庭暴力,和离婚率奇高。对俄罗斯男子来说,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太多,诱惑无处不在。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奇异的现象,上了年纪的俄罗斯妇女,失去了丈夫,本来可以领退休金过余生,谁想到嫁出去的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又回到娘家,一家几口人,全靠2名妇女来维持。为了增加收入,老年妇女又只好回到社会上继续工作。日子过的普遍艰难。
现在俄罗斯的年轻人,早就不是去西伯利亚奉献青春,西边有能力的都往德国跑。而东边有能力的很多想移民到我们这里。要不是我们严格限制外来移民,远东滨海估计居民会搬走个七八成。
现在的俄罗斯,还可以免费上学和免费就医,但是所谓的免费之下,医生和教师的待遇相当低下,大学教授的月工资仅仅3000元人民币,公立医院的大夫的待遇也大致如此,因此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都相当一般。尤其是公立医院,普通俄罗斯人宁愿自己学打针也不到公立医院住院。因为一旦进去,就等于生死都交给大夫手里了,大夫不点头,三年也不让你出院。而且一天只有两顿饭,一顿饭两片面包。除了可以减肥,别的效果没有。想私自出院?想跑?警察马上就上门!这有点黑色幽默。不过都是真实现象。
现在的俄罗斯,说到底就是一个被新贵财阀高度垄断的面积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我们的帮扶下,也许还可以再撑个十几年二十年,只靠他自己?前途真的很暗淡!
阅读 4 · 文章内容不代表UC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