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 Elf Institute #一个月的战争#参赛作品 原创 1/35 ASM-03“螳螂”突击支援机甲

前言
此次的参赛作品1/35 ASM-03“螳螂”突击支援机甲,是来自CE研究所尚未发布的科幻小说及其对应架空世界观中的一台原创机甲的模型。虽然这已经不是笔者的第一个原创设计了,但却是目前为止个人感觉在造型、比例、细节密度和制作便捷性等几个方面相对比较平衡的作品。现在此把从概念构想,到设计建模,结构优化,零件打印,以及最终的修件打磨,涂装旧化的整个“无中生有”的流程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文中但凡涉及构思及制作的部分均为实话实说绝对可信,剩下的关于原型实物的任何介绍均为笔者瞎掰,可以一笑了之。
作品展示(35P)
本次制作的涂装方案为联邦行星陆战队第一轨道空降装甲师第一突击营第三连的ASM-03。该营的突击机甲的装甲主色为浅灰色,同时在正面装甲两侧有下属连队识别色带,一连为蓝色,二连为黄色,三连为红色,营部直属警卫排为黑色。正面装甲前部和膝关节装甲外侧有营徽——月夜下的飞行死神;胯部正面装甲上则涂有第一轨道空降装甲师的师徽——海盗旗。
鉴于是单品展示,本次涂装旧化阶段选择了比较清淡的口味,除了分色涂装之外,只做了轻度的滤镜,掉漆也只表现在了浅灰色装甲的部分。浅沙色和白色渗线,浅棕色pin wash,橙色表现轻度的锈渍。浅沙色同时也用来表现浮尘效果,并在足部用地形膏表现了泥土的效果。




































概念设计(29P)
最初的构想是一种支援机动步兵的重装无人机甲。高度3m左右,两足设计,可以搭载重型武器伴随步兵作战,以提供相应的火力支援。鉴于个人喜好,设计上采用了逆足以提升灵活性。由于其本质上只是个机动性较强的火力投送平台,所以没有设计成人形作战兵器,没有手臂,头部。概念上更接近有着可更换武器炮塔的双足步行机。
在确定了设计方向后,开始进入具体的设计阶段。画图用的是Autodesk Inventor,效果图则是放到Blender里渲染的。首先是大概划分出各个主要模块:炮塔,胯部,双腿,武器。这个阶段主要是调整好各大块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基本的结构,并确定一个整体的风格。





武器方面,最早设计出来的是40mm自动榴弹发射器,但是越看越觉得过于保守,与背景科技水平不太相符。于是重新设计了一门30mm磁轨炮,保留了圆形炮管,但是用方形的磁力加速轨道护罩包裹住,这样一来总算有了些科技感。




往炮身和炮塔上增加了一些细节,这是我开始觉得这个炮塔越看越丑,属于没救了的那种。





越看越铁憨憨的感觉。


于是推到从来,设计了一个略带一些弧面的炮塔,看上去防护性能和颜值都得到了提升。

添加一些细节之后开始有大体的样子了。



第二款武器是一门全自动迫榴炮,虽然从原理上看比较原始,但低初速也使得智能弹药的使用成为了可能,增加了更多的战术选择。这样一来,直射火力和曲射火力就都有了。当然,后续还会跟进导弹舱,激光武器,等离子武器等等。

至此外观设计基本完成了,预览一下总体效果。





最后是进一步完善结构设计和拆件,导出stl文件准备打印。



制作过程(27P)
由于时间比较紧,本次制作的时候并没有把结构件进行完全的拆分,否则在姿态上还能有更多的调整和变化,并且分色也会更加容易。

使用CAD类软件建模的好处就是全参数化带来的高精度,同时还能输出高精度的stl文件。所以只要打印的时候一切顺利,后续的组合就会很流畅。





深灰色底漆为金属漆做准备,结构色用的是郡仕MC214黑铁色,喷涂完毕后用棉签擦出金属质感。



擦完之后有点铸造件的感觉,但是如果擦的不仔细,会影响后面漆层的附着力。当然,合理利用这个特性也可以制作出比较自然的物理掉漆效果。



正如前文所述,没有彻底拆件,所以分色基本靠遮盖完成,不过也没什么难度,就不展示过程了,直接看结果吧。






和同为1/35比例的SG Prowler放在一起看看效果。

旧化之前贴上水贴,贴水贴前后都需要喷涂半光保护漆。




最后附上ID照,谢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