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逃离北上广,生活就能饶了你?

面对这个话题,其实有很多人挺纠结的。
北上广是追逐梦想的地方,薪资虽然比二三线城市高,可压力也大。
房子、交通、生活都需要一笔较高的金钱才能维持。
然而,在小县城里生活,看起来很安定,也没有太多压力,貌似很不错,可对有雄心抱负的人来说,就不适合发展了。
能力带来月薪
月薪带来生活
生活带来依托
进而促进自己提高能力
提高月薪,提高生活质量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一线与三线城市的差距:
一线城市挑战多、机遇多、工作多,相对的竞争激烈、压力特别大。
大城市生活多姿多彩,购物方便,夜景与活动充实了视觉,
生活品质高,相对消费比较高。服务素质高、教育水平强,相对的交通拥堵。
三线城市生活节奏慢、竞争小、相对的经济收入少。技术要求低,工作要求少,
相对的事业上升几率小,教育水平较差,相对的消费少。

1
北上广的残酷,只有去过的人会懂。
月薪一万,在北京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要想知道答案,U 妹带你去一个地方。
北京西二旗地铁站。
下班高峰期(也就是晚上 8 点到 9 点),在西二旗地铁站一个人砖头下去,
倒下的 10 个年轻人恐怕有 9 个人月薪过万,剩下那个可能月薪过 2 万。
没错,中国互联网公司聚集的西二旗附近
无疑是展现这个问题的最佳场所。
即便是月薪过万的互联网精英,依然挣扎在崩溃的边缘,
高昂的房租,拼命挤着地铁,在 996 中逐渐麻痹。

拿北京来说,来到这里的第一课,是房产中介给上的。
依据 BOSS 直聘的数据统计,北京各区租金与收入比例平均在 58% 左右。
也就是说普通工种一个月的工资,要将其中的一半的钱交给房东。
有一个概念,叫做 “房格尔系数”,也就是说用房租的钱除以个人收入。
“房格尔系数” 在 30%,可以忍耐的极限。
如果超过了 30%,房租开支现已影响了生活质量。

2
从北上广逃回十八线,生活就能饶了你?
北上广生活压力那么大,那不如我就回老家工作吧?
于是很多年轻人选择回到了三四线城市,幻想着过安逸且又舒适的生活,悠然自得。
但,三四线的小城市就真的就那么好混吗?
在三四五线,首先不像大城市那样,有的是工作就业机会
称得上最体面最安稳的工作就是:国企、教师、医生、公务员了。
那些大城市发展迅速的行业,如互联网、程序员等等,在小城市根本没有岗位提供。
就算有合适的岗位,但三四线城市的工作内容与大城市简直是云泥之别。
在大城市互联网公司月薪 10K+,身边的同事海归、985/211 毕业,
接触到的都是优秀的人才、最新的技术和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流量曝光、与知名品牌合作;
到了小城市,互联网运营给 4k 都是看得起你,更可怕的是,
即便你干的再好,可能会被 “找关系” 这种隐藏的潜规则所伤害。

为什么这么说?
一线城市更加开放,更看重人的能力,竞争相对公平。
而三四线城市相对封闭,人情世故非常重要,有的人凭着父亲积累的关系,就获得了一般人永远得不到的机会。
费孝通就曾说: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的性质……
以‘己’为核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一份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
而是像水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小城市中,越来越发现这种社会关系被无限放大:
“医院主任我认识,生病了不挂号排队,直接就能住最好的病房”
“领导跟她家有亲戚,每天不用打卡就能下班”
“不要发愁,这事回头找找人就解决了”
这张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网,无形中束缚着曾想大展身手的年轻人们。
就如同南拳妈妈《牡丹江》所唱的那般: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除了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日渐增长。
小城市的房价,对于拿着二三线城市工资的普通人来说,同样也是天文数字。
都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那小城市相信眼泪吗?
安逸、稳定、舒适、简单…… 这些一个个关键词是回家的诱惑
同样也可能变成未来的绊脚石。
知名媒体人石述思,曾发了一条微博分析背后的动因:
选择北上广的原因是这里官员多、牛人多、能相互制衡,反而需要通过做事来证明自己,带来相对的公平和较多的机会。
而在所谓生活成本较低的二三线城市,受体制和发展空间的限制,寒门子弟更是翻身无望。
因此那些北上广的逃兵又回来了……
在更多赤裸裸的现实面前,你会发现,回老家,再也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北上广还是回家乡?
有人说,北上广搁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
有人说,年轻就要去大城市闯荡,见见世面啊。
那种在家混吃等死的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北上广的房租你扛得住吗?工作压力你顶得住吗?
还有人说,平凡才是福气,人生活在哪个城市,幸福就好。
你们看,一千个人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