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丨农学自考本科丨实践性环节考核详情

四川农业大学
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6个,研究所(中心)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10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本科招生专业7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20个。

四川农业大学应用型自考热门主打专业
◆专科(高起专)◆
工程造价、物流管理、行政管理
◆本科(专升本)◆
农业高新技术与管理 、动物科学、农学、动物医学、土木工程、园林、汉语言文学、
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设计、工程管理、法学、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

农学
以解决人类的“吃饭穿衣”为首要己任。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业环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
▶️培养目标 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作物育种、作物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作物生产与规划、作物品种选育与改良、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行政、涉农企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面向 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科研、生产及管理机构工作,或者可以从事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园林、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自考本科实践性环节考核详情
1、实践性环节考核应体现自学考试的特点,其水平和质量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应层次实践性环节考核相一致。
2、实践性环节考核必须坚持标准,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严格管理,逐步实现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考核手段的现代化。
3、学校于每年5月、11月在“川农在线”公布相应的实践环节课程考核计划。教学点在接受完考生报名后,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并按实践大纲进行过程考核。
4、学校于每年9月中旬及次年3月中旬检查教学点实践报告等与实践环节考核相关的材料,审核评定的实践考核成绩,并汇总上报四川省考育考试院。
5、学校自考办按规定时间向省考试院上报实践性环节考核的时间、地点、人数及具体考核科目等事项。
6、成绩评定方法 实践环节考核的成绩评定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总成绩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考生在综合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完成综合课程设计的质量和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定,该部分占总成绩的40%。
2设计成绩:根据综合课程设计的结果,例如《工程测量》实践指导书、《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PPT文件等综合考评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60%。
7、实践性环节考核评定标准
(1)优秀(80分以上)全面完成综合课程设计任务,能正确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课程中的问题。熟练地掌握相关土木工程、园林等实践中涉及的图纸阅读方法、工程计算规则和各类施工要求、以及牧业高新技术与管理专业中的实验过程等;资料完整、清楚,计算结果准确,设计施工条理清晰,实验过程准确无误。实践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写作规范。
(2)良好(70~79分)全面完成实践环节课程任务,能正确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比较熟练地掌握土木工程中、园林等专业中工程施工图阅读方法、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配置等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牧业高新技术与管理专业中的各类实验;实践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写作规范。
(3)及格(60~69分)基本完成综合课程设计任务,能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知识,能结合实际通过指导分析和解决设计中的一般问题。基本掌握土木工程中、园林等专业中工程施工图阅读方法、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配置等方法;可以简单进行牧业高新技术与管理专业中的各类实验;结构基本合理、层次较清楚、语句较通顺、写作基本规范。
(4)不及格(60分以下)相当一部分综合课程设计任务未能完成,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能力差。不能正确掌握土木工程、园林等专业图纸阅读方法、工程算量规则和简单施工方法,不能进行牧业高新技术与管理实验;资料不完整、工程施工、测量报表或实验有原则性错误和严重错误。计算书不清楚,实践结果不准确或者抄袭他人设计成果。

《普通遗传学》
一、实践目的 根据《普通遗传学(农)》课程中学习到的遗传学的细胞学和分子基础、遗传学三大定理等相关基本原理,结合遗传学在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通过小实验和亲身调查分析,对遗传学的分子基础、遗传学的基本定理进行验证分析。
二、实践时间 课程教学过程中。
三、实践内容
(一)DNA的提取
(1)实验材料:量杯2个(或塑料杯、纸杯),封口塑料袋(或厨房碾磨器),过滤网(或纱布),厨房用洗涤灵,食盐,酒精(或医用酒精),食用醋,清水,冰块。草莓或洋葱,香蕉等富含DNA的植物。
(2)操作步骤
①将酒精倒入杯子中,将杯子放在冰块中备用,让它保持0度。或者放在冰箱冷冻柜中。
②在另一个杯子中倒入90毫升的清水,再加入10毫升的洗涤灵。加入1/4勺食盐。充分搅拌,让盐溶解。
③取一个草莓(或其他植物)放入塑料封口袋中,再将刚配置的溶液也加进去。尽量排出袋中空气,封口,用手充分挤压口袋中的草莓,越碎越好(此步骤也可用厨房碾磨器或蒜臼等器材进行操作)。
④充分粉碎后的“草莓糊”通过滤网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如果哦没有滤网,可以用纱布代替。如果滤网或者纱布上草莓糊太多,可以考虑用干净的勺子帮助挤压,从而获得更多的滤液。
⑤此时最好撇去上层的泡沫,然后加一点食用醋。把预冷的酒精取出,在草莓滤液中加入5毫升酒精,此时能够在滤液中看到白色的絮状物,即为草莓的DNA。
⑥可以用筷子或牙签将DNA挑出,进行仔细的观察,也可以捞出后用酒精冲洗晾干。
(3)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讨论,用照片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及最终的产物DNA。报告字数1000字以上。
(二)人类遗传学性状调查
(1)眼睑性状的调查:这其实就是常说的“单眼皮,双眼皮”。人的眼睑可分为单重睑(俗称单眼皮)和双重睑(俗称双眼皮)两种性状。有人认为双眼皮受显性基因控制,为显性性状A;单眼皮为隐性性状a。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目前尚有争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拇指端关节外展情况的调查有的人拇指的最后一节能弯向挠侧与拇指垂直轴线呈 60°角。性状呈隐性遗传,即该性状的纯合性个体(aa)的拇指端可向后卷曲。调查此性状,并统计该性状在人群中的频率。

(3)双手手指嵌合情况的调查
双手手指嵌合时,有人习惯右手拇指在上,有人习惯左手拇指在上。 调查此性状,统计该性状的频率。

(4)实践报告的撰写:
1、任选以上一个实践内容。
2、所有的统计数据一定保证真实。统计人数最好大于 30。 这些性状遗传有些尚不太明确,与父母不一样是有可能的。统计报告至少需要有2种性状的调查。根据调查,分析各性状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并分析其遗传模型。统计结果可如下表,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该性状符合你的预期遗传模型。报告字数1000字以上。

《耕作学》实验实践教学
《作物种植制度调查》
一、实践目的 作物种植制度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制度,决定着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种植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等,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根本性措施和重要标志。
通过对一个地区作物种植制度进行调查,理解作物种植制度内容,了解区域种植制度特征。
二、实践内容 实地调查某个村作物种植种类、面积、熟制、种植方式等内容,统计作物配置结构,并从作物生态适应性的角度对种植制度进行评价。
三、实践要求 提交实践报告1份,字数不少于1000字。
《种植制度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
一、实验目的 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不同种植制度的优劣是作物布局和农业生产决策的基础。分析和评价的正确性直接影响作物布局和农业生产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量。过去一般仅从单一指标或某几个指标,如粮食产量、总产量等去比较分析不同种植方式的好坏,这具有一定片面性,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实际生产情况。为了正确评价不同和植方式的优劣,必须在全面分析其各种效益,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判,以便为作物和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初步掌握种植制度综合效益分析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农业生产的整体观念、战略观点和综合平衡观点。
二、综合效益分析 种植制度综合效益分析的关键是建立正确的指标体系。能够用于分析和评价不同种植制度优劣的效益指标很多,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的指标主要有:

总之,评定种植制度的效益指标很多,但实质上就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问题,主要看采用哪种形杰(物质、货币、能量)来表现和怎样组合:我们在应用时,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正确选用对目标影响较大的主要指标。
三、综合评价
目前,种植制度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如经验分析法、综合评分法、AHP层次分析法、系统决策矩阵法、模糊综合评判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正确选用。下面简单介绍综合效益指数法。
综合效益指数法是定量分祈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能将多个具体指标数值转化为元量纲的效益指数,从而评定各种植方式的指标,具本步骤如下:
1、正确选用和计算评定指标。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对生产目示影响较大的主要指标。如高产、低耗、省工、增收、培肥地力等方面的指标。
2、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目标影响的大小和重要性,定出相对百分比。各评价权重之和应为100%,确定权重也可以用系统方法如层次分祈法计算求得。
3、计算各指标评定系数。设三大效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j中某指标K的最大值为Mjk,最小值为Sjk,第i种植方式的实际值为Rijk,则该种植方式i在j效益中K指标的评定系数为;
指标值大为优·如产量、纯收入等指标其评定系数为:
Pijk=(Rijk-Sijk)/(Mijk-Sijk)
指标值小为好的指标如成本等评定系数为:
Pijk=(Mijk - Rijk)/(Mijk - Sijk)
4、计算综合效益指数,并按指数大小排序,首先计算三大改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指数。

i为种植方式,j为三大效益、K为三大效益中的具体指标,Р为评定系数,W为权重。
综合效益指数:

Ei大的种植方式较优,Ei小的种植方式相对较差。
四、实验要求
一农户调查了蓄水田休闲-中稻、蓄水田休闲-中稻-再生稻、小麦-中稻、小麦-中稻-再生稻4种种植方式的投入产出及农产品价格(见表1、2)

1、分析和比较四种种植方式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包括亩粮食产量、生物产量;
(2)经济效益,包括亩产值、亩纯收入和成本产值率。
2、采用综合效益指数法分析评价这四种种植方式的优劣(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各指标权重如下:粮食产量权重为0.4,生物产量权重为0.1,亩产值权重为0.2,亩纯收入权重为0.2,成本产值率权重为0.1。
《轮作方案的设计》
一、实践目的 掌握轮作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二、实践内容 一个生产单位内部自然条件与生产水平差异小、作物种类少时,该单位种植相对比较简单,由1~2种轮连作方式组成。当耕地类型多样、生产条件各异、作物种类繁多时,种植体制较为复杂,常由多种轮连作方式组成。这些轮作共同构成这个单位的轮作方案。
1.定区式轮作方案的设计
(1)调查和收集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作物轮连作现状、农田病虫草害与防治情况、土壤耕作与施肥的特点以及今后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等基础资料,作为轮连作方案设计的依据。
(2)根据作物布局方案要求和种植模式类型,确定参与轮作的作物种类、轮作类型、划分轮作区。一般要求组成一个轮作区的田块在地形、地势、地力条件上应相对一致。一个生产单位可划分若干个轮作区。
(3)确定轮作田区面积、数目与轮作年限。每个轮作区由若干个轮作田区组成。轮作田区面积可取参与轮作的各作物种植面积的最大公约数,同时兼顾现有田块面积。某些作物的种植面积过小时,可把茬口特性相似、生育期长短大致相同的作物安排成一个多作物组成的复区。轮作区面积与田区面积之比即为轮作田区数。一般轮作年限和轮作田区数相等。轮作年限一般为3~5年,若有多年生牧草参与轮作,而面积不大时,可采取年区数不等的“离区轮作”。
(4)确定作物轮作顺序,列出轮作周期表。根据作物的荐口特性,安排作物的轮换顺序,其原则是:一般应把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安排在最好茬口上,同时要考虑前后茬作物的病虫草害以及对耕地的用养关系,避免相互感染病虫草害的作物轮换,应把富氮作物安排在前,富碳耗氮作物安排在后,以利氮、碳互补。多熟种植时还要严格把握茬口的时间衔接关系,以保证前茬作物及时收获和后茬作物及时播种。一般应先安排好年内作物轮换(即种植模式),再安排年间的轮换顺序。必要时,可采用套种或育苗移栽等方式。
作物顺序确定后,应列出轮作周期表,以反映轮作中各作物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例如,对于“小麦/玉米→小麦—糜子→水稻”这样一个以三年为一个轮作周期的轮作方式,其轮作周期表如下表所示。

2.自由换茬式轮作方案的设计
自由换茬式轮作的灵活性很大,甚至没有一定的轮换顺序与周期,但在轮作换茬时还应遵循轮作倒茬的原则和茬口特性,其原则与上述正规定区式轮作方案设计中作物轮换顺序安排的原则相同,最起码要防止连作致害效应明显的作物长期连作。
3.连作方式的设计
在商品性粮、棉、油等生产基地,连作比重很大,连作周期很长。连作时首先应选择耐连作的作物或复种方式进行连作,特别是要避免有严重病虫草害作物的长期连作。同时在连作中应将抗病虫害能力不同的品种进行轮换,即用抗病虫品种代替易感染病虫品种。由于复种连作是一种年内作物的轮换和介于连作与轮作之间的种植方式,连作的弊端较轻,所以,在多熟地区复种连作应用广泛。
三、实践要求
一农户有150亩稻田,需要种植以下作物。根据下表作物种植面积和播收时间,为该农户设计1套合理的轮作方案。要求说明采用几个轮作,每个轮作的面积各位多少,各轮作田区数目和面积,以及各轮作的作物轮换顺序,并编制2020年开始的轮作周期表。
表 不同作物种植面积及播收期


农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方向
一、要求
考生可根据自己具体情况,结合本地实际,选择下面任一题目(亦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拟)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文字一般要求在5000—-8000个汉字。A4纸打印3份。
二、论文题目
1、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林区林业产生发展的影响
2、川西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退耕还林工程中经济林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乡土树种在退耕还林工程树种选择中的作用
5、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意义和作用
6、退耕还林模式的探讨
7、长江上游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和机理探讨
8、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探讨
9、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当地水土保持效果调查与评价
10、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当地土地利用现状与评价
11、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当地土地利用现状与评价
12、林木新品种(含经济林)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13、植被在道路护坡工程中的作用
14、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5、林木育种方法在园林植物培育中的应用
16、某病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17、某病虫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探讨
18、林木检疫的重要性及方法
19、加入WTO后对我国林业生产的影响
20、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林业发展的影响探讨

农学专业考研方向
①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代码:090102) 掌握坚实的作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拓宽有关作物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本专业或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生产现场指导和解决本专业有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或本研究方向的田间、实验室的综合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②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代码:090101) 从解决粮食、环境等重大宏观问题着眼,从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微观研究入手,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基础研究成果,研究农作物全面高产、优质、高效及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作物栽培学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基础,通过栽培措施等环境调控手段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耕作学从作物布局等耕作制度的改革,研究实现农业全面持续高产的理论与技术。
③ 作物学(学科代码:090100) 研究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种子标准化;同时揭示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采取农艺措施将良种的遗传功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农学专业考编方向分享

★四川农业大学自考本科学士学位申请条件★
1、自考本科毕业生: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考试课程总平均成绩不低于65分:计算总平均成绩的课程不含体育课、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以及其他毕业实践环节。
2、学位外语成绩合格(包含学位授予文件认定为学位英语合格的情形), 考试语种为英语;
3、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在读期间未曾受过记过(含记过)以上处分,参加学位外语考试无考试违纪舞弊记录。

自考本科生准备资料:
(1)准备近期蓝底(RGB: 67, 142,219)证件照电子版1份(413X626 像素) ;
(2)与电子照片同版2寸蓝底(RGB: 67, 142,219)免冠证件照实物2张(3. 5*5. 3厘米,带背胶,标注学号、姓名、专业信息) ;
(3)身份证标准复印件1份(2面1页M4,签署用途、名字、电话、日期)、毕业证标准复印件1份(签署用途、名字、电话、日期)、《四川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学籍表》标准复印件、扫描件各1份:
(4)将上述材料交至所在学习中心,由相关老师录入申报系统,自考成绩等详尽事宜可联系自考办老师
(5)学习中心(教学点)统一整理,根据申报通知要求核验整理,向学校提交申报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