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在臺灣-Day3-老梅綠石槽


老梅綠石槽位於新北市石門區楓林路27號 , 從富貴角燈塔沿旅行步道嚮東出發十分鐘即可到達。
老梅綠石槽又被稱為『石槽海岸』, 每年三月中旬至五月中旬, 附著在石槽上的海藻開始生長, 長約兩公里的整個石槽海岸彷彿鋪上綠色的地毯, 綠意盎然, 石槽因此得名。

關於石槽海岸的形成還有一段久遠的歷史呢! 老梅地區地處較為年輕的『大屯山』火山群內, 約在二百八十萬年之前, 由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不斷碰撞和擠壓, 大屯山發生了劇烈的地質運動並最終促成火山噴發, 岩漿順著斷裂的地殼(ㄎㄜ´)噴湧出來驚天動地, 這次火山噴發持續約二百多萬年之久, 直至大約二十萬年前纔停止噴發並進入休眠期。火山噴發時期共形成了二十多座火山, 如『七星山』、『大屯山』、『竹子山』等。其中主峰七星山海拔一千一百二十公尺,位於大屯火山群的中心, 亦是大屯火山群的最高峰。


隨著火山群的休眠, 噴發出的岩漿逐漸冷卻, 形成了堅硬的深色礁岩, 因岩質屬極富營養的『火山岩』, 且礁岩一直延伸至海岸線, 遂在海水的沖刷與侵蝕下逐漸形成了地質學上的『波痕』進而演化為『海蝕槽』, 這就是石槽的雛型。歲月流逝, 滄海變桑田, 火山岩形成的礁岩猶如生物培養基, 十分利於海藻的生長, 而死後的海藻又會形成一層石灰質附著在礁岩上, 如此新的海藻在此繼續生長, 一生一死, 循環往復便形成了滿眼綠色的石槽海岸。



從前人們說『番茄紅了, 醫生的臉就綠了』, 現在北海岸的石槽綠了, 激動不已奔赴北海岸的小夥伴『臉, 紅了嗎?』
溫情籲示:
伴隨這從全國各地紛至『踏』來的遊客, 近年來石槽的海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為此石槽海岸也立起警示標識, 生長在石槽表面的脆弱海藻幾經踩踏就很難在原處生長, 守護夏日的綠色海岸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