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栏4周年回顾

2021-08-06 21:41 作者:深折刚锐待夏风  | 我要投稿

      首先,先祝贺哔哩哔哩专栏4周年生日快乐!

       祝哔哩哔哩专栏越办越好。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写专栏的一些感想。

       我第一次上传我写的文字,是在2020年6月2号,那篇《公交车上》算是我在B站的初投稿,所以对我来说我在B站写专栏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又经历了高考,一年下来也没几篇文章。大部分的专栏都是在放暑假的这些写就的。这些文章有的是为我的“内分泌”写的纯抒情性的,有的是带有隐喻的社会性的,还有一些是有关我的一些理想的。它们几乎都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无不是在一些具体的情景中,所以每次选分区我选的都是轻小说—短篇小说,虽然我知道它们都不算是典型意义上的小说。

        我的创作灵感通常都是来源于我的生活,和我周围的环境,有时候我甚至会把这些东西直接用于文章里,这样的好处是文章看上去显得真实,坏处是这些东西迟早就写完的。那时候我又能写些什么?直到近期我可能才懂得了一些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比如我现在最满意的那篇《“乌云”所无法遮蔽的》,(一)里面的小学和竹林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从来没在里面遇到过一个穿军大衣的老者,那个竹林也没有文章看上去的那么幽暗深邃。这篇文章的构思也来源于现实。这些年只要稍微关注一下新闻,就会知道如BBC,CNN等等这些无良外媒对中国的肆意抹黑和污蔑,那些阴间滤镜更是早已臭名远播,还有早一点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不一而足。它们这些东西就像乌鸦一样聚集在一起,想要遮蔽住世界人民的眼睛,但是中国的大国崛起是不可阻挡大势,所以我在文章的,最后写巨龙腾起,乌鸦消散。近年外交部的出色表现也是我写这些的灵感来源。我之所以最满意这篇文章,是我觉得它表达了我的一种期盼,也是很多我的同胞对中国大国崛起的期盼,这让我觉得这篇文章拥有了一些我想传达理念。

        说完最满意,之后就要说差强人意的。我这几篇里面,我不太中意就是那篇《关雎——(那天我仍只是看着她)》,这篇文章唯一虚构的一点就是另一只鸟儿的出现,其他大抵真实。我不喜欢它的原因是它很矫情,相当矫情。它虽然套了一层《关雎》的皮,但是里面的主人公比起《关雎》里的抒情主人公差远了,没有直接地表现爱她,只是在结尾匆匆提了一句,这和后面写的《一封未给出的信》相比差得多,《信》也是借助《诗经》,但是是以梦境相结合的方式,而且情节比较贴近生活,不仅仅是看小鸟看一个下课时间。之所以我没有把那篇文章删了,是因为它可能是我高中时的一些自作多情的留念。

       通过上面的讲述,可以知道我的灵感大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虽然平时小说看得不少,但是我好像几乎没有看着看着突然得到启发,说我要写个什么什么。其实大多时候都是我很早之前有一个想法,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写,然后在散步时或者干一些其他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或想起了什么,之后我我便知道怎么开头,下一句是什么,结尾怎么写,然后写就。比如《小镇往事》,我以前一直想写一下我的家乡,但是从哪里入手都感觉不对,他就搁置好久,直到我上个月惊奇的发现这里还有图书馆(其实就是单单的一个阅览室),当时我并没有想把它写进文章里的想法,但是几天后之前的想法又一次浮现,《小镇往事》的大体情节就构思好了,后来再怎么设计就是往这个骨架里填肉的过程。

        在昨天的那篇《一个人的音乐会》审核完成之后,我在B站已经投了13篇文章了。写这些文章最大的困难就是自身的怠惰,一千多字的东西都要分成两天写,在书桌前坐不住。其次就是反馈太少,说人话就是写了没人看。虽然这些文章还非常不成熟,但是每一篇都有我的一些心血,作为创作者来说,还是希望自己写的东西有人欣赏,但是在B站做视频的反馈肯定是比写专栏的要多,一个视频一万播放量和专栏的一万阅读量,后者的困难程度显然高得多 我见过有些大佬写了将近百万字,阅读量还没有五千,更不用说我这个。这样的数据实在惨淡了。

       但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反过来看在B站投稿专栏的,更多的是对文学和探索真理的热爱,更少“恰饭”的目的,投稿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想传达一些心声。从这点来看B站专栏很像是“作家的孵化器”,在这里存着许多人不成熟的作品,但是谁又敢保证其中没有一些天才的萌芽呢?

        这些年B站专栏举办的活动我多多少少都有关注一些,很多参赛文章都是很好的作品,在里面我可以感受到一种文学的真诚,也有很多感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20年的“假如回到年初”的系列,从很多篇文章里可以看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和爱国情怀,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多举办一些,让更多的人了解年轻人的思想。

       文字在新的时代也仍有独特的魅力。这是4周年里最打动我的一句话。从文字到图片到视频似乎每一次后者对前者都是降维打击,但是前者从未消亡,我认为这是因为人类的想象力往往使许多东西变得有趣甚至有意义,我们再看一下上面的过程,文字—图片—视频,其实每一次“进化”可供人想象的空间都在减少,在看剧的时候每每都有原著党吐槽某某演员不像某某角色,某某剧情不该这么演或这么设计有些确实有道理,但有些可能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通过这些方块字所想象出来的场景都有不同,对每一个人物的认识也各不相同,这可能就是文学的魅力之一,所有有人说好的作品是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解读的。我以为这也许就是新时代文学独特魅力之一,是文学没有被图片,视频取代的原因之一,因为更多的想象,专属于你的场景。

        好了,这就是我想说的。

        再一次祝哔哩哔哩专栏4周年生日快乐!

       希望未来哔哩哔哩专栏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专栏4周年回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