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来
什么是《从头来》?是北京精华学校联合市内部分高中进行的开学联考的语文作文题,也是让我哥们最近感到头痛的又一个原因 从2020年开始,每个开学日前的一两天,我总会叫上几个人跑到回龙观-上地绿道上去骑一遍来回,并且在那里谈一下下一个学期。一开始是中考,然后是高一生活,接下来是高中规划。到现在,已经是高考了 “青春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年华美好。青春带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得甜蜜”。我不知道撒贝宁的青春是不是这样,反正我的青春不是。作为一名根正苗红的北京红领巾(初二入团),理论上来讲,我的青春应该是全国最美好,最甜蜜,最轻松的。昨天我正在不停地向朋友倾诉着我面对的最大的问题:精神内耗。我每天都在精神内耗,并且设定了每天必须精神内耗两小时的战术性目标。人的脑子不能一天16个工作小时都不转,14个小时用来学习,必须有2个小时用来精神内耗,这个道理是非常明确且正确的。 青少年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或者说,人的一生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左边的烦恼被按下去,右边的烦恼就浮上来,永远也不能被“消除”。由此可见,我的精神内耗是有着明确的道理的,是不能被否决的正义行为。没有精神内耗,我就没办法解决我的任何烦恼,烦恼积压过多,甚至有可能出现抑郁倾向,到那时我的精神内耗疗法就不起作用了,所以还是早下手为好 烦恼的源头是什么?我思考了很久;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个不可置否的答案:未知的未来 未来是可以知道的吗?有时候是可以的,但是大部分时候是不能的。人的一生,至少是青年人目前和未来的一生,是要分为几个阶段来看待的—而这个阶段的区分标志就是高考:我的未来会怎样?我的大学生活会怎样?我能考上一所怎样的大学?我大学毕业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的梦想会实现吗?我往后的人生会更加开心吗?这些东西取决于很多因素,但大抵是都离不开高考 高考很重要,我对此认为我应该在两个阶段从头来:第一个是高三开学阶段。高三开学后,我的生活计划会迎来冲击,我的抗压能力会迎来又一次的检验,在这新形势下,我更应该从容应对,岿然不动。在此基础上稳住阵脚,方能不破不立,从头再来。正巧,今晚我的精神内耗主题就是如何面对新学期的开始,比较可惜的是我现在还没找到比较可信的答案。第二个是高考后,高考后的从头来是怎样的,我应该在高中毕业后推翻一切重头再来,还是为我的人生“续航”,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时常认为人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脑子,但是我好像从来没做到过这点。我本来认为我应该拿一整天出来进行专注的精神内耗,但是至今也没有付诸实践。这些都是我在这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所犯的错误 精神内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经常找不到可信的答案,今晚也是这样。如果我找到答案,那这篇文章就应该是议论文而不是像这样的杂文,我也不知道这是我第几次成功地将议论文变成杂文了。但是有一个道理是很清晰的:如果一篇文章开始偏离“文邹邹的文字”而转向现在的“作者心声”栏目时,他就应该是快要烂尾了 但是我是不想让这东西烂尾的,我本来有一个浩荡的随笔计划来在高三的一年中锻炼我的写作能力(每天一篇,确实),有了就要好好实行,所以我还是打算好好写一个结尾 今天是十五,十五的月亮很圆。李白曾经认为月亮能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我也想让月亮帮我存放一下我自己对自己的思念(别的地方都不太安全,尤其是瑞信银行)。美国登月了,中国探月了,印度也跑到月亮上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吗,嫦娥还是那个嫦娥吗?我确实很想问一问他。但是月亮确实还是在的,盈虚如彼,一千年前是这样,一亿年前也是这样。我还是不去问了,一方面是自己造出月球车确实很困难,另一方面是不好问,害怕五千年中也有人和我一样把一些类似于“文章”的东西寄存在了月亮那里,他们最终得到解答了吗?得到解答的人,是月亮告诉了他们吗?不知道,但是他们一定都不是正经人,毕竟正经人谁写日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