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告别社恐《从受欢迎到被需要》读书笔记

从受欢迎到被需要
第一步:给对方足够的安全感
第二步:热情,但是要有分寸
不过你的主动和热情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则对
方难免会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要想把握好分寸,就要善用微笑的表情、赞美的语言,保持自信、放松的对话状态,不要把对方当成陌生人,而要像平常和朋友聊天一样,慢慢地,对方就会接收到这一点,和你一样放松下来。其中可以用到一个小技巧,你可以有意暴露自己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适当自嘲,这会更容易让对方对你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第三步:主场转换,把主动权交给对方
第四步:麻烦一下别人,让感情在相互帮助中升温
适当向对方倾诉一些自己的困扰,向对方征求意见,或者寻求对方的小小帮助。
第五步:建立联盟,利用归属感将对方变成“自己人”
你跟对方是什么关系。这个一定要描述清楚,这个关系不是你自己主观认为的关系,而是你们的真实关系
喜好问题,即对方真正爱好什么。
对对方来说非常重要的日子。
共同联系人
在非同类的人面前,被误解的可能性
如果除了专业和职业之外,你就不认识什么人了,那么很遗憾,你已经被单一圈层同质化了。
雇佣关系,那就比较好办
永远不要想着跟所有人交朋友
1. 凡事必称公平的人
2. 为反对而反对的杠精
3. 苟且尚且不能,却一心向往诗和远方
4. 放大努力,却从来不谈结果
5. 自以为佛系的丧族
把握好边界感
根据对方的喜好设置一个禁区,对于禁区内的话题能避开就避开。
面对没
有边界感的队友对你的冒犯。当对方越界给你带来不快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做出反应。明确地告诉对方,这样做让你感觉很不舒服。需要注意的是,态度要尽量和缓,语言也要尽量委婉,但是要传递的信号一定要明确。
3. 如非必要,绝不结盟
有效平衡解决社交和精进
第一,你掌握的可应用资源是否能支持你达成目标。
第二,估算你的投入和产出比,这个环节的支出会不会影
响到你在其他环节的执行。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已经开始考虑前面两个问题
了,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到了应该马上停止的时候。
纠结于沉没成本,不愿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在死磕的时候,其实资源就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说你的成本已经付出了。如果你在这时候放弃,你就得承受自己的付出付诸东流而带来的心理落差。
对我们来说,这绝对是一种考验。
第二,思维惯性,宁可一条道跑到黑也不愿从头再来
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第三,跟丢了目标,早已经忘记了初心
在付出的过程中,目标已经被替换而他却浑然不觉,自以为是在坚持不懈,其实早已跑偏。
对该投入的成本一定不要吝啬,但当自己资源即将耗尽时,也不能继续“死磕”。
避免生活被社交拖垮的算法
打开网页的时候你会发现,在那些自己跳出来的新闻资讯中,你喜欢的内容越来越多;
当你准备在网上买点什么的时候,你会感觉这个平台越来越懂你了。
社交系统成本过高?
社交成本已经超
支了,以致对你的生活、技能的提升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你已经到了需要马上降低社交成本以确保你的工作和生活不被拖垮的时候了。你需要为你的社交瘦身,这件事说起来也不是太难。
内圈指的就是与你有线下互动,联系更加紧密的圈子。这
是有一定私密性质的社交圈。而外圈,则更像是微信里的朋友圈。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含金量往往很低,那些留在联系人列表里的,不知道在哪场聚会上添加了微信的点赞之交,是不能算在你的社交规模之内的。
梳毛既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也是相互建立信任感的方式。用在我们的社交上,我的理解是“陪伴”。陪伴是你区别内圈和外圈的标志,只有那些你用心陪伴的人才有资格在你的邓巴数字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保持什么样的“梳毛”频率才不会被替换掉呢?就是每年最少一次。
家庭圈、同事圈、同学圈、爱好圈、平台圈和职场圈。这些圈层当中所有社交资源的综合就是我们全部的社交资源。
剥离情绪的能力,这是高情商者的特质。这种能力会帮助他摆脱负面情绪的纠缠,冷静分析对方所给的建议和替代方案,然后很快做出一个新方案。新方案会最大限度地融合对方的建议和观点,这种参与感会让对方感觉非常舒服。所以这样的方案一旦被制订出来,根本就不用担心执行的问题,因为对方的积极性可能比你还高。这是因为高情商者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对方带来了认同感、参与感和成就感。这几种感觉相当于精神奖励,会给对方带来非常
美妙的体验,这是给多少物质回报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第一,最大限度地坚持自己的原则,以保证事情不会偏
离既定的方向;
第二,最大限度地调动对方的积极性,以保证事情执行环节的顺利。
S代表的是strengths,在企业战略分析中的意思是被分析对象所具有的优势。在我的心智模型中,我想让你思考的是两个方案各自的合理之处和可行性。
W代表的是weaknesses,在企业战略分析中的意思是被分析对象的劣势和缺陷。在我的心智模型中,我希望你注意的是两个方案当中不合理和可行性不高的地方。
O代表的是opportunities,在企业战略分析当中的意思是被分析对象所具有的机会。在我的心智模型中,我希望你注意的是,这两个方案中那些能给对方带来利益和机会的地方,侧重点在于对方提出的方案和建议。
T代表的是threats,在企业战略分析中的意思是被分析对象所面临的威胁。在我的心智模型中,我希望你注意的是,这些方案中那些可能给对方带来损失的地方,侧重点在你原来预设的方案。
让意愿归意愿,能力归能力
因拒绝而被破坏的关系,都是因为被拒绝的一方坚决以为对方是不想帮自己,而不是不能帮。
让我们再深入一点,为什么被拒绝者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一方面是求助的一方会本能地把每一个求助的对象都想象成是有能力的,否则也不会向他求助;另一方面就是,拒绝者的拒绝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没有把意愿和能力的区别表达清楚。在我看来,这件事当中,不能做到让意愿归意愿、能力归能力的拒绝者所要承担的责任还要更大一些。所以,高情商者用的是高明的拒绝方法,它的终极要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不遗余力地让意愿归意愿、能力归能力。不仅自己要明确这一点,还要让被拒绝者明白你是真的帮不上忙而不是不想帮。
就是把整个拒绝过程分成三部分,最上面的和最下面的是你非常想要为他提供帮助的意愿,中间的那一层就是你要拒绝的真正理由,,那是你关于自己能力不足而无法提供帮助的阐述。
给一个替代的方案
被拒绝就意味着他的希望已经落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接下来他的处境会更加糟糕。
做到减少负面影响已经很难,让对方被拒绝了还乐呵呵的,这样的幻想趁早丢掉。
当我们谈论安慰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呢?
既不需要判断对错,也不需要人生导师,需要的是认同和陪伴。
1. 关注情绪,虚化背景
安静的心痛或者淡淡的忧伤了。
管住自己的表达欲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这样一声声的召唤,是不是让你很难控制住想要说点什么的欲望?恐怕是的。但是如果你这么做了,你就跑偏了。
别说“千万别哭”,而要说“哭吧哭吧”
“你心里一定很难过,那就哭出来吧”或者“觉得心里堵得慌,就痛快说出来,别憋着”。这样做就是要引导被安慰者把情绪宣泄出来,而不是阻碍他宣泄情绪。
我能体会到你的忧伤,就像我亲身经历一样
用心捕捉对方的情绪变化,是伤心、焦虑、恐惧,还是不甘?然后在自己的经历中搜寻相关的经历,通过你的表情把这些情感表露出来,或者用语言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如果你没有这些经历也不要紧,尽量表示认同就好。
非请勿动,动则必请
如果你对一件事过于主动,难免会让对方猜疑你是否别有所图。再则,对方不开口总有不开口的理由,也许是在想别的解决方案;也许对方真的需要帮助,但是你并不是理想的求助对象。这时候你贸然介入必定会打乱对方的计划,这就是典型的出力不讨好。所以,答应对方的求助是一种情分,对方会念你的恩情;但是过于急切那就是多管闲事了。
事求圆满,话不能太满
万一事情出现疏漏,对方会觉得答应得好好的却没办好,那肯定是你没尽力。最糟糕的就是因为你的大包大揽,对方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压在了你的身上。事情要是没办成,你们会不会反目成仇呢?所以,稳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这样的:这件事情,我会尽我所能去完成,但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你最好准备一个应急的方案。对于特别重要的事情,千万要提醒对方一定要准备备用方案。
多参谋,不越权
虽然对方可能会说事情交给你了,一切都会听从你的安排,但你也需要把重要的事情跟对方讲清楚,让对方做这个决定。一些重要决策的签字等也不应该由你主动代劳。
帮勤不帮懒
这个标准就是,寻求帮助的人是因为事情本身真的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还是因为这件事他自己能做,甚至能比你做得好,而他纯粹是因为怕累想找个免费的劳工而已。如果是后者的话,客气地告诉他你也很忙,真的抽不出时间。要是担心这样不太好,那就告诉他解决的方法,具体的事情还是请他自己来做。
接受回报是必须的
接受对方的回馈,不只是一种接受,更是一种给予,你给予对方的是尊严。
真的高情商就是敢明目张胆地恭维别人
恰到好处的恭维
为了个人阴暗的私利而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只是可鄙的小聪明,但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够坦荡地赞美别人,却是胸怀
宽广、能成大事的表现。
逢人减岁,遇物添钱
年长者你应该在其实际年龄的基础上再减去几岁;要是评价别人的物品,则应在原有的价钱上再加价。
要言之有物,不可空穴来风
赞美和善意的恭维是建立在对方的优点基础上的,所以一定要言之有物,千万不能空穴来风。
用沉默的力量代替语言暴力
响鼓不用重锤
具体的方法就是,重话放在事情不是很严重,对方还没有放在心上的时候说才能让他警醒。但是如果事情已然非常严重,严重到已经影响到了对方的心理状态,这时候就要重话轻说甚至不说,除非你已经打算放弃他了。
道歉要看时机
开口引言,释放情绪
当对方还在气头上的时候你就往枪口上撞,实非明智之
举,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让事态进一步恶化。这时候不妨冷静一下,等对方能够正常对话的时候再道歉也不迟。
道歉需要的则是引导对方释放情绪的能力。
从对方的发言中发现新的话题。这样不仅能够成功转移话
题,还能让对方觉得,你虽然不一定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但你真的很用心在听,很多时候这就足够了。
如果没有从对方的话语中发现很好的新话题,那也不用担
心。按下暂停键,适当停顿一下。顺便举起手中的酒杯,向对方示意,或者向对方让茶。然后再开始一个新的话题。
“来,喝茶”,等各自喝过之后,你还没找到合适的新话题,那么就把你的眼光从对方的脸上移开。留心观察,你的眼睛能帮你发现新的话题
让对方开口,巧妙接过话题,及时转换话题。转换话题的时候,要灵活运用延伸法、沉默法和注意力转移法这三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