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后,我一个月拉不出粑粑”
夜里21:00。
怀孕3个月的小沈躺在床上,小沈老公坐在床脚,戴上手套,一遍一遍地按揉小沈的阴部。
按足一两个小时后,小沈还需要躺上整整一晚,等第二天早上醒来,再让老公重按一遍。
每次,这裹脚布一样长的“前戏”,只为帮小沈完成一件别人轻而易举的人生大事:
拉粑粑。

更多时候,“前戏”做足,“正戏”也不一定会登场。
这病根,是小沈生头胎时落下的。
“就像一场劫难一样。”
顺产后,被绷住的下半身
2020年4月,湖北老家。
那时候,整座城市正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医院里,医生护士病倒的病倒,去支援的支援。小沈所在的医院产科只有一名医生留守,作为科室里的“光杆司令”,他要独自应付病房里十几位准妈妈。
不巧的是,小沈已经发动了,医生却在给一位产妇做紧急剖腹产,腾不开手。火烧眉毛之际,他找来一位前来支援的小护士帮小沈接生。
然而,这位护士没有接生经验,犹犹豫豫愣是不敢上手,直到看到胎头露出,才不得不硬着头皮把小沈推进了产房。
产床上,小沈经历了胎盘滞留、手剥胎盘以及大出血。
所幸有惊无险,娃一切平安。
然而出院后,小沈的“劫难”才像喝完酒的后劲一样上来了:
她的下面仿佛被一根绳子紧紧绷住,一刻都不得放松。
你也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小沈的下面——
一直在抽筋。
▽

图源:小红书
我疼得不敢坐不敢站也不能抱娃
更绝望的是医生说:你挺好的啊
产后半年,小沈疼得没有办法坐下。
产后一年半,小沈连走路都只能一瘸一拐地走。
大宝出生后,小沈就没能抱过他,“娃一压着我,下面就扯着疼。”
只有以一种姿势躺着,她才能稍微舒服些,短暂地睡上一觉——
双腿屈着,不能伸直,腰和屁股用枕头垫高。
刚开始,小沈没有太多经验,以为这是正常的产后后遗症,“我以为大家生完孩子都这样,出了月子就好了。”
结果大半年过去了,小沈不仅没有丝毫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她才意识到不对劲,上网查了各路专家,拉了张excel表,从武汉、上海、广州到深圳,从妇科、结直肠科、康复科、神经科到中医,小沈一个个都去跑了个遍。
只不过,她越跑越绝望。
妇科b超的结论是:“会阴连续性完整。”
因此,妇科医生诊断:“你挺好的啊,外阴很完整。”
结直肠科医生指检后说,“你不就是有点痔疮和直肠脱垂嘛。”
甚至还有医生问她:
“有没有可能,你是心理上觉得痛?”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小沈的痛苦并没有真正被看见。

这一年半,因为下面实在太痛,小沈和她老公几乎没有过性生活。没想到,唯一一次顶着疼痛为爱“鼓掌”,夫妻俩又中奖了!
怀二宝时,新问题来了:
一个月没拉粑粑、下面趴着条“蚯蚓”
2021年11月,小沈再次怀孕。
3个月时,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小沈又出现了新问题:
便秘。
孕3月到7月期间,她每次都要在老公的帮助下,才有可能顺利排便。
最严重时,小沈蹲了整整一个月的坑,仍然颗粒无收。
不仅如此,小沈还发现,自己的阴部还趴着一条触目惊心的“蚯蚓”。

去看了医生才知道,因为胎儿压迫,小沈会阴水肿厉害,出现了静脉曲张,凸起了一条很粗的青筋。
小沈非常肯定,她一定是哪里出现问题了,“既然b超照不出来,那就拍彩超。”
报告一出,让小沈“坐立不安”的元凶找到了:
“盆底肌痉挛”
换言之,身体里的“吊床”压垮了
“盆底肌,就是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它像吊床一样兜住膀胱、子宫、直肠等。怀孕时,吊床上又增加了胎儿、胎盘和羊水,东西太多太重,时间久了吊床就会被压垮,导致损伤。
这里点名一些喜欢用收腹带的孕妈,收腹带的原理也是通过挤压肚子增加盆底的压力,它的重量也相当于往吊床上增加了东西,容易损伤盆底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妇产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