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的星,升起的星》

《陨落的星,升起的星》
———以此文纪念逝去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3月14日,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却有一颗科学界的巨星陨落了,Stephen William Hawking,即史蒂芬·威廉·霍金,这位天才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小有名气后有人调侃他是“天选之子”,只不过霍金表示自己是无神论者,并不相信上帝。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富有“恶意”的称号应该算是实至名归了,不是相信有上帝,而是他的贡献众人瞩目,这位17岁便考入牛津大学自然科学系的天才在21岁却被查出换有严重“运动神经细胞病”,在之后的日子里是多么的痛苦难当,但他在23岁的时候依然考入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期间,不光有他个人的努力和重振精神,还有陪伴在他身后的妻子,他们俩人的故事在传记电影《万物理论》有诠释过,我当年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着实被他的事迹惊叹到了,从此便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人,这其中又有着不少让我惊讶的事情。

科学家给我们的定义就是一种整天板着脸研究各种事物的人,但是霍金再次刷新了我对这一领域的人的看法,在《生活大爆炸》一期里,霍老友情客串,用较为幽默的语言与嘉宾之间对话,引起了娱乐圈不小的涟漪,

还有十几年霍老第一次拜访中国时也是同样的情况,他不失科学家的身份,又伴随着一股邻家大爷的幽默风趣与中国朋友见面,引起了国内不小的“追星热潮”,两年前他还在微博创立了自己的账号。对于我而言,我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在这一领域的人我最敬佩的是居里夫人,其次是爱因斯坦,然后是霍金,然而我并不擅长网络交际,所以现在对于自己当初没有下载微博的事略感后悔。
对于霍金而言,他的传奇一生不只是他的精神在照耀着我们的心,还有在背后支撑他走向人生事业巅峰的理论依据。在1988年他发表了自己的著作《时间简史》,叫完整的概述了时间一空间的关系,而且还把前人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实际上他最大的贡献是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证明了奇点定律,和自己提出的黑洞面积定律。我得知这位伟人的日子已记不清了,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看了他出演的纪录片《霍金——我的时间简史》,之后对本人产生了丈尺高的膜拜,在其他领域依然有霍老现身,在某期的《生活大爆炸》里现身的霍金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而演员谢耳朵在剧中出演了一位霍金的粉丝,在见到霍金本人时激动的昏了过去,霍金说出:“又有一个粉丝倒下了”这样一句话 充满了个人风趣,还有在电影《星际迷航》里霍金出演自己和爱因斯坦、牛顿等人摊牌。甚至在当年的流行摇滚里都出现过他的声音。霍金意图是想改变科学在人们心里“死板”的观念,他常参加娱乐节目,还有14年的一次他坚持要参加当时流行全球的“冰桶挑战”,最终考虑到他的身体原因,家人代他参加了挑战,起初我以为霍老又是想“疯狂”一把,但是当时的“冰桶挑战”似乎是民间有组织地发起的一个活动,意在引起全球对渐冻症病人的关注,而霍金本人其实也是渐冻症患者,属于最知名的患者的他自己主动承担起了公众人物的责任,以他的身体情况来看,真的是不能强迫他去做这种有危险性的行为。霍金在此件事情上应当被我们尊敬。作为公众人物,而且又是物理学界最知名的科学家之一,人们对于他的疑问也自然地到来了,比如在十四年前的时候,他公开表明自己提出的“黑洞勃论”是错误的,引起了不少人对他权威的怀疑,在某次记者发布会上一个记者提出了苛刻的问题,“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但霍金还是以恬静的微笑这样回答。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其实在那之后他本人的舆论风波依然荡漾着,有人嘲讽他是“瘫子”,不配做科学家。霍金曾经说过:“我的身体被禁锢了,但我的思想是自由的。”虽然霍金对自己的名字申请了专利,防止其他人滥用其名进行牟利,但到现在为止似乎依然有拿他的名字做幌子,大呼“末日预言”等绯论,这种情况我本人也亲眼目睹过无数次,其实霍金本人确实做过类似的预言,但是这是建立在理论依据上的,比如最近的一次声称“2600年地球的温度会高达200摄氏度”,其实根据现在的能源损耗和温度上升趋势来看,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的,就算是这样,被三流舆论刷满脑子的部分人错认为霍金只是个说话不负责的“骗子”,对其进行是非倒戈。而霍金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在更早的时候,他多提到过“AI的危险性”,最突出的三点,一,他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战争武器,如自律机动武器;二,人工智能可能在未来成为少数人压榨多数人的主要工具,造成更严重的阶级斗争;三是拥有自主意识的AI一旦失控,到那时便是人类的末日。综上,我认为霍老提出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实现的可能,例如去年沙特竞授予一个AI公民身份,当然我和霍老一样较为乐观,现在并不是对此绝望透顶,也绝不能安于现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我们的古话始终敲着我们朦胧的脑袋。
霍金对自己是很坦然的,他曾经说过希望自己的归宿是在安静的太空里,2004年,霍金第一次离开轮椅,进行了太空漫游。

有人说 “霍金死了地球不是照样转吗?”是的,的确如此,霍金在科学家的身份背后,他也是一个人,一个普通人,如果霍金不成为闻名于世的科学家,我们作为陌生人定不会知晓他,更不会悼念他,然而这一切在现实中都是否定的,霍金是货真价实的科学家,从中年起他便一直创作书籍,推出不少较通俗易懂的科普书。说到这里,其实霍金在学术上的贡献与同时代的科学家相比并不名列前茅,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其他科学家的理论之上的,对其进行了整编和扩充。而真正让霍金成名的是他在科普这块做出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他科学家,例如他最著名的《时间简史》,尽管对其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通俗化,后面的内容仍然让大部分读者摸不清头脑,曾经有这样一个趣事,比如读者之间交流的时候互相问“你是哪章看不懂的?”,面对困扰读者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可以说,科普做到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人们自然地喜欢上了书籍的作者,甚至在中学教材中都有其身影。把来属于科学家的深奥的思想贯彻广大群众身上,通过霍金和其他一些知名科普作家的推广,我们才能明白自认为不能理解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是最大的生产力,倘若个人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也掌握不了复杂的机器,更别提懂得更加深奥的东西了。编辑书籍的人终有一别,阅读书籍的人则会越来越多,知识通过他们传给下一代,源远流长。而科学家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和他不屈顽强的精神。
我们应该明白知识永无止境,在人类发展的数千年的文明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近现代300年,这主要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出了无数的科学人才,例如“物理鼻祖”牛顿、伽利略、门捷列夫、哥白尼、法拉第、达尔文、爱因斯坦……这些在各个科学领域奋斗的人们提出的定律和公式为后现代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科技的“科”就不复存在,那么“技”又怎么会有呢?他们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在事业的过程中遭受了各种各样的讽刺和侮辱,又来自同行,也有什么都不知道的外行人,在中世纪时期,支持日心说的乔尔丹诺·布鲁诺就是被教会是为“异端”活活烧死的,就连著名的伽利略也曾经因发批判教会的顽固不堪而遭受过监狱服刑。在那时候科学思想还未普及,人们的观念被恶劣的封建社会所迷惑,只有部分人认清了事物的真理并朝着它出发,这个过程无疑是相当困难的,最主要的是摆脱不了庸俗之人的臭骂,如果法拉第在大众“电磁有什么用?”的质疑和臭骂面前止步,摧毁自己的手稿,那么现在就不太可能出现有了他的法拉第定律。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法拉第定律已经非常的广泛了,可以说我们制造所有的电子产品都要依靠它来完成,这是对当时愚昧的人们的最大的讽刺。
现在依然是一个道理,不要再问“科学家死了地球不是还在转吗”这样的问题。人应当随着时代一起进步,在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人能够证明霍金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未来有可能。人的思维是被时代不断地往开拉扯着,有大量的新事物会一直涌现在你眼前,就像以前的人不知道电磁有现在这么大的用处,保持头脑清醒,我觉得再不为过了。
霍金在科学事业中奋斗了大半辈子人生,他的研究报告是自己用大脑操控计算机来完成的,而最不同于其他科学家的是他多年瘫痪的身体,在当年的病症报告下被指出他最多只能活两年,但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十年,在其弱小的身躯背后有多大的意志力我们无法想象,他的思想已经超出了常人。

在平时的讲谈会和纪录片里我们知道他只有一个眼睛和三根手指能动,而且在20多年前因做肺炎手术损毁声带,他已经三十年左右没有不能说话了,一直用电脑的合成音来讲话,再这样的一个人面前你无法想象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看似呆滞的眼瞳中仿佛存在着宇宙的浩瀚星际,“一个轮椅装不下,宇宙刚刚好”是对他最大的赞扬。
昨天也是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逝世135周年,在那时我不禁感慨两个不同领域的人都拥有如此强大的思想力量,而且还是此等的巧合。135年前的昨天下午,思想的巨人永眠在椅子上,而昨天科学界的一大巨人也轰然崩塌,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惋惜,当时对于我来说是头脑混沌的,第一次发觉到伟人的去世是如此的令我恐惧,我变得有些焦躁不安,但后来我知道我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负面影响,我知道长期的痛苦会令人丧失斗志,在巨人倒下之时我们做得是缅怀他和更加努力的汲取知识,别无他法。不过人生是盲目不堪的,如果要我为你指明方向,我会用霍金的话来说:“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你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属于你的成功。”

我现在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和霍老对上话,在微博上霍老会时不时地回复一些观众的评论,若能与这样博学的人交流实属荣幸。坦白说,最近两年的时间我没能再涉及科学领域的事物,在孩提时期的我便已对这一方面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接触一系列相关书籍后更是如此,但由于之后的个人学业让我变得烦躁不已,不仅长时间断开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还和亲朋发生了一些矛盾。霍金的离去多少刺激了我的内心,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自然科学依然是是我最热爱的领域,这不光是因它迸发出的绚丽的光芒吸引着我, 还有因霍金使我看到了一个肉体被囚禁而精神却挣脱束缚,像宇宙深处进发的不屈的魂魄。他洒脱对待挫难,化悲痛为力量,将目光不仅限于脚下,他和其他伟大科学家一样把目光伸向各处。这是他备受崇敬的另一大原因。
年青一代的我们是造就社会发展最大的功劳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坎并不能阻挡我们的进步。虽然未必能做到像霍金一样的高度,但至少可以向那个高度进发,时间允许,自己便能允许。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有困惑,身体的不便,亲朋的不解,心灵的困倦,都无时无刻的围着我们打转,而且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努力认真过但未成功,便再次泄气,那么你觉得自己是否真的努力过呢?是否把一个人或事物当作一个信仰,亦或是一个后盾呢?如果你真的做到了这样,并朝着他(它)奋斗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那么你在精神上已经能像霍金那样强大了。如果用霍金的话来说,那便是“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你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属于你的成功。”“活着就是胜利。”后句话可能就是撑起他50年人生的大旗。毛主席也对年轻人说过“时代是我们的”,但他后面还有一句话,“其实更多的是你们的”。从第一次知晓霍金到现在过去数年,我也正从困扰自己的果壳中挣扎着向外面进发。
两天前一代伟人离开了我们,和爱因斯坦的生日正好是同一天,这也许是个巧合,但会因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变得不平凡。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全世界为数不多的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曾于我们处于同一时代,而他的伟大之处,也是留给我们让我们反思的事与物 ; 我们也不必长时间陷入伤感之中,霍金的肉体已经停止活动,而精神会永远的留着世间;他的时间停止了,但他提出的时间理论永远不会停息。他正是用精神力量征服了大众的心,《哈姆雷特》的一段台词最适合他不过:“即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我也会把自己当作是拥有无限空间的王。”我曾经有幸能在果壳里窥伺到宇宙最初那抹最绚烂的光,也曾有幸看到有人解析时间与空间,上帝并不需要什么科学家,这是一个被禁锢在轮椅中解脱的伟大灵魂,愿他的头脑与世长存。

致我们的史蒂芬•霍金先生,祝你在属于你的世界健步如飞。
————冷月
2018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