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练习2
说实话,虽然这确实是个写作练习,而且说真的没个十年脑血栓写不出来这种文章,但它也确实是希希的同人,以及向大家推荐一下自己的机设,所以就这样吧。
@希亚娜Ciyana

PVG空港北侧的某个度假区里,一栋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独栋小屋。
她坐在沙发上,吃着零食,目光呆滞的看着前方,前方的电视也没开。
她是个虚拟主播———好吧,之前一段时间是。被公司背刺至遍体鳞伤,不过粉丝们都还支持她,最后打官司也打赢了。
说起来她这才知道她的Staff桑原来很强,那个公司打输了官司之后元气大伤,然后被她的Staff一通不知道什么操作,公司居然就到了Staff的手里。然后Staff把公司里的那些坏人都踢出去之后,又把公司转给了她,还说她自己只要永远当她的Staff就好……什么的。
但是她已经累了。
她和DD们说自己想要离开一段时间,调整一下心情。Staff把自家的度假小屋借给了她,她这几天一直在钓鱼和看风景。
但是虽然她知道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但是她发现自己已经找不到努力下去的动力了:番也不想看了,游戏也不想玩了,一直在玩在播的,自己很喜欢的DCS也不想玩了。
“所以……接下来我还能干什么呢?”
度假区东面就是海堤,她除了在那里看大海以外,就是看飞机。她小时候一直想做飞行员,后来确实考了民航,但是那段时间没有航空公司招女飞行员。于是她开始做V,播DCS,播微软模拟飞行,播战雷,播AC,但她仍然梦想着能真正的飞向天空。
“……新消息?什么东西啊……有人给我寄了快递?而且送到了这里?”
应该只有Staff桑知道她现在住在这里的,而她问了Staff桑之后Staff桑表示不是她自己寄的快递……所以这就奇怪了。
“让我康康消息详情……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还是别贸然收下来……还要我自取?说是一个小时之后送到PVG空港……”
一小时后,PVG空港东南偏南方向,中国商飞浦东基地,上飞厂试飞中心。
她完全没有想到这“快递”实际上是什么。
骑自行车骑到PVG空港以南,跟着信息上的指示来到商飞的总装厂,然后保安确认了她的身份之后居然就放她进去了。
从这里开始她就发现不对劲了。保安知道这个人要来拿东西,所以这信息并不是一个恶劣的玩笑。等一下,那为什么她还是过来了?让人来商飞取货怎么看都不对劲吧!
但接下来她就震惊了。
一架运-20D从通往机场东南侧的滑行道向南而来,在她面前停下,然后卸下了数个大型货箱。商飞的工作人员把带轮的货箱连接成一串,使用牵引车将其拖进总装厂房旁边的一个大型机库,顺便把她也捎上了。
“所以……这就是要给我的……快递?”
她的面前站着一位女子,典型的欧美人样貌,好像就是从刚才的运-20B上下来的。她自称是从名叫“阿芙罗加拿大”的航空器开发企业,来和沈飞讨论下一步的合作计划的。
“这么说吧,这个世界上D你的人实在太多了,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Staff小姐帮你推掉的。比如说在RCEP的演讲什么的。”
……啊?
“事情是这样的,十年之前美国不是宣布反华体系解散嘛,然后桑德斯上台,注重开始重新发展国内。于是五眼联盟实质上已经解散,加拿大认为美国作为一切也都不再可靠了。再加上加拿大采购的F35他不能用于截击,只能靠航电和隐身偷一下人这样子,因此对于加拿大的国土防空———尤其是防美国的需求来说,当年采购F35就是个错误。我们需要的是一款甚至可以不要隐身,但是必须强化高空高速,远程巡航,和超视距能力的高空高速多用途战斗机。”
她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是军迷了,所以她自己对此的观点也差不多。
“你可能知道加拿大皇家空军近年来开始越来越多的寻求与PLAAF的深度合作,我们对沈飞的JF-14A「雪鹗」和SMF-X「火龙」印象深刻,也对你们空优偏截击的设计思路和体系化的穿透性制空理念深有同感。”
“不是,那你来找我是为什……”
“我们最开始是想问俄罗斯买现代化深度改装的米格-31RF,大纵深国土防空也是我们的需求。虽然俄罗斯最后卖给我们L402「喜马拉雅」IEWS的全套技术,以及几十架装备L402「喜马拉雅」IEWS的苏57。但现存能飞的米格31已经不剩几架了,而俄罗斯空天军现在在用的米格41又肯定是不卖的。”
“加拿大皇家空军需要的是一款综合性能约等于雪鹗,火龙,和米格41这一级别的技术降级下放版本,使用五代机技术制造,可以不考虑隐身,但超巡和超音速机动性能一定要好,并且航电至少和F35同级的全天候高空高速穿透性制空会战平台。然后你猜发生了什么?”
“所以这就是你们给自己取名叫作阿芙罗加拿大的原因?”
“没错,过程省略,我们从美国佬那里把CF-105的全套图纸和技术都给抢回来了。然后我们规划了一个二代机爆改五点零代机的计划,除了自用之外也会拿来出口。”
“所以这又和我有什么关系?”
“数量超过一亿的DD写信给我们,建议我们在外贸CF-105A的时候请你来做广告。他们说你和她都是「折翼之鸟」,而且你已经有民航执照,学过民飞的话,军飞的训练也相对能熟悉的更好,所以你是最合适的。”
“……啊?”
“而且我也单推你哦!算了我不装了,其实我就是CF-105A项目组的负责人,也是这个公司现在的创始人之一,其他朋友们也都觉得这个主意很有意思值得一试,所以恭喜你!”
“……什么?”
“崭新出厂,零件状态,DIY版CF-105A!附送装配设备,图纸和手册!而且严格来说,这架飞机并不是阿芙罗加拿大赠与,而是DD们用心意谈下来赠予你的,你有一群好粉丝呢!”
“……这怎么回事啊啊啊啊啊啊!!!!”

五点零代机,是一种介于五代机和六代机之间的特殊作战飞机。
其特征为,全机主要使用五代机技术制造,超巡(包括超音速机动性能)-超机动(仅包括亚音速下的超机动性能)-隐身(甚低可探测度性能)-超态势感知(包括先进航电系统)-超视距作战(但其实也包括综合光电系统)的五代机五要素中,除航电系统保持五代机水平外,其中部分要素不要求达到(比如仅有低可探测度性能或超音速性能费拉不堪),而另一部分要素则大幅度强化到六代机同级水平(比如超巡和超音速机动性能极其优秀或隐身能力达到或超出F117A的水平)。
五点零代机的航电基本上还在五代机水平(比如没有暗舱式COFFIN),但普遍使用六代机同级的近红外激光数据链/近程紫外频段全向数据链系统。可与六代机-先进无人机作战体系良好兼容。同时有时也会作为技术验证机而被开发,但不能将其说成是六代机的试验机。
CF-105A就是这样的一款五点零代机体。隐身性能不作要求,正前方RCS约为零点五平方米。但要求能在一万四千米高度以M2.7进行远程巡航,最高速度则为M3.32。
三角翼无尾布局,不是全动的单垂尾+反而是全动的单腹鳍,在14000m高度和M2.7下,稳盘4.2g,瞬盘10.1g。标准的前三点起落架,双轮带接地灯前起,双轮小车带EGTS主起。三角翼带前缘锯齿,后缘内侧做了一点前掠,并把引擎安装位置稍微后移。翼尖做了下反,亚音速切翼尖涡减阻,超音速辅助乘波增升。进气道改了双锥鼓包DSI,进气道上方“似乎”几乎没有作边条化(好吧,其实是做了的,但进气道实在是不宽,而且进气道上沿还加了一些特殊设计,边条和鸭翼实际上拉出的是同一个涡,这样也可以防止边条涡与鸭翼涡互相干扰而引起鸭翼震颤),但是加了一对小号的不可动三角鸭翼,负责在亚音速下拉涡增升。机头稍微做了一点双锥体设计,可对机头两侧的吹气式的大迎角非对称前体涡控制进行辅助。借助超巡乘波增升技术,超音速升阻比约为8。
引擎是和成飞合作的PS-15A变循环爆震架构TBCC航发,旋转爆震涡扇-斜爆震超燃冲压。这台变循环引擎引入了核心机引射稳定斜爆震超音速燃烧与冲压状态下的核心机增推,再加上轴对称三元矢量+可用于地面倒车的反推机构。燃料用的LNG,也加了再生冷却。但是为了在高空亚音速下精准控速,机背加了大型减速板,毕竟反推机构和加力室实质上是一体化的,所以反推不能频繁开关。
但这些稍后再说。
============
先把比较低科技的东西装起来,再去搞那些高科技的东西吧。这里说的并不是那些东西本身的科技水平,而是……运行时的。
机身和机翼的蒙皮用的是耐高温钛基复合材质,而且是蜂窝蒙皮架构,两片薄板中间夹由空心六边形构成的蜂窝状平面夹层,内部再填惰性气体。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重———CF-105A可是架大飞机。
但是这玩意儿巨难制造和加工,所以贵的要死———虽然这是以20世纪的技术而言。而且把薄板和夹层做成完整的蒙皮,用20世纪的技术的话基本上就是耐高温胶合剂或者钎焊,这两种技术做出来的成品的强度都不算高,尤其是高空高速飞行的时候掉蒙皮掉的那叫一个惨,因此这玩意儿同样巨难维护。
但CF-105A实际上就是阿芙罗加拿大和成飞的合作项目,这部分高难度的东西都由成飞负责———那就简单了,3D打印一体成型了事,强度特别高,完全不用担心掉蒙皮。
但是麻烦的不只是蒙皮。
整架飞机基本上都是钛基复合材质做的,扯到钛的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难以加工,并且实际上钛基复合材质也差不多。
同样是在20世纪,美国在开发F14的时候,因为变后掠翼及其收放装置的强度必须够,所以为了F14的开发,美国人专门研发了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这技术即使到现在都还是人类的顶尖技术,大猫的出色性能有相当一部分得归功于它。
CF-105A的总装也会大量用到真空电子束焊接。同样,用于组装机体结构的真空电子束焊接台,也是由成飞提供的。
她就这样看着真空室里正在焊接的机身主结构,直到Staff拍了拍她的肩膀。
“嘿,在发呆吗?”
“没啊,我刚把组装程序启动好,然后就一直在看着它运转……吧。”
“而且说实话……这两天你精神都不太好啊,有什么需要我……”
“不……只是我……怎么说呢,感觉在做梦。这也太不真实了。”
“说实话,我当时接到阿芙罗加拿大的工商的时候也这么想。但我确认了不是骗子之后,我觉得你肯定会答应的,所以就接下了,那是在我把度假小屋借给你的前一天。”
“嗯,虽然我还是觉得它不真实,但既然接下了这东西,我就要做到最好,我也有能力做到最好。那么……好,接下来应该都是自动完成的了,我要去上离心机了,然后还有一节理论课,溜了溜了……等等还有件事。”
“……什么事?”
“RCEP的演讲……到底是怎么回事?”
“额……”

PS-15A,和美国现在还在计划中的XA-103,米格41使用的D-30-A7,以及沈飞的WS-31A,这四款爆震基TBCC航发是同级的。
实际上这四款引擎并不只包括引擎本体,还包括一整套超音速进气道,而这超音速进气道分为两部分,对应引擎的多种工作状态。
核心机转子之间采用电磁传动,内装超导起动/发电机,并利用高压气浮轴承(直接用的甲烷)与磁悬浮辅助承重,大幅度降低转子摩擦阻力,而且不需要润滑油。同时燃烧控制上使用了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电弧喷射,这样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使用超导启动/发电机进行引擎启动它比较慢,启动引擎要一分钟。而且因为ARIPU输出较低,更是一次只能启动一台。所以要么用地面外接设备来启动,要么就是火药启动器。每台核心机内有四个火药启动器,一个火药启动器就可以在十秒内完全启动发动机。空中紧急重启引擎也可以用,也就是说算上紧急起飞,总共可以用四次。
在从低速到高亚音速的状态下,引擎以涡扇模式工作,进气道后半部分的末端就是引擎进气扇所在地,外涵道入口位于进气扇和低压压气机之间,外涵道同时承担冷却燃烧室的作用。
跨音速和超音速状态下,排气速度必须要够才能提供足够动力。所以引擎切到涡喷模式,外涵道几乎封闭,绝大部分进气进核心机。但外涵道并不完全封闭,仍然会有部分气流(主要是超音速进气道内的附面层低质量气流)被引入外涵道。此时外涵道气流的主要作用是冷却燃烧室。
而在M2.5以上,此时由于超音速进气道的特别设计,进气在进气道前半部分冲压减速但仍然保持超音速,在进气道后半部分才减速到亚音速。飞机将会使用加力把速度提升到M2.7左右,然后启动斜爆震冲压模式。
在此模式下,只有少量进气会通过进气道后半部分减速到亚音速并进入核心机,外涵道入口则完全封闭。大部分进气将会在进气道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之间的位置,在仍然保持超音速的情况下被引入变循环涵道。进气会被变循环涵道注入外涵道(实际上外涵道也是变循环涵道的一部分),然后通过外涵道进入加力燃烧室。
此时的加力燃烧室将作为斜爆震超燃冲压主燃烧室,核心机则通常只维持低速运行(核心机排气也有引射稳定加力室气流的作用)。由于爆震燃烧的特性,不需要加速到M5以上,进气的压缩比也不需要那么高,就能实现全程气流速度不降到音速以下。而且爆震的燃烧效率比缓燃更高。
冲压状态下的发动机核心机转速降低,于是发电能力下降,所以加力燃烧室区域引入了磁流体发电,可以在冲压状态下补充发电能力。
高燃烧效率加上大内油,可以让CF-105A的超巡作战半价超过两千公里。原版的CF-105是做本土防空截击的,航程就没有这么多。
当然,CF-105A也有在起降,低空低速又需要推满加力,大攻角机动时的进气不足,和冲压模式超巡下开放的额外背部/腹部辅助进气道,因为六代机普遍都有,所以就不展开讲了。
CF-105A的主要出口方向是欧洲,他们的台风战机已经很老了,CF-105A恰好满足他们的需求。次要出口方向则是一些对其截击能力比较有需求的中小国家,在买不到六代机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了。与此同时中国也采购了一批,用于作假想敌中队和部分特殊用途。
在无尘室内带着橡胶手套,小心翼翼的手工安装高压压气机叶轮与核心机防喘振套件;小心翼翼的把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加力燃烧室内,然后看向无尘室墙上的大电视———她把图纸用手机投屏显示在了那里———并确认油路和电路有没有连错。在两三个小时的辛勤劳作之后,她走出无尘室,擦了擦头上的汗,即使无尘室里有空调。
“怎么样?”那位金发大姐姐正看着她。
“所以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要用高纯度液化天然气,而不是普通的RP-7煤油呢?”
“一个是RP-7太难点燃,我们是真的不想上三乙基硼点火剂,又有毒又难伺候。一个是高纯度LNG的话首先容易获取,然后也方便玩再生冷却。比如引擎就有三个地方有再生冷却。”
“怎么说?”
“一个是低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之间,这相当于喷水加力,提高高压压气机效率。一个是加力室和轴对称三元矢量喷管,因为反推机构是整合在加力燃烧室里的,而且PS-15A和WS-31A,XA-103,以及D-30-A7一样,是有加力补氧功能的,所以加力室和矢量的冷却一定要做好。”
“那还有一个呢?”
“在进气道后半部分接近进气道尾端与核心机进气扇的地方,那里有两组格栅状预冷定子。在涡扇模式下,这里也是一个预冷进气的再生冷却设计。但实际上这东西它远远不止于此:在冲压模式下,流经核心机的气流实际上烫到根本无法使核心机正常工作,所以在进行再生冷却的同时,会直接在此处将此时供给核心机的燃料与核心机进气进行掺混。这样就能把温度降到核心机能正常工作的范围之内。而且这样还有一个好处:虽然冲压模式下核心机通常是在低速运行,但如果发生了甚么“一些事情”,导致即使是在冲压模式下你也必须从引擎中榨取每一牛顿的推力,那么你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核心机保持在军推的。”
“啊……原来这就是那个甚么“冲压模式下的核心机增推技术”啊!我之前在看D-30-A7的技术手册的时候一直都看不明白……好吧那是因为我当时俄语还没学完,那没事了。”
“诶?XA-103和WS-31A不也有这功能吗?你没看那两本手册吗?”
“……好吧,我那会儿是为了练俄语阅读才去看的,我又不是甚么机师啊!”
“你看你现在不就是个努力学习的新人机师吗?我给你的那些资料里是有全机技术手册的,你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呀,很有意思的哦!”

PS-15A实际上也是阿芙罗加拿大和成飞的合作项目,因为成飞目前也在开发新一代的六点五代机体,能远程双三超巡的那种。
除了PS-15A之,CF-105A上还有不少部件是成飞和阿芙罗加拿大合作的实验项目。比如说格斗弹舱:CF-105A的主弹仓能装四发远程弹,两个侧弹仓各装两发中距弹(侧弹仓没有液压弹射挂架,所以是导轨发射的),机翼的前缘锯齿约在翼展五分之二宽度处,前缘锯齿外侧处设置了类苏57格斗弹弹舱的格斗弹弹仓,同时该弹仓会在超巡下作为乘波组件,配合翼尖下反进行乘波。与此同时,综合光电系统中位于机头后下方的EOTS小舱也可以作为乘波组件,配合前机身底部向斜下方伸出的不可动小号安定翼面进行乘波。
CF-105A的全机再生冷却除了引擎之外还有几个主要部分,比如航电系统的冷却,机身长时间超音速飞行时的冷却,驾驶舱环境控制系统的空调,等等等等。
航电当然是全光传架构,可以减重也可以让反应变快,而且还抗EMP。各系统都被封装在电磁屏蔽容器里,每个容器都带光-电调制解调器,从容器里接出来的就已经是光纤了。不过供电的电缆是没法改光纤的,所以就只能这样了。
机载飞控用的是全光传航电+钻石/碳纳米管集成电路芯片。这架CF-105实际上是个指挥官定制版,所以飞机除了主计算机之外,还有一个专门用于与驾驶员进行多功能交互的辅助计算机,直连驾驶舱单大屏,可以当手机或者平板或者电脑用。
这套APU是向华为加拿大分公司定制的,反正现在连加拿大皇家空军都普遍使用华为的处理器了,所以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用于训练驾驶员的模拟驾驶舱也是专用的,这是因为CF-105的驾驶舱设计和PLAAF的军机都不一样,所以金发大姐姐专门给她一台。
“啊哈哈哈!我直接乱杀肥电!乱杀!”
Staff站在模拟舱外面,看着正在缓慢摇动的模拟舱叹了口气:
“唉……今日乳电。不过话说回来,CF-105A都有哪些对空武备?”
“让我想想啊……”旁边的金发大姐姐作沉思状,“主要有四种,一个是那个超长射程PL-19,能在300km+上按着8G+稳盘目标打,有效射程则为700km+,末端制导距离约为42km。一个是冲压弹PL-17,射程640km+,速度比PL-19慢一点,但是能量恢复非常强。然后就是PL-15A和PL-10F,标准组合是四远二中二近,但主弹仓也可以装进6×2=12中(其中四中是挂在舱门发射导轨上的),变成侧重制空的十四中二近,或者侧重WVR的十二中四近的配置。”
“然后虽然号称没有一克质量用于对地,但CF-105A其实也可以作快速战轰用,这点和F22是一样的,其主弹仓可以带小直径高威力(叠氮)精确制导滑翔炸弹或者精确制导中距反辐射导弹来进行斩首行动,也可以带精确制导滑翔布撒器。”
“说到这里就得提一嘴,”金发大姐姐转向Staff,“因为翼尖下折是两段式的大面积下折,还加了变倾角下折,所以其配合格斗弹弹仓乘波增升的时候翼尖升力是可变的,这样就能配合矢量来增强超音速机动性,同时也可以用于辅助超音速配平。但是因为这个设计,主翼下方只有左右一共四个重挂点,然后就没有挂点了。”
“原来如此。”

很明显,700km+的射程远超CF-105A使用的AN/APG-101机载AESA(2400个T/R单元)的有效探测距离(420km)。所以数据链一定要做好:近红外激光/紫外线频段多功能高速数据链,可以快速机间组网,也可以直接用卫星进行中段引导。
然后就是内置的L402「喜马拉雅」IEWS,他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主动和敌机打电子战,而是一套和电磁射频孔径系统联动的综合电子威胁分析集成。这套系统很有意思:可以从通常会被判定为杂波而自动滤去的雷达接收信号中,通过加了AI的电磁射频孔径识别分析系统与综合电子威胁分析集成,把藏在杂波里的规律波形揪出来。这东西是专反低截获率雷达的,可以用于对抗隐身飞机:对面即使是甚低可探测度+低截获率雷达,只要他还开着雷达,对于你来说他就是不隐身的。
EOTS小舱共有两个,一个在驾驶舱前方,专门对空;一个在机头后下方,口径更大,甚至接近战术侦察机的水平,而且对空对地都没问题。RWR主要在机翼尾部和机身过渡处,但机身各处也有副的。EODAS和IRST参考的是F35的标准,当然也经过了一定的改进,这里不再详述。
机头两侧有近红外频段激光雷达发射端,使用时直接由驾驶舱前方的那个EOTS作为接收端。探测距离较小(180km),探测范围也小(±6°,相比之下相控阵是±64°),但用于打中距弹和长射程格斗弹也差不多够了。不算太好用也绝不可能没有用,相当于多一种不用开雷达也能打弹的选择。
与此同时,左右主翼的前缘也在前缘开缝襟翼的后面塞了两组和苏57同级但长度更大的长波天线阵列,尾向RWR接收天线也是塞在后缘开缝襟副翼的前面的,至于RWR红外传感器则是直接作为一个功能做进IRST里了。
虽然由于“飞机不是隐形的”导致看起来似乎没啥用。但是在需要的时候,雷达也可以选装低可探测度改装,有些特殊任务是会用到的。
她正在机库里,拿着喷枪给CF-105A小心翼翼的涂上自己设计的白-蓝-紫涂装。虽然她也很喜欢自己设计的另一个黑-灰-红的涂装,但那种涂装果然还是更适合米格-31RF。
“说起来,为啥要用上下两个EOTS呢?”
“其实是这样的,”Staff站在她的后面说道,“14000m的巡航高度对于六代机是非常低的,33000m的实用升限也不算很高,像是米格41和火龙这种双三超巡,冲一冲还能短时间冲一波双四的机体,CF-105A肯定是够不着那种高度的。所以就只能多加一个EOTS了。”
“原来如此。”她停下手上的动作,“OK,等上四小时,就能把贴纸揭下来了。”
因为喷涂装不能喷到EODAS/IRST窗口,所以就提前在窗口上加了贴纸。

这一天终于来了。
原先定好的就是今天试飞,然后RCEP在东京有一个面向青少年的反贸易壁垒相关的演讲活动,并且又一次邀请了她。于是她让Staff直接把这工商接下来,并且打算就直接飞过去得了。
向CAAC申请了航线,向PLAAF申请了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超巡的许可;收拾好自己的小书包,在PVG空港出境;然后她搭了机场工作人员的顺风车,来到上飞厂试飞中心的机库。
在机库里穿上酷似打歌服的柔性充液抗荷服,连上带mic杆的入耳式有线耳机和AR头显。确认抗荷服的轻型柔性外骨骼状态正常———飞大过载的时候这东西会非常有用的。当然全息键盘和虹膜光标以及语音控制操作也是一样的有用。
进行绕机检查,确认一切正常,然后爬上舷梯———是收放式的简易舷梯,因为CF-105A的设计中有考虑到在野战机场起降的需求。
把小书包放进座椅后面的储物箱,系好安全带,翻开电子膝板,用数据线接上飞机,HUD和单大屏亮起。把双手按在单大屏上,眼睛盯着HUD顶上的微型摄像头。
「计算机正在认证用户的指纹,虹膜与面部信息,开始密码与声纹识别。」
“Cum historia mutat valde,Razgriz revelat ipsum Razgriz,Primum daemon scelestus est。”
「程序启动」
「机体硬件及机体状态自检……」
「飞控与火控自检……」
「正在连接天基星座……开始连接」
「校准惯导与更新地图数据……完成」
「阿芙罗加拿大/成都飞机工业」
「CF-105A RL-401号机体」
「欢迎登机,Alicorn 1」
她切了下输入模式,将膝板开到触控键盘模式,查看了各系统状态,然后激活了EGTS。
主起上装备了小型的EGTS,可用小型电机驱动主起,着陆时也可作电磁刹车使用。但因为体积,质量和作为电磁刹车时的散热限制,EGTS速度很慢,一般仅在进出机库和短距离倒车中使用。
慢慢开到机库外面,然后停在了一堆CBJ和CR929的旁边,启动车已经等在那里。
准确的说,是金发大姐姐开着一辆黑色高级车,后面拖着外接启动设备等在那里。这样的配置主要是考虑到在野战机场会很好用。
两台引擎只用了半分钟就启动完成。Staff在平板上操作外接启动设备关闭并断开与飞机的连接。向她招了招手,然后和金发大姐姐一起坐回黑色高级车里,然后就开走了。
引擎正在通过低输出运行进行暖车,同时驱动飞机在滑行道上移动,这地方离PVG空港的跑道有点距离,所以要慢慢滑行过去。
全机再生冷却已经启动,前缘开缝襟翼和后缘开缝襟副翼开到起飞模式。她确认了天气状态和塔台的许可,跑道33目前是空闲状态,可以直接使用。
从跑道北端进入跑道,对准跑道中线,踩死电子刹车。然后右手握住HOTAS集成杆,左手放在油门杆上,开始往前推油门。
虽然油门杆是无级控制的,但显示上共有15挡:一个绿色的怠速灯,十个蓝色的核心机推力灯,以及四个黄色的加力灯。当然,如果你点火了加力补氧,所有灯都会立刻变成红色———也不知道这套系统到底是谁设计的。
先把油门杆推到军推,飞控判断在起飞状态所以打开了负责核心机进气预冷/燃料预掺混/核心机压气机中冷的核心机增推模式。轰鸣声逐渐充斥着耳朵,她做了一两次深呼吸。
等上一两秒钟,等涡轮迟滞效应过去,确认两台引擎已进入军推,确认各系统一切正常,然后松开刹车,并立即将油门杆推到全加力。
“……我我我我我的天哪!!!!!!!!”
PS-15A的输出十分给劲,即使是在满油满弹(挂了等重的训练弹,因为也有长途飞行测试的目的在里面)的情况下,加速度也超过1.2G,她的身体被压在座椅上,手却仍然握在侧杆上。
震耳欲聋的咆哮声甚至让航站楼的玻璃晃动起来,从全加力确认开启到前轮离地只花了7.4秒。引擎喷射着即使在白天仍然十分明亮的蓝白色烈焰,让CF-105A如一支利箭般直插云霄。
HUD上的空速显示不断攀升:500,600,700,800,900,1000,1100……
机身出现轻微震颤,雪白的云锥随即凝结在机身上,然后又被迅速吹散,震颤也随即消失———即使是几乎始终保持着大角度爬升的状态,从前轮离地到突破音障,只花了不到21秒。
Staff站在商飞大楼楼顶,看着天上的凝结云看的入迷,却听见旁边的金发大姐姐正在低声啜泣,她连忙问对方发生了什么。
“没什么,有点小事,不用管我……”
但鉴于现在的两人已经是至交好友,Staff最终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的曾祖父……曾经是阿芙罗加拿大的高管,他为CF-105项目献出了他的全部心血,但是美国……美国怎么会允许一种超前于其航空工业水平二十年的飞机存在呢!嘴上说着冠冕堂皇的“苏联间谍威胁”,手上却做着比强盗还要过分的事情,曾祖父和他的同事们拼尽全力……最后却只救下来一个机头和几片机翼!那几个月之后曾祖父的头发都全白了,他曾经想到苏联去,到米高扬去,但还没有成功逃离北约,他就去世了……”
金发大姐姐越说眼泪越多,“你知道我是在西工大读的研究生,我大学毕业回国的时候,那时候反华体系刚刚解散,我在阁楼里找到了曾祖父留下的笔记———几乎每一页上都浸满了泪痕!我也是学航空相关的,就在那一天,我对着日记本发誓,自己一点要让这架折翼之鸟重新飞起来,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我一路走到了今天……”
Staff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只是默默的抱住了她,就这样一直拥抱着她。

在M2.5下,PS-15A实际上已经在半冲压模式下运作,虽然变循环涵道仍然关闭,但此时的外涵道已经承担起部分变循环功能,但进入外涵道的进气始终未超过42%。此时的PS-15A主要还是靠核心机增推来得到高输出,变循环涵道也仍然是关着的。
得益于机头实际上稍微加了点双锥体设计,可以略微增加本来就很优秀的超音速机动性。由于乘波组件的存在,而且鸭翼实际上也是乘波翼型,甚至进气道上沿也稍微做了一点点乘波设计(虽然主要还是为了配合双锥鼓包DSI在高速下的进气———甚至DSI本身都能稍微增一下升),全机在超声速下的气动中心完全没有后移。但是翼尖下反也是要乘波的,所以也完全没有前移。
这个翼尖下反实际上角度是两档可调的,现在在下反的比较小,不可动小号安定翼面其实也是可收放的,现在也没有打开。
但是马上就不一样了。
「引擎工作模式:RDE-TF→ODE-RJ」
引擎转入斜爆震冲压模式,引擎声逐渐变得安静,CF-105A进入了超巡状态。
她看着头顶甚至蓝到发紫的蓝天,又看着下方的云朵与海洋,恍惚间竟感觉自己其实是被挂在探空气球上,而不是以M2.7高速飞行。
RWR上突然显示后上方有一架机体正在高速接近,对方的速度比自己快了约一马赫。IFF显示为成飞的一架ADF-15F,是六点五代机,可以双3.7超巡,她只知道此型号机体是在一个月之前才首飞的,但不知道它会出现在这里。
对方接通了数据链:“这里是Charon 2,看你的飞行计划我应该和你同路。原来你们是今天试飞啊,我之前都不知道。”
“Charon 2……?”她并不知道对方是谁,而且这根本就是个JK的声音罢!那么既然JK不太可能驾驶这样的先进机体,那么就是……”
“所以……那个甚么……好像是叫Z.O.E.计划来着……那玩意儿是真的?”
“是的,你可以叫我Nemo,我出现在这里大概是因为成飞想抢沈飞的风头,具体我也懒得了解,我反正是能飞就行,很高兴见到你。
“这里是Alicorn 1,很高兴见到你。”
“还有一件事,以后我就永远是你的僚机了!小女子不才,余生还请多多指教!”
“……这怎么回事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