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网络平台某些装睡不醒和真的睡着的一群人
过分被扩大性别对立
1)恶心的营销:典型案例,消费男女编剧,本质为编剧写作改编能力,却夸大为好的女性作品是女编剧的功劳;反驳实例:姊姊妹妹站起来,87红楼梦,爱情宝典等编剧均为男性,但不妨碍他们写出解放女性思想的经典作品
而且,消费人民英雄。《狂飙》安欣原型并不是任长霞,人民日报通过微博明确了,原型来自多人且多为男性并已离世;而诸多营销号通过消费任长霞等女性英雄来博取热度,说原型就是女性,是男性偷取了女性的成果,在承认她们的功绩时,却抹杀了她们的性别。
这已经超越了性别对不对立,是对为人民付出的英雄的抹黑。
补充一下:没有否定为人民付出性命的任何女性英雄,她们都值得被歌颂、值得被追捧。但是,也必须承认在部队、警察、消费等需要强壮体魄的领域,国家限制女性的参与来进行保护。所以,有很多女警、女消防员都是文职工作,牺牲的人员当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但这不否定她们的工作能力,她们的付出,这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生理差异上建立的一种制度,不是抹杀性别。
2)被所谓的营销带偏,随波逐流的群体:诸多网上无脑言论并不代表所有人。即便点赞再高也是仅限于此平台用户。而营销号转载挑起矛盾的评论就是此类的无脑评论,若没有通过独立思考,仅仅是通过营销号的视频就能被带偏,说明自身思想也是没有理性的。
个人总结:快手——小学至初中;b——大学生以及出入社会群体;微信小视频——国内外中青年、中老年;抖音——中青年、中老年;小红书——女性。个人认为每个平台受众群体明显,其带有的特征也很突出。很多人看到的都是使用中平台所带给的信息,无法看到其他平台为女性发声的声音,这也是片面。从宏观、年龄结构、不同职业、受教育水平,都可以是某个人思想开放程度的影响因素,不能短视频营销号说什么是什么。
3)法律与现实的脱节:我国在男女平等问题上已经做出了明确的立场——男女平等。但由于男女天生生理上带来的无法避免的差异,会通过部分给予女性的特权来体现。例如,女性不得从事矿地采矿等。但不代表男女社会地位有差别,是思想和行为上跟不上法律赋予的权利程度。这不意味着打破男女平等,反而是为保护相对弱势群体的制度保障。
作为真真实实在课堂上学过女权主义的人表示,不管是哪一个派别,女权主义追求的是平等的权利。由于上世纪西方国家男女投票权、选举权等权利义务领域出现严重不平等,导致出现女权主义的扩大和发展。但这在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我国自创立新中国以来追求的就是男女平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明确了男女平等,之后通过其他法律来弥补权利平等在现实中的适用。美国等国际社会甚至倒退至讨论妇女有没有堕胎权的情况下,我国尽可能为保护妇女权益作出回应,却无法被世人所接受其基本思想逻辑,甚是可悲。
其次,也排除带有极端性质的女权主义。现在的矛盾是部分男女,思想上没有达到法律赋予的高度。著名女性主义者上野千鹤子的基本观点也是,要求女性独立自主,且没有触碰法律的条件下,不管他人评价活得自由,而且减少他人对女性自主选择的干涉和异样心理;但被曝出曾经结过婚就被网民所抨击,而且存在“结过婚就是对女权主义的背叛”的女性群体,说明思想仍保守落后,不是真正意义上站起来的女性主义。
还有对孕妇群体的厌恶。在一个妈妈刚生小孩的视频或育儿视频里面不是祝贺或宝宝很可爱,一定要强调“为什么生孩子”“我就是不生”或猜忌是否被强迫生孩子。我能理解,但是当事人真只是想要分享,真就喜欢孩子的可能性是一丁点都没有吗?这就是很明显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需要的是对所有女性群体同样平等自由的尊重。
5)思想没有统一,在此领域在整个世界仍是模糊的灰色地带,只能野蛮生长。这一点无法具体说明。因为整个世界的女性主义根据它的流派都不同,所要追求的也不同。它的发展是严重分散且没有统一规定的。即便再激进极端或非常温和保守,也有人认为就是女权主义的一种,这是无法划分界限的。政治领域抵制的是"左倾"思想和右倾思想,但在此领域根据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想法不同,定义就会有变化。有可能自认为是中立却很激进等现象是,有可能看起来很激进但道理是中立等等都有可能。这会给极端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分辨带来困扰,甚至混为一谈。(上述4)这反而可能会阻碍女性群体思想的觉醒和女性主义的正确传播。

额外的思考:“打拳”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打拳”行为不分性别,过于极端、妨碍妇女思想解放和打破男女平等,挑起性别矛盾的男女所有的言论,都应被抵制。
近期,在网络上见到“'女拳'是男性基于女性不听他们的话而贴上的标签”的定义。那现实中存在的落后“男拳”行为又是谁在做呢?也是男性,所以按照上述概念女拳也是男拳的产物,都是来自男性,带有错误的思想是男性群体。那女性群体当中呢?我无法否定确实有男性群体带有落后愚昧思想,但不妨碍女性群体之间也可能出现切切实实极端的观点。之前在共青团中央微博被冲的事情中,能确定一位极端女权言论也没有吗?那写了“明天上街见一个男的就砍一个”等评论的出现,能是所谓“打拳”的男性或主张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者发出的吗?这一层定义背后的逻辑就是“男拳女拳”都是男性挑起的矛盾。但事实是这种极端主义言论是不分性别的。网络上的"男拳与女拳"就是社会媒体迅速膨胀下的极端性舆论垃圾,也是极端激进和极端保守的思想态度,是要抵制,而不是用来挑起性别对立。

欢迎各种形式的积极讨论。开放性话题,想驳回本人论点,请明确自己观点和论据,不要胡搅蛮缠无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