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太阴病辨证


太阴病辨证
主要由脾阳素虚,或内有寒湿,复感外邪,致脾虚不运,寒湿内停。或是三阳病误治,伤及脾阳,致脾虚不运,寒湿内停;或邪陷脾络,脾络不通。所以太阴病的性质以脾脏的虚、寒、湿为特点,证见腹满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
临床表现
腹满欲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泄泻,舌淡、苔白滑,脉沉缓而弱。

证侯分析
太阴脾土主湿,中焦虚寒则脾失健运,寒湿内生,气机郁滞,故腹部胀满;脾虚寒湿阻滞,则腹痛阵发;寒湿中阻,升降失司,故时欲吐,食不下;寒湿下注,水走肠间则泄泻;脾阳失于温煦运化,寒湿内停,故口不渴,舌淡、苔白滑;中阳不振,寒湿内阻脉道,故脉沉缓而弱。
辨证要点
腹满时痛,自利,口不渴等虚寒之象。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代表方剂:理中汤、四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