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二战美国海军驱逐舰模型产品指南(二)Goldplaters(上)——法拉格特级与马汉级

在上一篇专栏中,我们已经介绍过参加过二战的美国海军老式驱逐舰。在这些老式驱逐舰入列后,出于各种原因,美国海军在整个二十年代没有新造任何一个级别的驱逐舰,直到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生效后,各部门才总算达成一致,新驱逐舰的方案上马。在此后直至1937年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失效,美国共设计了6个级别48艘驱逐舰,这些驱逐舰和后来的西姆斯级统称“1500吨级”,并被老式驱逐舰上的水兵们羡慕嫉妒地称为“Goldplaters”(镀金的驱逐舰),在大战初期和中期担任驱逐舰队主力,虽然参加的许多作战都以失败告终,但仍然为同盟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模型公司JOY YARD已经放出了一长串卫星,宣布正在开发1/700比例的二战美驱系列。卫星链从条约型驱逐舰开始,到萨姆纳级结束,其中仅缺少了本森/格里夫斯级和部分改型。此外还包含了一艘护航驱逐舰,即大名鼎鼎的“战列驱逐舰”DE-413塞缪尔·B·罗伯茨(Samuel B. Roberts)。但是,考虑到国内厂家的过往事迹和产能条件,这串卫星能否落地、甚至是否只是噱头都说不准。只能说是有生之年了……居然还有人能想起来美驱这个题材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下面就开始逐级介绍。由于美驱模型不多,故本专栏中将加入许多考证。
1、法拉格特级(Farragut Class)DD-348~355
按照条约规定,缔约各国建造的驱逐舰排水量不得超过1500吨,驱逐领舰不超过185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30mm。还老老实实想要遵循条约规定的美国海军从1930年开始,规划了以1850吨驱逐领舰和1375吨常规驱逐舰高低搭配的新式驱逐舰计划,后者最终催成了法拉格特级。
法拉格特级是美国海军一战后第一级现代化驱逐舰,采用了和前辈们风格迥异的设计——艏楼船型,大型箱式舰桥,双烟囱,四联装鱼雷发射管(这使得法拉格特在减少鱼雷管总数的情况下单舷输出能力仍能超过前辈),以及38倍径127mm高平两用主炮。其舰体长度突破了100m,输出功率、航速和续航力都显著提高。








1941年开战时,所有8艘法拉格特级驱逐舰都隶属于第一驱逐舰中队(Destroyer Squadron 1,简称DesRon1),作为航母直卫舰参加了从开战到东所罗门的多次重要战斗。后来,新式驱逐舰逐渐取代了法拉格特级的位置,她们主要的职责变为护航和支援。在战争中损失三艘:DD-352沃登(Worden)在1943年1月12日支援进攻阿留申群岛安齐卡岛时于君士坦丁港附近触礁沉没,DD-350赫尔(Hull)和DD-354莫纳汉(Monaghan)则在1944年12月17日吕宋岛附近的台风中沉没(第一次哈尔西台风)。
此外,该级的DD-353戴尔(Dale)和DD-354莫纳汉还参加过1943年3月26日的科曼多尔群岛海战,这是这一级老驱逐舰出战的唯一一次水面舰队战斗。巧合的是,当时美军阵列中两艘巡洋舰分别是奥马哈级里士满号(CL-9Richmond)和盐湖城级盐湖城号(CA-25Salt Lake City),正是二战中美国海军最老的轻巡和重巡。


下面来讲讲模型。美国的Midship开过树脂的法拉格特级,有两款,分别是战前和战时改装后状态。题材都是该级首舰DD-348法拉格特。

这两款虽说是树脂模型,但主炮等小零件是由金属打造的,略有些奇特。如果要直接做成战前状态,只有Midship的可供选择。但遗憾的是Midship已经被Blue Ridge收购,法拉格特级也都停产了,只能到eBay上蹲了。



Midship的树脂质量并不好,所以买不到不算太可惜。何况还有一个选择:波兰的Niko也出了一款1944年的DD-350赫尔,品质还是挺不错的,最重要的是常年有售。想要做成其他状态可以自己动手改造,法拉格特级没有开膛破肚动过大手术,改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2、马汉级(Mahan Class)DD-364~379
法拉格特级入列后,美国海军又着手第二代条约驱逐舰的设计工作。根据海军总务委员会的规划和一线部队的反映,新驱逐舰的标准排水量放宽至1500吨,这就是著名的马汉级。相较于前级法拉格特,马汉级的主要改进有如下几点:使用了与法拉格特级完全相同的主炮但将3号主炮的位置从烟囱后方改到后部甲板室上;增设一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并搭载四枚备用鱼雷(但是并没有和帝国驱逐舰类似的快速再装填机构);采用新的带过热器的高温高压锅炉和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蒸汽轮机,提高了输出功率,航速达到37节;采用双级齿轮减速,续航力提高;并首次装备了25千瓦柴油发电机(此前的驱逐舰都使用蓄电池供电)。
马汉级共建成16艘,在大战中损失6艘,为DD-364马汉(Mahan)、369里德(Reid,与前者均被神风)、374塔克(Tucker,误触自家水雷)、376库欣(Cushing,战殁于瓜岛海战第一夜)、377柏金斯(Perkins,与澳大利亚运兵船邓特伦【HMAS Duntroon】相撞后沉没)、379普雷斯顿(Preston,战殁于瓜岛海战第三夜)。此外还有DD-372卡辛(Cassin)、375唐斯(Downes)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中被重创,船体退役后重建。在这篇专栏中就只介绍有对应模型的几艘了。
关于本级的模型套材,最老的是日本飞龙工坊(Kobo Hiryu)的树脂件,是DD-366德雷顿(Drayton),年代设定是1942年春。这艘船本身不算出名,不过她曾参加过1942年11月30日的塔萨法隆格海战,不幸充当了田中赖三的二水战的背景板。后来还参加过莱特湾等战役,幸存到战后,1946年拆解。大战期间获得过11颗战星(在一大帮过劳死的驱逐舰中并不算多,何况还有奥班农和布坎南这种离谱的)。

飞龙工坊现在状态不明,大概率已经无了。该品牌出过不少题材货,但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下面放几张图片大家自行感受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个牌子出货量少,有过文字图片记载的也很少,不排除还出过up没统计到的其他产品,如有需要增补的欢迎随时指出。



接下来,2005年Midship与P社(Pit-Road)合作出过三艘马汉级的注塑套件,分别是战前1938年的DD-364、1942年状态的DD-364及战时重建的DD-372,题材非常有意思。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Midship挂牌的这些板件具有浓厚的P社风味。塑料材质比较脆,不如P社自己的。此外,虽然该套件也开出了不少舱门等细节,但都比较粗糙,光光的甲板看起来亦不甚协调(虽然驱逐舰的甲板本来也没啥细节,如果像也火的得梅因那样直接开出防滑纹反而会很突兀,弄巧成拙了)。这些倒还不算是大问题,关键是Midship这一整个系列的美驱都有个坏毛病,就是零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缺少了很多应该开出来的部件。下面先拿这一套来举例。

上图是Midship马汉级的罗经舰桥前部,和这个牌子巴格利级的相应零件是一样的,也都有一个问题——舰桥两侧内收的角度不够,一句话说就是舰桥零件太扁了。实际情况可以参考下图,下面的照片正好可以从顶部看清舰桥的形状。此外,直接开在舰桥正面的推出孔也很让人无语。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127mm主炮的。马汉级的主炮炮塔型号与法拉格特级是一样的,下面给出的这张图片就是Niko的相应补品(当然,照片里用来展示的零件是喷过补土的,实际上Niko套件里是并不美观的白色树脂)。Niko开的算是不错了,可惜炮盾侧面的竖条纹没有开出来(可以参考上面的封绘)。相比之下Midship的炮塔就比较浮夸了,内部更是全无细节(下下图)。此外,马汉级的1号主炮外是有一圈防盾的,飞龙工坊的老套件中开出了这个部分,Midship的封绘上也展现了,实际上却没有在前甲板上做出来。

下图中除了靠左侧的前部主炮炮盾在上面已经提到,还有个问题就是舰桥前方的小甲板室。这个甲板室顶部是用来架设防空轻武器的,战前是12.7mm机枪,大战中主要是20mm炮。实际情况下在其顶部有个三面配备破片防护装甲的防空平台,封绘上也画出来了,但是Midship的套件里只有甲板室本身,同时在A板件(通用件)里也没有12.7mm机枪,也就是说这个部分只能自制。


舰体中后部的零件也多少有点问题,这里主要讲一下1938年形态所需零件的情况。下图是烟囱后部的探照灯台,可以看出这模型是有多简陋。同样放出马汉真实照片进行对比。

如下图所示,早期的马汉级探照灯台下方不是支架,而是一座甲板室。同时,后部桅杆两侧下方也有支柱,而在Midship的套件中只开出了桅杆本身。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了,主要是舰上设备方面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Midship的套件还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它是塑料件,本质上已经比树脂船强很多了。可惜就是这么一套题材货,仅仅生产了几年就没下文了。目前在eBay上还经常能看到有人挂Midship的船出来卖,甚至在咸鱼上也有模友卖过,要弄到一套并非不可能,如果对美驱是真爱可以去蹲。
同时,Midship还出了1942年形态的马汉,这一盒没有差分板件,只有AB两板。和上述1938年代的主要区别是防空武器(42年是清一色的厄利孔)、桅杆等。甲板室设施、舷墙等也被修改。


顺带一提Midship的水贴。Midship没有直接用P社的水贴,而是自产了一套,内容更加丰富,舷号大小也很合适(P社的其实偏大了点)。可惜没有包含飞机用的水贴。

与此同时Midship还出了个很有趣的形态,是重建后的DD-372卡辛。该舰在珍珠港被偷袭时待在一号干船坞维修,结果和身旁的姊妹舰唐斯被炸得稀巴烂(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前的1937年8月18日,卡辛就发生过一次爆炸事故,造成十人伤亡),次年被打捞起来后退役,但是船上的很多设备被抢救回来。1942年11月12日,卡辛的新船体在梅尔岛海军工厂开工,随后原先的锅炉轮机及火炮等设备被装入新船体,该舰最终于1944年2月重新入列,据称全舰40%都来自老卡辛号。此后参加了莱特湾、硫磺岛等作战,1945年底退役,1947年出售拆解。






战时重建的卡辛沿用了马汉级的船体设计,不过在建造时每侧就只开了三个舷窗。甲板室全部按照作战需求重新设计,包含了许多防空炮位,保留的两座鱼雷发射管沿中线布置,舷墙也与一般马汉级不同,舯部整体看起来很像是格里夫斯级。新的舰桥则使用了英式设计,和早期萨姆纳级很类似。与此同时,舰桥顶部装上了先进的MK37射击指挥仪。
为了表现这些变化,Midship开了一板差分板件,如下图所示。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但还是缺少很多应有的细节。

从这张照片就可以发现Midship的一个“传统”问题:上层甲板边缘翘起的遮护甲板本应该是三块钢板拼起来的,但是模型上直接给开成了实心的。前部甲板室两侧的厄利孔平台开了出来,那圈防破片装甲却不见踪影。舰桥正面的舷窗数量也不对,具体可以参考上面的历史照片。

再结合这张成品图,还可以发现卡辛的舰桥顶部后方本应是分成两级的,模型上却是一个平层。后部烟囱两侧的厄利孔平台也没有做出。此外,这个套件里的烟囱是沿用一般马汉级的,但实际上卡辛重建后的烟囱更像是格里夫斯级。
最后提一嘴通用件的问题。卡辛重建后换上了MK37射击指挥仪,然而Midship的说明书里仍然画着MK33,而且通用件里只有指挥仪配套的MK4(FD)雷达天线,却没有天线的支架。此外……

如果要说各方面最好的马汉级模型,那当属捷克Samek的树脂德雷顿,树脂零件和蚀刻片都不错,甚至还直接在甲板上开出了防滑纹,只有细微错误(比如射击指挥仪具体形状),但是……也停产了。在此也只能看看图图一乐了。




3、邓拉普级(Dunlap Class)DD-384~385
由于全封闭127mm炮塔(Mk25)研发成功,美国海军决定将最后两艘马汉级改为搭载新式炮塔的试验舰,顺便还做了一些小改动,这两艘船便是邓拉普级,有时也被归入马汉级之内,被昵称为“odd sisters”。

邓拉普与马汉的具体区别除了前主炮炮塔型号,还有主桅杆改为单柱桅、后桅杆从烟囱后部移动至后甲板室上并缩小简化,以及前部甲板室取消了遮护甲板和坡道隆起,同时用于设置防空平台的小甲板室也一并取消。大战中两艘邓拉普级与一些重雷装舰同属第六驱逐舰中队(DesRon 6,该中队有艘大名鼎鼎的船,即DD-401莫里【Maury】),经常出现在传奇航母CV-6企业(Enterprise)身旁,参加过杜立特空袭到莱特湾战役的许多著名战斗。

该级最高光的时刻还属1943年8月6日的维拉湾海战,以邓拉普为旗舰的穆斯布鲁格舰队利用科隆班加拉岛的黑影和己方装备的雷达优势,横扫荻风领衔的东京快车,使帝国海军引以为傲的水雷战队和夜战水平遭受耻辱性的大败(脸都不要了)。同时,维拉湾海战也是著名驱逐舰指挥官阿利·伯克设计的两支分队协同战术的首次尝试(伯克上校本人当时正在DesRon 12司令任上,不过临场指挥穆斯布鲁格和辛普森此前都接受了他的战术),可以说是为日后圣乔治角的完胜做了预演。
邓拉普级至今只有Midship出过模型,实际上除了盒子和说明书,内容物和1942年状态的马汉完全一样,换汤不换药啊(当然马汉级的B板件中包含了邓拉普级的差分零件)。虽然Midship的年代设定是1938,但无论是板件还是封绘看起来都是42年状态。具体就不赘述了。


至此这篇专栏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一篇专栏将介绍马汉船体的衍生型号——重雷装舰格里德利、巴格利和本汉三个级别。
本专栏中的模型产品图片出自https://www.scalemates.com/(各品牌官网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查到),http://www.modelwarships.com/及各品牌官网,照片来自http://www.navsource.org/,考证参考了http://www.navsource.org/,http://www.shipmodels.info/mws_forum/index.php,https://www.destroyerhistory.org/,https://www.history.navy.mil/,tincansailors.com和国外历史考证书籍Squadron Signal-Warships(线图均来自于这套书)。上述网站和资料较本专栏内容更丰富,有兴趣可以自行阅览。列出的模型产品除表明停产、绝版或特殊购买途径外,均可在淘宝上找到。希望本专栏能为模型爱好者们,尤其是美舰党提供切实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