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书摘(一)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落后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者是互相关联着的。前者为后者创设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首先进行革命,以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
*1851年洪秀全等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即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的高峰。(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并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可能找到中国实现独立和富强的正确道路。)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首先,它推翻了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给予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从此中国的反动阶级就乱了阵脚,再也不可能建立起稳定的统治秩序了。其次,它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主精神的普遍高涨,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任何复辟帝制的企图都不能不由于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而归于破产。再次,它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篱,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新闻出版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它还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的解放。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鼓舞和激励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而奋斗。总之,它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辛亥革命也有明显的局限:第一,它没有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纲领;第二,它没有比较广泛地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和其他下层劳动群众;第三,它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太微弱,并且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难以完全割断的联系,而同广大的下层劳动群众则严重地脱离。这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之下,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为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为主要靠山。许多军阀本身就是大地主,并直接经营一些官僚资本企业。
*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在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连这种形式上的统一也维持不住了,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1]。这些割据称雄的派系军阀之间,或者为了争夺中央政权,或者为了保持与扩大自己的地盘,进行连年不断的纷争,导致战乱频仍。
*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军阀政府不惜以出卖国家利权为代价大量举借外债,并采取强售公债、强迫借款、滥发纸币,尤其是增加赋税等办法,对各阶层人民主要是广大农民进行直接的掠夺。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上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只有日本、美国的在华经济势力仍在扩张),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与此相联系,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
*中国无产阶级首先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的。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新生的伟大的革命阶级。它除了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有自己特出的优点。由于身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三重压迫,它具有坚决而彻底的革命性。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但是,按照这个口号的倡导者陈独秀最初的解释,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科学,“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可是,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和罗素的新唯实主义这类用某些自然科学成果装饰起来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在他心目中也被认为是科学。这表明,初期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和科学,追求的还只是个人的解放,是为了“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即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以求适今世之生存”,而不是根本的社会改造。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勇士。通过批判孔学,他们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个潮流是生气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仍有着很大局限性。它的目的,还只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
*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有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这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又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这次革命由于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它表明,“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之进行”。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五四运动对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蓬勃兴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做了准备,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正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所给予的实际教训中,开始看出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直接原因。瞿秋白曾说:“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这是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
*中国的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时,他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犹如“隔着纱窗看晓雾”,一时还分不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观点在各种刊物上纷然杂陈。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
*针对胡适的挑战,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的文章。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宣传主义与研究问题是交相为用、并行不悖的。一方面,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另一方面,“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而“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李大钊就初步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必须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思想。
*五四运动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所选择?“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他们真正成了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就具备了。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一九二六年)》一文中回忆说:当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找过国民党,它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个趋势很可以说明国民党已“不能领导革命了,客观的革命势力发展已超过他的主观力量了”。“故此次运动中的一般新领袖对于国民党均不满意” [1]。成立新的革命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的斗争,已经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5月,陈独秀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社会改造问题。6月,他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党纲草案共有十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推陈独秀担任书记。
*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同年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它曾帮助天津、唐山、太原、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开展工作,对北方党团组织的建立起过促进作用。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方,多是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较深、产业工人较为集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中心城市。在日本、法国也有由留学生和华侨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8月,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同月,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中译本出版。
*无政府主义者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鼓吹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威、一切国家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反对任何组织纪律,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等。这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迎合了那些不满社会现实、陷于破产境遇的小生产者和在政治上感到绝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情绪。(主张个人绝对自由,会使得工人阶级不能集中为强大的力量,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瓦解工人运动)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以下活动: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
第三,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四,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0年8月,在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俞秀松为书记。随后,北京、广州、长沙、武昌等地也成立了团的组织。各地青年团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并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李达回忆说:经过交谈,他们建议我们应当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于是由我发信给各地党小组,各派代表二人到上海开会。据当时一份档案记载:“代表大会定于六月二十日召开,可是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代表,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到达上海,于是代表大会开幕了。”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从而同崇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主张走议会道路的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了原则界限。
*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进行活动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正确地结合起来,这是一项前人没有遇到过的缺乏现成经验的艰巨工程,需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一个在斗争中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党要搞好自身的建设,要制定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和方针、政策,不能不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
四、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农运动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制定的。
*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明确地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工人运动的高潮和农民运动的初步开展】
*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前后,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
*由于遭到军阀的残酷镇压,二七惨案发生以后,各地的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浙江萧山衙前村农民大会于1921年9月27日召开,中国第一个新型的农民组织宣告成立。1922年7月,彭湃在自己的家乡海丰县成立了第一个秘密农会。到1923年5月,海丰、陆丰、惠阳三县的很多地方建立了农会,会员达到20多万人。1923年9月,湖南衡山县白果地区成立的岳北农工会及其所开展的斗争,树起了湖南农民运动的第一面旗帜。
*1922年5月5日至10日,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
*1921年8月,党帮助在上海颇有影响的中华女界联合会进行改组,作为党的临时中央妇女机构。为了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1922年上海党组织以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开办上海平民女校,由李达担任校长。广大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觉悟明显提高,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个时期的斗争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因此,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主要进行合法斗争,要取得革命胜利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