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勤奋与天赋

2021-03-13 20:59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歌德早年学习绘画,画了一段时间放弃了,觉得自己没有天赋,成不了大师。他这么认为:“我一旦不画,技艺就下降;有些人不画,但在进步,在这行我是没有天分的。”这句话从一个平庸之辈嘴里说出,大家可能不信,但鉴于歌德的文豪地位,这不像是胡扯。


木心又说:“在写作上你是不是个天才,要先写上十年。只写了九年,差一年,不行。”


这两种观点似乎是截然相反的,前者觉得自己勤奋不顶用,后者说你不勤奋也不顶用。勤奋与天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不大容易说清楚。之所以不大容易,是因为“关系”这个词很脆弱。


达芬奇是个勤奋狂魔,每四个小时睡二十分钟,孜孜不倦的榜样。但达芬奇又是个异类,极端狂人,说的夸张点,他属于走火入魔的类型,精神意识大大超前同时代的人。当时的家长都觉得他是个疯子,拉住自己的孩子不让靠近。达芬奇的弟子也很惨,有发疯的,自杀的。要说达芬奇勤奋,他又是个拖延症狂魔,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拖了四年才画出来。


发明大王爱迪生,勤奋到极点。可细看,这又与他的工作有关系,试验一千种灯泡丝子,必须勤奋地去做。但让苏轼去这么作诗,排列语句,那怕是一百年也写不出《水调歌头》。时代里有不少勤奋的文人,苦大仇深地琢磨字句,最后作出来,诗文反而不行,通俗地说就是修改过度。爱迪生将发明解构成了一种作业化的公式,只要源源不断地投入劳动力,就一定有产出。这种勤奋,在科学上畅通,因为科学的核心是试验;但在艺术上不行,艺术的本质是感受。所以苏轼去跟朋友插科打诨,喝喝酒,煮煮猪肉,再画上两笔,要比死抠字眼更加“勤奋”。


勤奋容易堕为一种世人眼色的被迫行为。因为世人有一套僵化的勤奋判定体系,你表现不符,就被冠以懒惰的评价。怕被人说,就容易生出假勤奋。


人在“懒散”的时候,不一定是踯躅不前;反过来,极其勤奋,昼夜不息,你的内心可能会变形,进而失去目标。勤奋的表现形式不仅限于“勤奋”,当然,这不是提倡懒散,你需要敏锐的嗅觉,能辩明自己是真懒还是假懒。数年前看本杂志,俞敏洪在卷首语里说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空虚得不行,焦虑。别人都知道干什么,很有进步,自己不知道要干什么。然后他就紧张地去寻找目标,让自己充实起来。回首看来,他很感恩自己的空虚状态,因为没有那段空虚,他也不会有压力去寻找新的目标前进。


勤奋也容易被混淆为天赋。刘瑜说:“以大多数人的勤奋之浅,压根不足以谈论天赋”,把这话动个歪心思去理解——当你非常勤奋,有所建树了,大多数人会觉得:“嗯,你一定是有天赋吧!”


勤奋与天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