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课本·生物必修一】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2023-07-16 11:40 作者:6莲牛奶  | 我要投稿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做馒头、面包,酿酒等,都是利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因此也叫细胞呼吸(cell respiration)。

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是否都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

探究·实践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在本探究活动中,你需要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情况。

提出问题

1.说一说你了解哪些有关酵母菌的知识。

2.想一想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自己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参考案例

有一位同学知道酵母菌能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但是不清楚这一过程是在有氧还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另一位同学知道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会产生CO2,但是不知道不同条件下产生的CO,是否一样多。

作出假设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先确定实验的总体思路,再逐步细化,写出包括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在内的实验方案。请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1.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2.怎祥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参考资料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 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下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歇性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 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h。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CO,传感器。

CO,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澳香草酚蓝溶液由蓝交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想一想,除了这两种检测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3.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具体做法是: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铭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铭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进行实验

请老师对实验方案提出意见,待老师认可后开始做实验。由于实验需要时间较长,观察的项目和次数要事先计划好,并做好记录。

警示:浓硫酸有腐蚀性,向试管中滴加浓

硫酸时要缓慢、小心。

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本小组的结论。然后,用简明而科学的语言,说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有几种方式,每种方式的条件和产物有什么区别。

8科学方法

对比实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醇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科学家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和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

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图5-8)。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第一个阶段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直接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第三个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概括地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氧呼吸过程温和;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思考·讨论

有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特点

1.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可使977.28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

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能使多少ADP

转化为ATP?

2.与燃烧迅速释放能量相比,有氧呼吸是逐级释放能量的,这对于生物体来说具有什么意义?

无氧呼吸

除酵母菌以外,还有许多种细菌(如乳酸菌)能够进行无氧呼吸。此外,马铃薯块茎、水稻根、苹果果实等植物器官的细胞以及动物骨骼肌的肌细胞等,除了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一般地说,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也是葡萄糖。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酶(与催化有氧呼吸的酶不同)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作发酵。产生酒精的叫作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叫作乳酸发酵。像这样,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属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

枢纽。例如,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形成葡萄糖。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请你分析下面的资料,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思考·讨论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

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

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影响根系生长,需要及时松土透气。

储藏水果、粮食的仓库,往往要通过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等措施,来减弱水果、粮食的呼吸作用,以延长保质期。

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提侣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有氧运动能避免肌细胞因供氧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活中,馒头、面包、泡菜等许多传统食品的制作,现代发酵工业生产青霉素、味精等产品,都建立在对微生物细胞呼吸原理利用的基础上。在农业生产上,人们采取的很多措施也与调节呼吸作用的强度有关。例如,中耕松土、适时排水,就是通过改善氧气供应来促进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以利于作物的生长;在储藏果实、蔬菜时,往往需要采取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等措施减弱果蔬的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思维训练

运用证据和逻辑评价论点

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约十儿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需氧细菌从宿主细胞那里获取丙酮酸,宿主细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


以下哪些证据支持这一论点,哪些不支持这一论点?

1.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2.线粒体内的蛋白质,有少数几种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绝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

3.真核细胞内的DNA有极高比例的核苷酸序列经常不表现出谴传效应,线粒体DNA和细菌的却不是这样。

4.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读课本·生物必修一】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