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锯人》,不止于象征主义文学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伟大的艺术家描绘出的世界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与感情的,我们只能祈求从这些惊世骇俗的作品中窥知一二关于生活或是世界的隐喻
教科书般的象征主义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其中的“荒诞感”与“朦胧感”逐渐将象征主义带人了人们的视野,而藤本树的《电锯人》也是一度与《咒术回战》一样刷新了人们对少年漫的认知。
男主电次是一位被骗得负债累累,过着贫困生活的少年,和他相依为命的波奇塔在遭黑社会背叛之后救了电次一命,成为了电次的心脏,“电锯人”因此得名,在一番屠杀过后,电次遇到了玛奇玛,故事从这里开始...
《电锯人》之所以是《电锯人》,或者说,《电锯人》之所以是读者心中的《电锯人》,就在于藤本树对于死亡的描绘,对于人物的描绘,在藤本树的笔下,死亡像是成了一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许多读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初次看漫画时会对角色的死亡感到“毫无防备”与“惊慌失措”,藤本树在描绘死亡时并没有选择死的合乎理性与感性,而是选择死的荒诞,死的“莫名其妙”,更奇妙的是,藤本树笔下的角色大多在临近死亡之际才能展现出他们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美”,我也曾为姬野前辈的死而感到惋惜,我也曾为蕾塞的死而感到痛心疾首,我更是为帕瓦的死而感到悲愤交加,她们的死或许是荒诞突兀的,但是随后展露出来的情感却是这个疯子世界为数不多的“人情”。这种情感美到无与伦比,美到令人赞叹。是谓象征主义
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藤本树描绘的《电锯人》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疯子”的世界,没有一个人会按照常理出牌,似乎只要有角色变得“正常”,变得有了“人情”,那么这个角色就离死不远了。这就不禁让我联想到当今的社会,是不是人们只有冷漠,麻木,没有感情的活着,才能拥有平静的生活?是不是人们一旦有了不及利益,出于恻隐之心的“善意”,就会使自己陷入麻烦之中?藤本树是否觉得描绘人们的冷漠自私无情的机械式的生活过于的“无聊”,所以便架构了《电锯人》这样与冰冷的现实有着巨大反差的“火热”的疯子世界呢?
同时,藤本树也在漫画中表现出了对于未知与恐惧的思考,这就与向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克苏鲁文学有着不谋而和的地方
为了防止说多了会有过度理解,曲解本意之嫌,我还是就此打住,留给列位看官思考的空间
少数人想要的“电次”与多数人想要的“电锯”
蕾塞想要收下的是“电次”的心脏,而无数的人想要的是“电锯”的心脏,换句话说,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只看到了“地狱的英雄”的心脏,而承载它的人,无论是谁都无所谓。尤其是在电次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尤其是在读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无言的悲伤与说不出的压抑之感涌上心头,更悲惨的是,正如电次“自己”所言道:“我认识的女人啊!好像个个都要杀我啊!”接近电次的人中,少有的像蕾塞一样是真的喜欢着电次,而更多的是如玛奇玛一样想要利用电次。可以看出的是,藤本树描绘电次这样一个角色,折射出的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有着梦想却只能过着温饱且足的生活,一旦普通人得到了不普通的东西,人们就会“群起而拥之”,将这样东西无情的夺去,至于那位“拥有着”,谁会去管呢?藤本树也是通过《电锯人》站在高处地讽刺了这种利益至上的社会现实,而这位少年漫的作家当然不会悲观的描述这一现实,漫画的最新话清晰的展现了电次想要奋起反抗的决心,反抗所谓的“命运”,这种“常见的热血剧情”却特别的在这部漫画中振奋人心,就好像让人抓住了些许光明一般。
说到这里,先前“总想说点什么”的欲望总算是平复了,总的来说,《电锯人》的剧情有时真的会使人“放弃思考”,我希望至少是我自身能够从这部如俄狄浦斯般的“悲剧”中汲取一点东西,什么都好。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