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赤壁之战的人物形象分析

2023-08-18 22:07 作者:一颗努力生活的韭菜  | 我要投稿

关二爷义释华容道是对是错? 诸葛孔明故意放曹操走? 曹操死而北方乱,孙吴会趁机夺天下? 诸葛与周瑜能否称的上知己? 那首先来聊一聊义释曹操。 首先我们要分清正史与演义上的华容道。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 曹老板对关二爷几乎是一生所爱 赐金送银,上马敬下马迎, 虽然体验卡到期还是放二爷走了 然后换来了华容道复活卡一张,顺利回到了北方。 而《山阳公载记》里,是曹操自己用残兵弱兵铺路,先跑走了,逃回去的曹操对手下说:“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 由于《三国志》里只记载了与备战,不利。没有关于华容道的记载,所以我们姑且将《山阳公载记》作为正史。 第二部分,进入正题,义释曹操的对与错。 可能大部分和我一样从央视版《三国演义》接触三国演义的人,都觉得放曹操是没有错的,因为这是二爷的义气所体现的地方,放也是诸葛的计谋,一是防止北方乱,二是让二爷还人情。 我之前也是这么觉得的! 但是偶然看到了一出戏,越调的《斩关羽》,这出戏里孔明和皇叔不同于电视剧,而是真的都没想到二爷会放曹操,所以关公回来请罪的时候都很震惊,按军令刑的时候翼德在军帐闹了半天也没求下情赦免,孔明的唱词里有怪山人情急用人不当,并多次强调兴刘灭曹待何时?说明这个时候军师是真想杀曹的。而最后快谢幕了皇叔借曹操书信说成反间计,周瑜到南郡情势危急军师才许的戴罪立功。顺便说一句,申凤梅先生的唱腔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程度啊! 也从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放曹操好,还不不放曹操好? “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这句话很重要。 大白话翻译就是,刘备是和我一样的人,但是他的计谋晚了点,如果他早点在这放火,我肯定不能活了。 但,也可以解释成另一种意思,此时曹操皇叔,与彼时袁绍曹操,何其相似?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曹操的意思是,刘备如同当年的我一样,如果他使我命丧与此,那么我打下的地盘就都要丢失了? 按照这个解释,我们就要继续探究如果不放曹操,会有什么后果。 电视剧里给的理由是曹操死,北方必乱,但是皇叔立足未稳,恐怕孙吴会趁机抢了天下。 这个理由听起来很合理,但细思却经不起推敲。 北方乱皇叔就没有一点好处吗? 皇叔需要谋取荆州就是因为其他地方已经被曹操占据,曹操一死能说是群龙无首吗? 可汉献帝尚在,荀彧仍在后方坐镇。 曹操死皇叔为何不可去图北方势力? 皇叔与曹操,就像当初袁绍和曹操,袁绍一死,收益最大的是曹操,收复了北方。 曹操一死,收益最大的必然是皇叔,到时候即便不从隆中对也可另行计划。 隆中对的前提是北方平稳,曹操一人独大,孙吴有天险,打了得不偿失,所以能占的地方只剩下荆州益州了。 但是华容道曹操一死,北方乱也乱不到之前诸侯并起的规模,而且北方乱,皇叔便能趁乱在北方分一杯羹,从而变强。 曹操打袁绍打了七年,就是因为袁绍儿子侄子内乱。 荀彧是汉臣,曹操死曹丕想篡位荀彧定然不许,这个时候献帝也长大了,能够亲政。 皇叔大可留关张诸葛兵将在江夏,自己带子龙率少数精锐北上取徐州,后见献帝。 如此兴复汉室好像比死盯着隆中对赢面大的多。 而孙权多年守江东,赤壁之后打个南郡都费劲,怎么可能会比皇叔快速占据地盘? 毕竟皇叔之前多年的北方路人盘不是白打的,徐州,平原,加上襄樊百姓随行不离不弃,这名声足以使皇叔收割一部分本就不坚定的墙头草了。​ 似乎从结果上看,曹操死于华容道对皇叔集团并不是坏事。 那么这样一来,义释曹操这一情节显然就有些不伦不类。 《斩关羽》里有几句戏词,大意是杀曹操为的是天下大义,放曹操则为的是二爷私义。因曹操私义,背大哥三弟桃园盟(翼德拉着皇叔要以死求情),天下伐曹大义,诸葛让二爷再思再虑这恩义二字。 虽然都说《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可塑造人物时候却往往造成明尊实损。 义释曹操突出的一个义字,可这个义却非大义。央视为了弥补这种文学形象漏洞于是拼命的找补理由,解释成曹操不能死,死了对皇叔不利而使二爷不至被骂背叛大哥。 而历史上如果二爷真的在华容道遇到曹操,我想绝不会手下留情的! 另一个央视拼命找补形象的是周瑜。 罗贯中对周瑜采取了一种略矮化的手法以此衬托诸葛,毕竟诸葛出山后第一大回合亮相,如果只有一个舌战群儒多少有点单薄,所以设计了草船借箭,筑台借东风的桥段。 如此做的结果就是周瑜显得气量狭小,嫉贤妒能,胸无远略,不过周瑜毕竟也是赤壁主谋,只贬低肯定不行,所以罗贯中给了他一定补偿,一时瑜亮,将他拔到了诸葛知己的位置,如此便平衡刚出山的诸葛与周瑜的地位。 而演义里塑造的周瑜胸无远略却是与谋取诸葛性命关联太紧,央视找补只能将嫉贤妒能找补回来。 剧里,周瑜在诸葛勘破孙权心事后便想动手除之,然而若此时动手,亮危,皇叔绝不会再与之共抗曹操,因为诸葛可是皇叔这边的独苗苗,几乎最后的希望了。 两下决裂,江陵无孙吴援兵,曹强攻也非难事,无江夏,东吴以己抗曹兵数十万,无异于难上加难。 纵然开上帝视角有火烧赤壁,可曹兵从江陵撤回陆地,损失远不会太大,更易快速恢复,东吴久则必破。 由此可知,演义的周瑜即便不妒孔明之贤,仍无容人之量,尚未开打便先行算计同盟,一心只想划江而治,却没想过自己面对曹操大军是都能抗的住。 罗贯中在赤壁这一战事中,欲塑造皇叔仁而写不忍百姓因他受苦而欲投江却反让其背负做戏骂名,欲塑造二爷义薄云天而写义释曹操却险些使其蒙背大义而成私义的骂名(也就是当时二爷地位高,加上孔明写的神机妙算大家都觉得孔明这么做一定是有他的道理!),欲用周瑜衬诸葛智谋却没想到几百年后大家却因此骂诸葛抢功,反将其为平衡而写的既生瑜,何生亮当做了瑜亮知己的理由。

赤壁之战的人物形象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