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新手放掉坑常识补全

我是2021年开始骑行公路车的,到今年为止,已经买了4辆公路车,3辆折叠车,算是对公路车有一些认知了,在此过程中有了解了一些知识点。发现有些人对一些知识点不太清楚,多花了冤枉钱,走了冤枉路,所以写这个文章。
前提:
骑行圈有影响力的是大Pro,豪车爱好者,但是如同其他运动项目,极端玩家的追求有时候并不太适用新手,例如追求激进姿势,过度追求轻量化意味着需要更多花费。对于新手来说,已合适的价格选择到合适车子是相对更重要些,在有一定经验后,再逐步升级,再参考更专业的帖子来提高更好。
所以我这篇文章更注重一些基础知识点,所介绍的技巧,方法都注重于初级,如果你本身就熟悉公路车,追求的是高速,例如骑行速度40+,最好忽略吧,因为高速对很多细节要求是不一样的。
买车前准备:
新手和入门不久的其实遇到的第一个选择难题就是买车,买什么样的车,有那些特点,那些地方需要避免踩坑。B站有很多介绍视频,这里我不重复,我补充下,买车其实最重要的是清晰你的目的,即你的目的是什么,那么你买什么样的车。不要因为别人的介绍或者预算约束而选择错误,套件可以降,但是一开始选错的花,那么后面你会花更多的金钱来纠正。
当然很多人买车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
这车我能骑多块
这车那里可以升级,花费多少
我升级了碳纤维轮组,速度能提高多少
这些问题我会在后面涉及到。但是总体上最省钱的方式当然是一步到位,但是一步到位的公路车已现在标准一般要2W以上,大多数人不能一步到位,一般就是第一辆改装,第二辆定版,了解好你的目的,有助于你总体上买到自己想要的车。
例如我,我先后买了4辆自行车,车店老板笑称我是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确实是,总计花了快3W了,还没买好车的情况下,唯一好处是买车不是小白以及可以发帖吹牛了。
美利达Sculture400/价格9000/铝架105/耐力车架
Camp Ace 7000/价格8000/碳架 105/气动车架
精灵 Falath/价格14000/碳架 105DI2/气动车架
TideAce/车架4000/碳架/综合架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目的或者说最大愿望是
1. 追求一定速度,希望以后巡航速度35
2. 车子要美
3. 长途野外骑行,一定的货架功能
4. 大部分公路骑行,不太会山地
那么按照我的要求,我上面买的都不满足,因为公路车不具备良好的货架功能,即便自加货架也是不太满意,我的追求其实是轻Gravel车架,这样能我野外长途骑行的要求。我其实也想最后换成Gravel车架,同时因为要美,整车就不太适合我,我应该去买车架然后涂装,再组车。在我清晰我的目标之前,我已经买了4辆了,回头看其实是浪费了。
所以你的目的很重要,如果你是速度党,那么气动架就满足你,如果你的腰不行,那么耐力架子就很好。如果你喜欢轻微野外,那么Gravel就适合你。很多人在买了第一辆车后才发现不太满足自身要求,于是再升级,换第二辆车,不是说不好,而是这个过程是会花费更多精力和金钱的。毕竟像我这样闲着无聊买4辆的也是另类了。
当然买了之后也可以继续改装升级,如果你是学生党,动手能力很强,那么改装就是种乐趣,如果你是中年人,工作之余的娱乐,那么改装就是耗费你精力的不必要工作。
目的明晰了,那么就考虑预算,如果你钱比较多,那么直接好车上,一分钱一分货,钱到位了,没有什么搞不定的。例如我的Camp 7000,线拉油碟,当初我为了体验国产车质量特意买的,花费8000RMB,在新加坡调试加替换,花费3000RMB, 人家车店帮我调的舒舒服服的,线拉油碟手感也不差, 105大套变速丝滑。
如果想逐步升级体验,我个人建议是第一辆便宜,第二辆二手或者好车,这样的好处是你会知到你需要提高那里,那里需要提升,那里升级是意义不大的。这也是我这个文章的重点,在后面会就关键点一一说明。
无论什么车子,第一辆建议去店里买整车,我在网上也看了无数人自己装车,自己也网购过,经验告诉我,第一辆最好要到物理店,因为万一有什么问题,你会第一时间得到正确解决而不是自己猜来猜去的。而且店主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大小。具体我会在后面说明。
车架选择
车架其实是一个公路车的核心,其涉及到很多地方,我在看了N多B站视频后,发现很多up主也不好细谈,因为除非你是店主,除非你卖过很多家车架,不然谁也不敢轻易出建议。一个好的方法是你在选车架前,先找辆车试骑,或者租个车试骑,最好要骑1周,这样你在买车前就知道你要平把还是弯把,耐力还是竞速,你的腰行不行。
车架类型很好分辨,车把抬的很高的就是耐力架,好处就是你骑起来不需要弯腰很多,适合长途,头抬得高方便看风景啊。气动架则相反,车横梁基本水平,车把放的低,需要你把身体趴低,这样利于利用身体的重量踩踏,以及降低风阻。需要你的腰部肌肉有力
这样一说是不是选车很容易了,腰好追求速度选择竞速,不好选择耐力。问题是每个人的爱好是不同的,气动架造型好看啊,所以很多人也买气动架,包括我这个大爷。国内厂商其实很关注大众意见的,他们就出了综合架,就是不像气动架车把那么低,也没有耐力架车把抬得那么高,你会发现市场大把这样的综合架厂家说是气动架,因为公路车友的爱好。这里的细节可以专门再做个视频,所以我反复强调买车前试骑,这里很难讲清楚。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人都是会买车后再升级的原因,买两个公路车,因为即便别人说了很多自行车知识,你也很难全部领悟,毕竟大部分人要么高估自己的腰,要么过分舒适,然后速度提不上来。
总体上要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例如N多人其实把美观放的很重的,那么你本来听人劝买了个耐力架,最后骑骑又买回气动架的不在少数,这也是精灵车架,可以自定义涂装为什么这么火的部分原因。
车架大小
这个话题可以好几个视频也说不完,而且个人特点也不一样。这里我不细说,就强调一点,去选尺寸前,注意量一下跨高,然后在车店试车时,让朋友从侧面拍一张照片,然后去比对标准姿势,其实这就是最快速fitting,去看看你不是腿打的太直,或者腰弯的厉害,这都说明尺码不合适。所以最好去车店,车店老板一看就知道你的尺码了。

那么如果你的尺寸卡在中间,那么买小还是买大。我前几天发了个帖子,才发现买大买小原来大家有这么多不同想法。
我在此强调下,我是基于以下规则选择大小
1. 尽量通过调节坐垫高度,前后,把立垫片来调节,不买额外配件
2. 舒适性第一,初期不着重竞速(速度<40),等待新手熟悉后,再逐步提升,例如缩短把立来维持更激进姿势
3. 标准体型,有很多争论其实是因为骑手的不标准体型
4. 卡在中间是中间,不是说你171,然后买大,买个170-180cm范围的车架,别笑,真有。
5. 车架尺码不足,差的特别大的,请直接忽略买大买小
我的建议是:如果体型标准,不想折腾,不是急速爱好者的话,买小半号不买大。其核心原因是如果你的车架买小了,除了常规调节(通过坐垫高低,把立垫片来调节),还可以靠你的身体自动调节,如果你买大了,你的身体可没办法拉长,会出现极限调节的隐患。
尤其是大车架reach大,会对应的top tube 更大,身体不够长的话,势必导致身体更多下压,用手来支撑的激进姿势来应付,对应的手压力和腰部压力增大,导致骑行腰疼。
买小的情况下,对应stack会低,但是你的座高,是由seat tube决定的,它是有角度的,并不是垂直的,并不会增高太多,如果你感觉下倾,趴的更低,一个把立垫片就解决了。买小的问题最主要是你的身体是弯曲的,像虾米,不完全展开,你的腿容易蹭到前轮,并且发力不方便。
我知道这里争论非常大,这里借鉴网友的话
<然后有个普遍潜意识是,一个新手一般能很快达到入门中阶水平。那么偏小半号的车架整车,在厂家默认用偏后坐管,留三cm头管,8到10cm把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坐垫,不切头管,用抬升把,相对低成本的得到一个舒适骑姿。提升中可以移坐垫,逐步移动垫环和切,燕把前倾,换更长把立,负角度,短直把,相对短的硬叉或者避震叉, 来得到一个相对pro的骑姿。而偏大很多的整车会超出一般性的可调整范围,其实就是在相对省的成本下,让第一台车尽可能的使用时间长和不会出现彻底无法使用而造成贱卖损失>
很多争论之处是很多人买的是破风车架,车架本身就狠激进了,然后腰直接不行了,害怕趴的更低。这个你的基础就错了,激进的车架靠把立垫片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所以我一直说,新手考虑下综合架,即有破风造型,也不至于太难骑。当然想舒服直接耐力架子省事,挺直腰边骑边看风景不香码
还有一些个子高的,买不到合适的stack,被迫买小了。所以说买大。这里面门门道道非常多,如果你觉得我说得不对,那就借鉴下,我看过太多买大了,然后骑手撑着骑的例子。
再强调一点选小不选大,是指小半号,那种2个尺码差距很大的,大小都不要选,我见过才吓一跳,给你们看看, 车店真狠啊,明明是少一个码510,偏说只有这两个码,stack一般是增长20mm,reach增长5mm,这个530-550,550mm stack基本适合180,买家174,店家让买550,买了550, 坐垫还可以靠调低来解决,但是reach 388直接干死。
某车架
Stack Reach Top Tube Seat Tube
480 375 470 480
551 388 529 530
如果你是不标准身材
那么在Stack和Reach外,要额外注意两个参数:
五通到坐垫的长度 Seat Tube,和跨高有关,腿短的要注意这一点
坐垫到把立的长度 Top Tube,和胳膊有关,胳膊长的可以调节
如果不确定你的身材是否标准,可以自测跨高,臂展,就可以知道了。如果你是不标准体型,那么第一要素要满足短板。
案例1:
车店根据身高推荐Trek56,买家试骑后发现身体有些扯,那就是reach大了,前提被迫前倾,症状就是手臂基本打直,或者腰部骑行后累,最后选择的是54
案例2:
身高190,跨高94,这个就是腿长了,那么必须选大,选了精灵59码后,reach就大了,那么买来之后就必须改短把立
品牌
预算充足当然一步到位,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当然是尽量选国外品牌。当然这是废话。
这个我特意强调下,我知道国产车的质量众口不一,但是如果你打到几千搞个公路车骑,国产车其实是个好选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毕竟我也是买个3个国产车架的。
例如我买的Camp Ace 7000 碳纤维105套件 ,我来说下小毛病
中轴异响
刹车非喜玛诺
内走线导致变速不顺畅,线管异响
线拉油碟像握力器
垃圾轮组
垃圾外胎
碳纤维车架重
你看这么多毛病,但是这车我让车店调整后,马来西亚4天野外500公里没问题啊,下坡50速度也没事啊。它就8000块,8000给你碳纤维车架加105套件,你还要什么,你调好了和好车差不了太多的。所以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其实是可以考虑国产车的,碳纤维车架再差也是碳纤维啊,105套件也是啊。如果预算还不足,105可以降低Sora,套件其实对骑行影响没那么大,而且后期容易升级,车架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你是怕麻烦的,那么我个人推荐美丽达,虽然美利达有人说坦克达,但是新手入门是非常好的,参考我上面价格,它其实价廉物美。而且质量是超越同价位国产的,具体参考我的Camp视频。 如果预算丰厚,那么捷安特价格会高一些,也不错。当然了,好大哥就应该一辆Pina,一辆Trek,一辆便池,想骑那个骑那个。
这里稍微总结下,一分钱一分货,如果已美利达为基准的:
美利达是经典代表1分货1分钱
国产车是1分货 0.6-0.8分钱
TideAce车架是0.8分钱
精灵车架是1.1 分钱,考虑它涂装,还是很有吸引力
Seka车架 是1.5-2分钱
捷安特是2分钱,不要以为捷安特便宜啊,它价格其实和大品牌相差不大的, 但是Giant保值非常高,二手很容易出
Pina\Trek就是几十分钱了,但是各方面都比较完美。
预算充足冲捷安特,富裕冲大品牌,不太足求安稳找美利达,再不足Camp,喜德盛都可以的,当然太小众不出名的,自己掂量吧,毕竟没人敢评论
下面是关键,有了车后,很多人就琢磨着升级,那么灵魂提问来了
升级什么效果最大
升级后能提高多少速度
升级最有效果的是外胎和轮组。这里我说下细节。
外胎
那么好的外胎和普通外胎能差多少,我做过,同样车子,同样路况,同样力气
GP5000 滚阻8, 防刺33,速度35
Gatorskine 滚阻20 防刺60,速度30
1W以下的车,外胎滚阻多少,我也不知道
1W+,一般玛吉斯的入门外胎,滚阻大概15左右
具体请参考
https://www.bicyclerollingresistance.com/road-bike-reviews
好的外胎在雨天抓地很好,我原来美利达玛吉斯一道下雨天我就怕,换了GP5000就感觉好多了,而且路感觉得很棉。其实滚阻8-10差不多就行了,就我这菜鸟腿,现在速度也可以到35了,团骑40应该也能达到的。我也试了3-4种外胎了,你们按照上面那个网站找个差不多的就行了,不用顶级。我现在都Gatorskine,不在乎那点速度,就是懒得扎胎换胎,有坑也懒得避开。有啥特殊要求就对应着找,例如防滑,防刺什么的。
这里我说下真空胎。真空胎非常好,但是只适合城市,或者有支援的骑行。我知道有人会说,我野外骑行几百公里没事啊,我也是啊,但是一旦真空胎扎了,又补不上时,你会头疼到放弃真空胎的。
而且真空胎的安装是非常费力的,你要想一下,真空胎没有胶水,就靠车胎胎唇和车圈保持气密,你想它要多紧才行,所以你要使上上古洪荒蛮夷之力才能装上真空胎(让你认识到你的力气有多小),这事为啥B站安装真空胎都要专门出视频,我装了一次成功后就放弃真空胎了。而且没有气泵你也根本不可能打足气。
所以如果你不是速度党,例如B站标准60+,真空胎还是算了吧,比较普通外胎你也照样可以骑行40+。所以我的马牌5000扎了后,我就全面放弃真空胎了,现在鳄鱼Gatorskine长途骑行,Panaracer城市骑行。
碳纤维轮组
轮组其实是第二要换的,也是换了以后感受最大大的,不多说,效果就是启动快,维持高速容易。这些是废话,我强调一些别的。高度45mm以上的,容易收到测风发漂,有次我骑野外,大卡车从旁边过去,我感觉我的后轮就好像被大卡车吸过去一样,要知道我80+kg加尾包啊。如果你不是速度大佬,40mm就足够了,不然你高速放坡,大风一吹轮组就漂,你怕不怕。
其次买什么价位的碳纤维轮组,有多少速度提升,我正好有个两对轮组
一个是杂牌到都查不到产地参数的,3000元;
一个是品牌Fulcram DB40, 10000元。
对不起,垃圾轮组和大品牌轮组我骑不出区别,放坡速度两者也没啥区别,放坡速度看花鼓润不润,不知道为啥,我的杂牌花鼓也很润,每次下坡我都是前面,而且杂牌轮组可以随意造啊,什么坑啊,我都直接碾压的。
所以我个人建议大家预算不多买个便宜碳纤维轮组2000-3000就可以了,和品牌的差距真的小的可怜。这样差不多花费3000就可以有最大收益。这篇文章一个目的就是看到有人花了1.5W买车,然后升级轮组什么又花了1W,亲,这价钱直接一步到位买品牌不更好嘛。
套件
套件这里也是我写这文章的原因,自行车行业这几年有几个大坑
机械油刹
全内走
一体把
机械油刹见到就避过吧,握力器都玩过吧,当然,调好了也可以用。
电变就是这个行业的又一个忽悠,我知道会有很多技师说电变流畅啊,用了再也回不去了。我这次装车时,因为选了全内走选择了电变,我试了下,妈呀,和我美利达机械变速没区别,和我Camp没区别。因为这两个车我都是让车店好好调整过,每次变速都是丝滑般的。而且你知道105电变,手变头是电池嘛,App里看不到电量嘛,虽说能用1年,万一没电了,你不糟心嘛。
所以,如果你不是为了美观选择全部内走线,105机械足够了。皮实,几年都不用动。至于Ultegra嘛,说实话,你的腿如果不够力,换啥也没用。速度不超过40前,真没啥区别。
另外一个大坑就是国产车为了美观,全部内走线,线管到了车把中间一折,头管向下一折,2个90度你指望机械变速能好才怪哪。所以要么全内走电变,多花3000大洋,要么外走线。其实外走线如果把线做好了,也不会难看的,所以你看国外车好多都不是全内走,就是这个原因
最后一个大坑就是一体把,一体把是集成了弯把和把立,也就是说万一不合适,要一起换。例如我精灵一体把下倾角度-11度,我不太舒服,于是我家里就富裕了一个一体把。
上面把主要点都谈到了,总结下,什么烂车,都可以靠升级碳纤维轮组和外胎有最大效益的提升。车架升级嘛,哈哈,你等于买新车了
下面说些其他小零件
座垫
这玩意邪门,有人喜欢硬的,有人喜欢软的,捷安特就够了,我反正长途喜欢偏软,不能太软,几百的和几十都试过,区别不大,唯一要小心的是,你的屁股骨头不要正好和中空那边顶着,那就只有换了。 至于长途屁股疼,那只有换不同姿势了,中间要时不时站起来休息下。
买零件不要调最便宜的,已捷安特为基准比较好,便宜好用。太便宜很多次品,太贵嘛,提升有限
骑行服
国内品牌兰帕德/捷库/Monton/GRC 全部买过,国外买过MAAP,相差不大,我这边夏季,我喜欢Monton。偷偷说一句,一分钱一分货,1000大洋的MAAP确实比Monton舒适那么一点点
骑行裤嘛,可以穿内裤,我知道又有争议了,可是你想想,上完厕所骑行裤脏了,你要每次骑行完都要好好洗的。穿内裤有什么了,反正我马来西亚长途500公里都是穿内裤的。
长途骑行包
犀牛就够了,前包用带子从底下拦一圈,就不会蹭车轮了,要注意车把宽度,最好单侧防水,用过你就懂了。后面尾包,用两个带子固定下,晃动幅度会大幅度减少。羡慕货架。如果非要货架,搜Toppeak货架
近视骑行眼镜
高特,一个字贵,摔不坏,亲测
长途打气筒
不是短途啊,迷你打气筒要达到100PSI会累死的。建议淘宝搜欧耐,会有惊喜。有人说电打气,市区内可以,野外嘛,我第一次野外和朋友一共扎了6次,小米电打气直接干爆了,而且那玩意死沉啊。迷你打气筒,如果你想健身可以考虑。
头盔\手套
这个其实是看个人的风险意识,例如我原来北京郊区,经常死人,所以我怕,必带。200+以上就够了。 手套嘛,你想你摔得时候是不是手先试图支撑。 这里说一下,手酸,一种是新手握把紧张太用力,还有种可能是腰部前倾严重,腰部肌肉力量不够,靠手撑。这里补充一点,你的重心其实要在座垫的,不然就靠别处补充,就会造成手酸或者腰部肌肉疼
码表
如果你的佳明码表屏幕灰蒙蒙的,恭喜,你拿到正品。830也是
如果你吐槽佳明App烂,那就对了
如果你的Garmin不小心摔了一次就花屏,恭喜,码表不是运动型的,你的过错
国产码表如果你大失所望,那就对了,我有IGS630,和garmin830一起吃灰
我长途都是旧手机一个,不熟悉地方旧手机一个。短途嘛,拿着码表纯粹当速度仪
这里求助,手机garmin通用贴,买了几个牌子,放到garmin底座上都松,有那家可以推荐嘛
Insta360神器啊,强烈推荐
最后说一下,其实买车还是看预算
5000以下,国产车其实很不错的,小毛病都有,但是架子在那里
5000-1W,Camp什么的,其实也可以,别怕什么车架软,国产厂商都知道这点,架子都加厚了,断不了。当然不知道小牌子不确定,毕竟没有用户反馈
1W+, 这点我想说,这个预算其实要开始考虑美利达和Giant了,再买国产车有些亏,当然国产车肯定会说,我有内走线啊,一体把漂亮啊,可是你如果考虑日后升级,1W+这两个牌子的车架都是有保证的,虽然套件差一些,可是不是大Pro,区别不大的。
2W+,要考虑冲大品牌了,在全球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加上国产车的冲击,其实大品牌也很难受,开始放下身价了
最后讲讲我的故事吧。
我是21年开始第一辆公路车,到23年4个公路车了,写这个帖子其实想吐槽自己的掉坑过程
车店A
我想升级碳纤维轮组,就给出了预算5000元,让他搞定。
结果人家不知道从那个山沟里淘了一对OEM碳纤维轮组,叫Tiram,我唯一查到的信息是印尼生产的。其实店主勤快些,我也就被骗了,结果人家花了1个月没给我装好,去问说是忘记买飞轮了。我就把轮组拿回来,让别家看了下,别家说这是杂牌啊,我当时图的就是省事,心想钱不够你说啊,你给我一牌子都没有的干什么,一气之下就买了品牌轮组Fulcrum 1W的,于是我有两对碳纤维轮组,这下大家知道为什么我说,其实碳纤维轮组都差不多了。
我后来知道,这轮组大概市场价也就3000,结果店家为了挣钱,直接卖我5000,最主要是拖着不装,你看看,店家为了争1000,就祸害我花了5000+1W=1.5W。 最生气的是,我当时想亏了卖二手,他居然无法提供任何产品信息,别说厂家,质保了,连规格都无法提供,我估计他也是从经销商那边拿信息,结果人家怕泄露卖高价,死活不提供任何信息。
车店B
车店B的水准特别高,高到什么程度啊,就是他能把国产车Camp线拉油碟调的手感非常好。变速丝滑,什么叫丝滑,就是没有感觉它变速就完了,我现在105电变其实也就这样。
不过他有一点,就是收费高,当初Camp拿去给他调,他说了,这车不是他的店,他要多收钱,收了我3000(1500换零件+1500人工),这是新加坡物价,新加坡就这样,贵就贵了
当我拿着第三辆精灵车架想让他组车时,他直接拒绝了,要让我买他家Ultegra DI2,1.3W。我嚓,我精灵车架才6000,你套件要1.3W,本末倒置啊。2W我直接冲品牌Cannondale, Cayon不香嘛。
我那个郁闷啊,本来人到中年,想着众生皆苦,平时都是和气,小钱也不看重,结果啥时候被店主认成好大哥了。我呸,我那里像好大哥,我改。晦气啊,我最最讨厌的就是,店家为了些小钱,让你花大钱,我和气,不代表我是傻子啊。
我说这个,一方面是博大家一笑,让大家看看公路车的坑,另外也是道道,现在其实都是因为高房租原因,店家修不如卖,同样时间,卖车20%+的利润,就算低端车喜德盛4000,利润也有800+了,你说修个车,花个2-3小时收你多了吧,以后客人不来了,收少了亏得慌,所以店家会在卖东西上心。
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目的,我尽量的把公路车里面一些坑提前告诉大家,免得大家花冤枉钱。希望能有所帮助啊。
其实最希望达到的效果,就是大家都懂了,买二手,例如我这边Pina开始崩了,原来5W+,最近有人3W开始出二手了,当然了二手是另外的大坑,那就另说了。Trek2021版红白色涂装美啊,到时候收一辆,不过我估计到时候我就买过6辆公路车了。M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