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和田玉的历史与玉材特性3

2023-07-01 12:01 作者: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  | 我要投稿

和田玉成为影响深远的国粹珍品,除了材质珍稀优良而得到中华民族的认知和理解,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自古以来,它的内质与外观即呈现出东方儒家君子的精神品位。具有这种特质,它才能当之无愧地成为恒久信念、高尚圣洁、美好富贵的象征,成为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延续几千年之久而从未中断的物质文化。 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新石器时期,玉因其独特之美而成为宗教仪式中代表人类与上天沟通的大礼。到春秋时期,和田玉已成为群玉之王,它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变化。儒家将其文化特征输入了道德内涵,对应玉的表里特质,确定了“十一德”“九德”之说。儒家文化确立“玉德”,是对中国玉文化的重要贡献,与中华民族的道德观相联系。孔夫子在回答学生的请教时即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又说:“《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当时,孔夫子的玉德观并未提及玉石的色彩,他认为玉的品位在内质而不在外表,和君子一样。所以,汉代以前,白玉和青玉的地位相同,儒家讲究“首德次符” 这是理论依据。

时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概括了历史传统与儒家观点,首次提出了玉的完整概念和定义,这就是玉的“五德”,即“仁、义、智、勇、洁”。简释如下: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五德”之说与孔子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更为精练地总结出儒家君子应有的品性,以此规范君子的言行举止。如性格温和,是仁慈的表现;表里如一,是义的表现;声音悠扬传播四方是智慧的表现;宁折不弯是勇的表现;有思想但不伤人是正直纯洁的表现。 时至今日,这种精神品位仍是正人君子所推崇的,它代表了高尚人群的主流价值观。

和田玉的历史与玉材特性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