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摩斯·基特雷·诺厄的睡前故事(二十一)
再不远,我们应该就可以抵达毕力克图大公领了。
草原实在是让人心情舒畅,在“伊甸”,这样干净的空气可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不过这样一来,血腥味也就更明显了。
毕力克图大公领可不是什么安宁之地,刨去本身就从战争当中崛起的游牧民族裔们,这片广袤无垠的荒野足以容得下许多事物……当然,肯定都不是什么善茬。
即便毕力克图只能算是在高塔摇摇欲坠的时刻踹了一脚,但他们都算是揭开了“北境”分裂的序幕。在许多人看来,无疑是这些乱臣贼子背叛了祖国,才导致了惨剧发生。
然而在那之后的诸位掌权者们对清算这些陈年烂谷子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兴趣,因为说到底,他们也可以算是肢解“北境”的帮凶。在他们的竭力掩盖之下,毕力克图举兵谋反的往事便被逐步送进了坟墓,无人问津。
不过,仍有一部分固执的人们不愿妥协。他们不愿成为“大公的领民”,他们作为“北境人”而生,也要作为“北境人”而死。他们自发地纠集起来,终生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上游荡,不再踏入城邦一步。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就与大公们分道扬镳了,他们立誓要将每一个叛徒从“北境”的土地上驱逐出去,而后,他们将重建“北境”的辉煌。理所应当的,他们的头号对象就是毕力克图。
他们是“流放民”,也是“弃儿”,更是“北境的意志”。
情况如何?实话实说吧,说是螳臂挡车都有些抬举他们了。虽然在他们当中有不少军人,甚至还有几位前“北境”的高级将领。但沉溺在“北境”的迷梦中的,“不切实际”的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他们既没有立足之地,也没有有生力量,只能在无谓的纷争与无休止的行军当中逐渐萎缩,直至消亡。
我们不能责怪那些安于现状的人们,在这个时代的“伊甸”,能够安身立命就实属不易了。而要他们抛弃这一切,去参与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斗争,这是不现实的。
比起他们那堪称鲁莽的抗争,他们所留下的意志与精神反倒是更有价值的事物。“流放民”很快就被历史的黄沙掩埋过去了,然而数不尽的“流放民”却又站了起来。
事到如今,“北境”依旧是一个令各方枭雄闻之胆寒的称谓。并非是它的力量残存至今,而是它曾经存在过的那段历史所留下的美好虚影,仍然让那些身处谷底的人,甘愿飞蛾扑火。
“北境”已经不再是一个国家了,它也终究不可能重新在“伊甸”的土地上复苏。
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几近被神化的理想,而它还会越飞越高,直到触及人类畅想的极限。
我一向不讨厌做梦的人,哪怕虚幻得遥不可及。
正是因为有人愿意做梦,人类才不至于沦为无趣的机械。
好了,稍做准备吧,我们很快就要进城了。
早安,我的孩子,愿你有一个美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