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0的弹药

原文:https://thearmoredpatrol.com/2017/12/26/the-t30s-ammo-box/
作者:SIRCHBY
这篇文章最初是我4年前还在多玩工作的时候翻译的。当时这种文章可能对国内的圈子来说为时过早,基本上是读者寥寥。WOT基本放弃了车辆的历史性,而貌似史实的WT也同样传递了许多误人子弟的信息。其中之一就是,T30的弹药。
当初这篇文章的译文我做得非常粗糙,如今,我希望在我已经有更多知识积累和阅读量之后能够以更准确的译文来填上我自己挖的坑。


T30重型坦克的弹药配装信息总是含混不清,有些人声称它只能发射HE;有些人又说它只有低穿深的AP弹药;还有人声称它有高穿深的“M111 AP”和“M112 APCR”,二者分别能击穿276mm和320mm的装甲。
一些问题
尽管有些陈述实际上是正确的,但很少有资料解释为什么T30会有“所谓的”各种配弹或者穿深,这也引发了各种炮弹在不同资料中数据不同造成的假设猜想。
1. 它只能发射HE弹药
关于T30最常见的误解之一就是它只有HE弹药。有些人声称这是因为它安装了一门巨大的低初速155mm T7火炮,并且其用途主要是反工事和建筑而不是像T29重型坦克上的105mm T5E1是反坦克用途的。这个谣言的广泛传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许多人都引援了R.P.Hunnicutt的著作《火力:美国重型坦克的历史》。

如图所示,它仅仅展示了155mm T7的未知型号的HE弹药。
2. 它发射低穿深的AP弹药
一些来自二战论坛的信息中经常指出,155mm T7火炮的“AP”因为低存速造成的低穿深被经常认为是令人不满的。我将在下文解释。
3. “M111 AP”和“M112 APCR”可以分别击穿276mm和320mm的装甲
目前这是一个非常主流的看法,拜坦克世界所赐。这一数据同时出现在T30和T95上,甚至到了所谓的T110E3和T110E4上改进型号的T7E1上,分别能击穿295和375mm的装甲。

这两种弹药分别为“M111 AP”和“M112 APCR”。有趣但同时又令人疑惑的是,唯一一个已知使用M111编号的弹药是105mm的APFSDS,是被设计用来击穿T-72的;而“M112”实际上是155mm火炮的一种AP弹药。

或许是时候详细解释下了。
打开弹药盒
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它的武器配装,但是我们还是先从最基本的开始吧。T30的155mm T7 L/40火炮,是由缩短后的155mm M1 L/45“长脚汤姆”发展而来,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9月14日。它是与T29重型坦克的105mm T5E1 L/65火炮同时开发的。

T30共计有5种不同的弹药可供使用,分别为M107高爆弹,M110白磷弹,M112B1风帽穿甲弹,T29E1被帽风帽穿甲弹和T35E1硬芯穿甲弹。下文展示的是在T7火炮上发射时的数据。

M107 HE

二战中所有美国155mm火炮通用的高爆弹,重95磅(43.09kg),填充有6.86kg的TNT炸药,主要用于反工事。它是T30的默认弹药。
重量:43.09kg
炮口初速:717m/s
填充物:TNT
填充物重量:6.86kg
引信:P.D. M51A4
M110 WP

烟雾弹,使用15.6磅(7.07kg)的白磷来提供烟幕。弹道特性接近M107 HE。
重量:44.63kg
炮口初速:717m/s
填充物:白磷
填充物重量:7.07kg
引信:P.D. M51A4
M112B1 APBC-HE

一种穿甲弹药。重100磅(45.36kg),填充有1.44磅(653g)的苦味酸铵炸药。用于反混凝土工事用途,或者在遂行坦克歼击时使用。M112和M112B1的区别在于其风帽,但性能完全相同。

美军将大部分穿甲类弹药都配备了风帽,因此在官方文档将APBC弹药中的BC(Ballistic Cap,即风帽)移除了。
这是一张来自第34号加拿大战斗装甲车辆技术报告的V50穿深表,该测试由美国人完成。参测的AP弹药中包括了许多二战中知名的弹药,包括90mm T33。但是我们还是先关注主题吧。
在表格的几乎最底部列出了从155mm T7火炮发射100磅的M112B1弹药时的数据。初速达到了2200ft/s,穿深表也体现了它面对均质钢板的穿透能力——在极近距离(Point Blank)面对垂直靶板也仅有6.7"(约170mm)的穿深(这一水平仅仅相当于90mm M82)。对比之下,在155mm M1火炮上以2745ft/s发射时,穿深可达7.8(约198mm)。这也是因为,如上文所述,T7火炮实际上是缩短管身后的M1火炮。
重量:45.36kg
炮口初速:670m/s
填充物:苦味酸铵
填充物重量:653g
引信:B.D. M60
T29E1 APCBC-HE

T29E1这种实验型的155mm穿甲弹药和T29相比仅有被帽的些许区别。T29是在M112的基础上加入被帽而来,其填充物质量为1.5%(653g),与M112一致。炮口初速也非常接近,这具体取决于使用哪一门火炮发射该弹药。
报告中给定的测试极限是30°斜置的8"(203mm)靶板,在极近距离下的测试结果为227mm穿深。折合APCBC倾角参数后计算可得极近距离上对垂直装甲的穿深约为284mm,这要显著高于M112B1。然而这是从M1火炮上发射的数据,并不是T7。考虑到M112B1在从T7上发射时初速要低545ft/s,这种情况应该也适用于T29E1。极近距离上从T7发射T29E1的穿深将仅有207mm左右,但仍然远高于M112B1的170mm。
重量:45.36kg
炮口初速:670m/s
填充物:苦味酸铵
填充物重量:653g
引信:B.D.T70
T35E1 HVAP(APCR)

一种为T30开发的硬芯穿甲弹,旨在回应陆军对155mm T7火炮穿甲性能的不满。它由M1火炮的T35 HVAP修改而来,有着与90mm T30E16/M304 HVAP类似的多片式弹托结构。

弹重57.2磅(约25.94kg,比122mm BR-471还要重1kg左右),从T7上发射时的炮口初速为3100ft/s(945m/s)。

档案OCM 27195中指出T35E1给定的测试对象为2000码斜置的7"(177.8mm)靶标。相比之下T29重型坦克的105mm T5E1的为8.5"(215.9mm)。

如果我们要探寻T35E1极近距离的垂直穿深,我们必须先推算出T35的。T35重56.5磅(25.62kg),炮口初速为3630ft/s(1106m/s)。

T35 HVAP在2000码的0°垂直的轧制均质钢靶标上得到的成绩为14"(356mm),终端速度为3385ft/s(1032m/s)。

所以我们知道了T35在弹道极限上的速度是1032m/s,折合炮口初速换算后在极近距离上的穿深为392mm。现在,如果我们将炮口初速从T35的1106m/s降低到T35E1的945m/s,并且补上增加的质量的话,最终结果就是316mm的极近距离垂直穿深。
重量:25.94kg
炮口初速:945m/s
弹芯直径:60mm(估计)
弹芯重量:6.8kg
弹芯材质:碳化钨

以上就是T30全部的弹种了。请注意这些数据不是100%精确的,因为目前并没有直接的T29E1和T35E1的测试数据,所以我使用的是德马雷公式来手动换算。
坦克世界完全可以动动手修改一下弹药的名称,而不是用“M111 AP”和“M112 APCR”。他们可以改成“M112 AP”或“T29E1 AP”和“T35E1 APCR”。令人惊讶的是它的APCR穿深竟然大致上是正确的——320mm。
T7火炮从开发之初就已经从M1长脚汤姆继承了弹药种类,后者可以使用M112B1 APBC-HE、T29E1 APCBC-HE、M101 HE和T35 APCR,那么T7自然也一样,只是因为炮管更短和药室更小而性能更差。
资料来源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Heavy Tanks, T29 & T30, 1945
Royal Artillery Liaison Letter to the War Office, 1945
RAC – AFV Technical Situation Report, 1944 – 1945
TM 9-1901 – Artillery Ammunition, 1944
AD800469 – Aerodynamic Data for Spinning Projectile
AD301343 – An Analytical Study of Data on Armor Penetration by Tank-Fired, Kinetic Energy Projectiles, 1958
R.P. Hunnicutt: Firepower –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Heavy Tank, 1988

译者的话
- 该文成文时间2017年12月,彼时T30尚未加入战争雷霆,但即使加入游戏后,T30也仍然没有T35E1 HVAP。
- 原文中列出的90mm M3火炮与105mm T4火炮的弹药穿深与华盛顿军械局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曲线有冲突,仅供参考,不建议作为引用来源。
- 原文在部分数值的公制-英制转换中有明显的错误,但不影响阅读理解,已经修正。
- 原文混淆了质量单位克(g)与格令(gr),已经修正。
- Hunnicutt书中仅仅列出HE弹药的数据并不一定意味着该火炮仅有HE弹药,更有可能的是作者成书时所能接触到的档案中仅有HE弹药的数据。因此,责怪Hunnicutt是谣言散播的罪魁祸首是不公平的。
- 德马雷公式是一个较为粗糙的穿深计算公式,考虑的因素仅有战斗部质量、炮口初速和炮弹口径,因此我本人对原文中的计算结果仍然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弹种是确凿存在的。
- 严格意义上说,T29和M112系列在结构上属于老式的半穿甲弹,初速不足使得沉重的战斗部在飞行过程中章动加剧,远距离存速性能糟糕造成的穿深恶化属于必然。考虑到M112系列本身算混凝土破坏弹,其性能肯定是无法跟专门设计的高初速反装甲弹药相比的。
- T30的存在意义可能更加接近于IS-2,即单纯是一个搭载重型火炮的、有一定装甲防护的坦克平台,用于执行突破任务,但T30的战术价值从各方面而言都远不如IS-2。T30的车重和机动性决定了它根本无法执行突破任务,只能是作为支援火力。
- 我个人建议是将坦克世界作为一个坦克主题的架空世界观游戏看待,将游戏内出现的现实车型的数据一律默认视为平衡调整后的结果。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考证的时间和能力,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乎其真假与否。与其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不如直接缄口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