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看待人的不同,发展眼光的另一种解释

2023-03-27 14:41 作者:团结一致睡大觉  | 我要投稿

今天跟hs的谈话证实了我这几天悟到的道理。先说道理,要看一个人是怎么来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境当中,所以大多数时候每个人说的都是对的。

过程:前因最近在想关于未来的事情,比如说读不读博,在哪工作,要不要提前跑路之类的。我的想法是,依照目前的环境来看,北京是待不下去,一定要走,那么就涉及到什么时候走,读不读博之类的问题。

矛盾:这些问题经过自己思考后得到了了一个初步的答案,然后偶然间和室友分享的观点,他的计划和我的完全不一样,他要留在北京,在详细听了他的计划之后,我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总结起来,我们有两个不同,一个是物质条件不同,包括出生地,家里经济情况,自己专业与薪资等,另一个是人生观念不同,我尽情读了很多哲学的书,认知相较前几年有很大改变,相对于比较佛,但是不完全是。他的话,就我感觉受家里影响很大,有一种很按部就班的感觉(当然具体人家咋样我不可能细说)。

联想:事后再想这件事时,想到了两点,一点是网络上有很多人,因为观点不同就冲突。以前只是感觉不一样就不一样,干嘛非得争的想法看待这个事情。第二点是想到了之前阅读的《舆论》一书中,给我最大的启示,每个人都活在被创造的“事实”之中,也就是认知不是事实。

思考:于是很自然的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佛家故事里的大师(姑且这么称呼)感觉总是沉稳的对待任何人或者事,不会和意见不同的争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皆为虚妄是什么意思。

结论:当我们把矛盾,联想,思考放到一起看结果就很清楚。人一直活在一个境当中,他是由人的认知构成的,人的认知不一定是事实,人的认知很容易受影响,因此每个人看到的“事实”都不同。如果我们想理解别人,就要理解过去,即他是如何形成今天他所在的境的。一旦接受了每个人的境不同但都是真实的,都是每个人所谓灵魂生活的载体,就能够真正的理解他人,没人有错,只是不同。

发散1:这似乎也是一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是看未来,而是看过去,看每件事如何发展的,每件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起因经过发展结果,事与事之间相互影响。

发散2:基因+环境=表现型,这是高中生物的内容,放到事件上也一样,似乎现在大多数人都只关注结果吧。

发散3:祛魅,不只是了解现在,也要了解过去,当评价一个人时,不妨看看今天跟hs的谈话证实了我这几天悟到的道理。先说道理,要看一个人是怎么来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境当中,所以大多数时候每个人说的都是对的。

过程:前因最近在想关于未来的事情,比如说读不读博,在哪工作,要不要提前跑路之类的。我的想法是,依照目前的环境来看,北京是待不下去,一定要走,那么就涉及到什么时候走,读不读博之类的问题。

矛盾:这些问题经过自己思考后得到了了一个初步的答案,然后偶然间和室友分享的观点,他的计划和我的完全不一样,他要留在北京,在详细听了他的计划之后,我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总结起来,我们有两个不同,一个是物质条件不同,包括出生地,家里经济情况,自己专业与薪资等,另一个是人生观念不同,我尽情读了很多哲学的书,认知相较前几年有很大改变,相对于比较佛,但是不完全是。他的话,就我感觉受家里影响很大,有一种很按部就班的感觉(当然具体人家咋样我不可能细说)。

联想:事后再想这件事时,想到了两点,一点是网络上有很多人,因为观点不同就冲突。以前只是感觉不一样就不一样,干嘛非得争的想法看待这个事情。第二点是想到了之前阅读的《舆论》一书中,给我最大的启示,每个人都活在被创造的“事实”之中,也就是认知不是事实。

思考:于是很自然的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佛家故事里的大师(姑且这么称呼)感觉总是沉稳的对待任何人或者事,不会和意见不同的争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皆为虚妄是什么意思。

结论:当我们把矛盾,联想,思考放到一起看结果就很清楚。人一直活在一个境当中,他是由人的认知构成的,人的认知不一定是事实,人的认知很容易受影响,因此每个人看到的“事实”都不同。如果我们想理解别人,就要理解过去,即他是如何形成今天他所在的境的。一旦接受了每个人的境不同但都是真实的,都是每个人所谓灵魂生活的载体,就能够真正的理解他人,没人有错,只是不同。

发散1:这似乎也是一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是看未来,而是看过去,看每件事如何发展的,每件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起因经过发展结果,事与事之间相互影响。

发散2:基因+环境=表现型,这是高中生物的内容,放到事件上也一样,似乎现在大多数人都只关注结果吧。

发散3:祛魅,不只是了解现在,也要了解过去,当评价一个人时,不妨看看他的过去,看看过去的环境,再对比现在,很多事情就的感觉就完全变化了。

勉励:在得到这样的道理后,要继续实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能住相,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人生如何过。既不要因为空掉所有欲望而忘掉存在本身,又不要被时代裹挟,成为被物欲戴上枷锁。保持清醒,认清自己,保持定力,不能自欺。

他的过去,看看过去的环境,再对比现在,很多事情就的感觉就完全变化了。

勉励:在得到这样的道理后,要继续实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能住相,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人生如何过。既不要因为空掉所有欲望而忘掉存在本身,又不要被时代裹挟,成为被物欲戴上枷锁。保持清醒,认清自己,保持定力,不能自欺。


如何看待人的不同,发展眼光的另一种解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