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心理主义(1-4-3)——知识分子们成功地让大众们以为掌握了心理学,

心理主义(Psychologism),前反思的,因为它把心里内部的一些机制、感知、情绪、性格、工作记忆、反馈等当成是不言自明的,好像觉得通过一种内在的精神活动就可以直接指向这种基本要素。心理主义认为有内在的第一人称的明证性,这种明证性的内容它直接就是一种心理活动,我们之前思考的时候也会用到类似的这些小技巧,但心理主义却是把这种直接感知的能力当成它一个立论的基本要素;即以上这些玩意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的认识论前提(心理学规则、对外部物理世界的感知、逻辑学体系、科学体系等都是由心理学机制所决定的)。
词根:-ics比-logy的牛逼,如Dialectics、Physics,Mathematics比Psychology牛逼,因为-ics结尾的都是逻各斯,-logy结尾的是在前者的逻辑学框架下的学问;也即心理学的心理活动规律是屁股已经歪了的规律,是在主导的逻辑学框架之下被设定的。把心理学反过来当成比哲学更牛逼的东西,(未)认为是哲学共同体捧杀心理学。
心理主义运动:1870~1910/1920,后面被胡塞尔、弗雷格等有排面的高级知识分子阻击了,因为这玩意实在是太蠢了。二战后,工业化、学术大众化、大众传媒等兴起,一些学术知识分子向大众搞这玩意捞钱。
心理学是分析哲学的天然的同盟,二者都是学术大众化的产物,它有点背叛西方的精英主义知识传统,运用日常语言的那个规范的前提之下维系一套东西(很挫);实际是人类精神的倒退(相比于二战前)。
场域论(1):自然
本体论(4):bullshit,没必要讨论;phychologists的语言把握能力跟高中生差不多,没能力讨论本体论
认识论(3): 心理Phychology,对于人的心理本身进行划分(人造的僵死的划分反过来支配人,主义主义只是对意识形态进行划分而不是对人本身),psychologists会搞各种分类学(MBTI等),统统都是有屁股歪的标准在里面的(实在论、自然主义,本体论上不反思[偏保守]),所谓心理治疗通通都是保守性质的,保守即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继续按照老套路老方式运行(秩序是对的!不要变),在对认识论/主体性的把握上,心理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反主体主义(anti-subjectivism),要把主体消解成一些所谓的“客观的”(可描述[其蛇皮分类学等前反思范畴体系]、可控制[医药、机器])东西;心理主义不是真正的心理学,心理学是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以及认知主义等,起码和科学共同体是一个档次的(在严密性上)。
作为文化运动的心理主义,它是一种大众试图自学蛇皮心理学来把握自己的心理维度(认为心理是惟一的界面,只要心理维度搞定了就可以把握整个人际关系、职场、幸福、健康等)的蛇皮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