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能力差怎么办
现在社会,很多人都在说自己压力大,可大可大了。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无病呻吟,但这么说有点过分了。
注意了,我的标题不是如何缓解压力,而是抗压能力差。
压力这个东西要缓解治标不治本的,要想真正地解决压力大的问题,根源在于提升抗压能力。
压力分为几个方面,一个是压力源,一个是压力传导,一个是压力的最终体现。
举个例子。如果对方是一个钉子,你是一个气球,这个气球会不会破就是压力是否超出了你的承受上限,对不对?
好,开始第一步。
你要先清楚钉子是什么材质的。
有的钉子可能是软的,有的是硬的。有的是光滑的,有的是粗糙的。有的是锋利的,有的是钝的。
那有些人就说了,我知道我知道,锋利的,硬的,粗糙的能刺破,其他的就不会!
真是这样吗?
第二步,压力传导。
就拿软的,光滑的,钝的来说好了。也许你刚才一直认为我说的破是刺破,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破也可能是压破?
我就拿个软的光滑的刚揉好的面粉做的钉子来,用力地压过去,你能保证这个气球不破?
你一想对啊,这气球还得破!
错了,这下到第三步了,压力的最终体现。
你以为这个气球就要破了,但我并没有说这个气球是在哪。你拿着这个面团去压气球,但这个气球它是在空中啊,你一压他就飞走了。
也可能是我的这个气球早就破了,这个时候你压不破我了,还是只能用刺破的。
也可能我气球的材质够好,延展性足够大,韧性好,弹力强,而且本身装的气体少,远远没到上限呢。
进入正题。看了这个故事,你就能明白了,原来我们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啊。
先说说第一个东西,压力源。
压力源来源与给你压力的东西。首先由于每个人的三观不同,同一个东西对于某个人来说也许是压力,对另一个人来说反而是动力。
上述不考虑“化压力为动力”的情况啊,就是单纯的动力。
动力来源于什么?
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孩童时期大多数人的好奇心都是很旺盛的,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只有很少一部分好奇心可以保存下来。什么叫求知若渴,快乐学习?
你以为那些人真的是老师所说的,他们认为学习很苦,但是苦中作乐,为了自己的成就而开心吗?
成就是真会开心,但是他们本来就认为学习很开心了!
你打个游戏,我直白地告诉你你没天赋,不要玩游戏。我跟你说一来你看啊,那么多有天赋的人比你玩得好,二来如果你对面是人机,你毫无胜算。你说不对啊,人机多好打。
我把人机透视、计算距离,计算CD,自动校准,修正功能开起来,然后扔到模拟对局里跑个几天,你认为你还打得过人机啊?
更不要说现在的外挂和人机都可以以假乱真了,人家指鹿为马你还看不出来呢!
你就不要说你游戏打得多好了,就问你每局你能分辨出谁是人机谁是真人谁有开挂谁没开挂吗?这么一看打游戏多累啊!
但还是人喜欢玩,而且喜欢玩的不在少数。
虽然有些人是喜欢排位名次可以装逼,有些人需要靠游戏挣钱,有些人喜欢买角色买皮肤追周边。客观存在的。但绝大多数还是因为游戏体验才来的。
下棋也是一样的,你总不能说这AI出来大家都不下了吧?画画AI出来普通人都别学画画了吧?
这就是好奇心。它决定了一个东西对你来说到底是不是个事。
当然,好奇心并不是可以随便培养的。所以我们讲另一个概念,情绪。
情绪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啊,它就是第二步的压力传导。
很多时候对于不同的人调节能力不是相同的。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能力,即使一件事对他们来说压力是相同的,但是能力强的人能把十分压力变为五分,而能力一般的十分那就是十分,所以,想要提高抗压能力,提高做事情的能力很重要。
第三步,就是最终体现。
最终体现也就是你的抗压能力上限。看来第二步,有些人理所当然会觉得能力强就完事了,不需要其他的了。
但有能力强的人有些是玻璃心的,可能他的抗压上限只有10分,来两件10分的事压力减半后就达到他的抗压上限了;但是有的人可能他能力差,10分的事到他头上就是20分,但是由于他大心脏,它的抗压能力有100分,也就是说他能扛五件10分的事。
转化完后,前者表面10分实际上限20分,后者表面100分实际50分。
这关键是什么呢?
大心脏嘛。
有人说了大心脏就是能那么多事一起干吗,那当然不是,要是很多事能一起干这就叫多线程了。
大心脏本质上是处变不惊的能力。
我们遇到压力很多时候当然是难以避免的,也会产生负面情绪。这时候我们要思考一件事,自己的能力有多少,这些事情我要雨露均沾有所规划争取尽善尽美,还是壮士断腕,舍弃掉一部分,把其中一些做好就行了。
大多数时候资源如时间、金钱和情绪(常规叫法是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一定客观地无法完美处理好所有的事。要么完美地处理一部分,要么就是把瑕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不管怎么说,你都要接受放弃一部分抑或是瑕疵的事实。
在了解事实之后你要审视自己,明白一件事,你想要缓解的压力,究竟是不想接受失败的事实还是不想要有负面情绪。
如果不想接受失败的事实,两种办法:一是提升能力,让气球的材质更加有韧性;二是减少自己需要做的事,把气多放一点。
不想要有负面情绪,那就需要自我调适,以及找心理或是精神科医生。这一步体现为破罐子破摔,只要你觉得自己已经破了,那再破个洞也不会跑更多的气。
那气不是早就跑完了嘛,哪来的气呢?
这时有人就说了,刚才不还说气球在空中,什么情况?
因为气球背后没碰着东西嘛,有退路的呀!
你压着气球它可以飘走,要么逃避责任,要么把事情推给他人,你压了气球,气球又压了空气,结果你不还是压在了空气上面?
除非你的速度够快,大于气球往后飘的速度,或者预先把气球的退路堵死。
方法是很多的,但是怎么做,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