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思路:免疫调控

免疫调控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免疫反应过程中,通过各种调控机制来保持免疫平衡状态,以及恢复正常免疫应答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细胞、信号分子和细胞因子等因素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免疫调控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例如,通过对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细致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调控机制。同时,免疫调控在肿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研究人员通过抑制特定的免疫抑制因子,增强T细胞杀伤能力,从而有效治疗某些恶性肿瘤。
总之,免疫调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研究领域,对于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及开发新的免疫治疗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以免疫调控为对象的项目比例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


今天小云为大家带来几篇近期发表的高分文献的研究思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小云,小云致力于为大家传送科研热点~
第一篇 IF=40.523

主要内容:
实体肿瘤对免疫疗法的反应有限。与实体肿瘤相比,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对免疫疗法的反应率明显更高。在几种微环境和生物学差异中,独特的免疫调节分子的差异表达对血癌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作用。SLAMF7的自配体受体,是促进机体先天免疫细胞检测和吞噬癌细胞的关键分子,几乎只在血液病肿瘤的细胞表面表达,而不在实体肿瘤上表达。本研究展示了一种双特异性纳米生物偶联物,它能够在实体肿瘤表面修饰SLAMF7,诱导强大的吞噬作用,并激活吞噬细胞环鸟苷单磷酸腺苷单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途径,使肿瘤对免疫检查点封锁敏感。研究结果支持使用纳米佐剂来提高实体肿瘤免疫治疗有效性的免疫转换策略。

第二篇 IF=38.585

主要内容:
缺少T细胞浸润是癌症有效免疫治疗的主要障碍。相反,肿瘤相关的三级淋巴样结构(TA-TLLSs)的形成是针对癌症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局部部位,与良好的预后相关,最近在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应答的患者中检测到它们。然而,这些淋巴样聚集体是如何形成的仍然知之甚少。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学、内皮细胞定位和功能多重免疫谱分析,作者证明了抗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疗法通过淋巴素/淋巴素β受体(LT/LTβR)信号诱导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向炎症性高内皮小静脉(HEVs)的转分化。反过来,肿瘤HEVs促进肿瘤内淋巴细胞内流,并培养PD1-和PD1+TCF1+ CD8 T细胞祖细胞的容性淋巴细胞龛,这些祖细胞分化为GrzB+PD1+ CD8 T效应细胞。肿瘤HEV需要持续的CD8和NK细胞来源的信号,表明肿瘤HEV维持是由适应性免疫系统通过前馈回路形成的。

第三篇 IF=38.585

主要内容:
淋巴细胞进入肿瘤是抗肿瘤免疫和有效免疫治疗的关键。作者在小鼠模型中发现,肿瘤相关的高内皮小静脉(TA-HEVs)是淋巴细胞在基线和抗PD-1/抗CTLA-4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后进入肿瘤的主要部位。TA-HEV内皮细胞(TA-HECs)来源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共表达MECA-79+ HEV唾液分泌素和E/P选择素,并与各种T细胞亚群的归巢和浸润有关。活体显微镜进一步显示TA-HEV是淋巴细胞阻滞和外渗到ICB治疗肿瘤的主要部位。增加TA-HEC频率和成熟度可增加肿瘤浸润性干细胞样CD8+ T细胞的比例,并改善ICB的疗效。对93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活检分析表明,TA-HEV可预测抗PD-1/抗CTLA-4联合治疗后的疗效和生存率更高。这些研究为癌症免疫和免疫治疗中淋巴细胞运输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第四篇 IF=17.694

主要内容:
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 (DNMT1)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当与癌症免疫疗法配对时。本研究探讨了DNMT1在雌性小鼠肿瘤血管中的免疫调节功能。内皮细胞(ECs)中的Dnmt1缺失会损害肿瘤生长,同时引发细胞因子驱动的细胞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这些趋化因子对CD8+ T细胞在脉管系统中的运输至关重要;因此,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的效果增强。作者发现促血管生成因子FGF2促进ERK介导的DNMT1磷酸化和核易位,从而抑制ECs中趋化因子Cxcl9/Cxcl10的转录。在ECs中靶向DNMT1可减少增殖,但增加Th1趋化因子的产生和CD8+ T细胞的外渗,提示DNMT1可调节肿瘤的免疫失能血管系统。本研究与临床前观察结果一致,药理学上破坏DNMT1可以增强ICB的活性,但表明一种被认为是针对癌细胞的表观遗传通路也在肿瘤血管系统中起作用。

第五篇 IF=12.067

主要内容:
STING体内平衡的精确调控对其抗病毒功能至关重要。翻译后修饰,特别是泛素化,对STING稳态的调节非常重要。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TING是如何降解的,但对其维持知之甚少。在这里,作者发现UFM1特异性连接酶UFL1通过维持独立于UFMylation的STING表达来促进先天免疫反应。机制上,UFL1抑制TRIM29与STING相互作用,从而减少其在K338/K347/K370位点的泛素化和随后的蛋白酶体降解。DNA病毒感染降低了UFL1的表达,可能促进了STING的降解,促进了病毒的扩增。本研究确定了UFL1是维持STING稳定性和抗病毒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并为DNA病毒免疫逃逸的机制解释提供了新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