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躺平玩音乐有错吗?富哥刘正风的困境。【笑傲江湖】03

西岳华山派,暗喻儒家,门派弟子都是一副书生打扮,连掌门都叫君子剑。
中岳嵩山派,暗喻法家,左冷禅这人简直就是个商鞅再世,重功利而轻仁义,拿着盟主令旗到处乱挥,最后作法自毙。
东岳泰山派,暗喻道家,创始人叫东灵道长,底下一堆这“子”那“子”。
北岳恒山派,佛家代表,金庸在这里很聪明的将其弟子写成了尼姑而非和尚,避免了与少林的角色重叠。
南岳衡山派,这个最特别,由于历史发展到小说所暗指的明代时,墨家、阴阳家等思想已经几乎绝迹了,所以衡山派更突出了隐士的属性,成为了一个专门代表隐逸思想门派。
又是五派、又代表五家,而相比于《射雕英雄传》那个远在漠北的大汗,《笑傲江湖》中各派联合的需求似乎更为迫切——日月神教已经快打上门来了。所以这五家虽然思想相去甚远,但却要强装“同气连枝”,结成联盟一致对外。
问题是,以哪一派(哪一家的思想)为首呢?
首先站出来挑头的,当然是华山派,毕竟“独尊儒术”么。
但华山派所代表的这个儒家,已经不是洪七公所代表的那个儒家了。
孟子给儒家打了一个胎毒:说什么事儿都要先分个“君子”和“小人”,然后看人论是非。而明清时代,这个胎毒彻底劣化为了党争,儒生们完全忘记了孔夫子“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的教诲,忙着玩“不群”的党争游戏。最终在无休止的内斗中自我消耗。反而更有利于皇权玩弄党争,执行其“外儒内法”、“名儒实法”的专制统治。
表现在小说中,就是嵩山派利用华山派的剑气二宗互斗,夺了五岳盟主之位。
而小说一开篇,就写了嵩山派借刘正风结交曲洋一事对着衡山派大开杀戒,将衡山派几乎灭门。
初读小说时,我也不太理解——何必呢?想杀人立威,就杀刘正风这么一个泰斗级的人物还不够么,为什么要这么大开杀戒、自伤元气?
但仔细一想,你会觉得金庸这么写是有深意的:历史上的法家和深得其道的“大有为之君”们最喜欢杀的,就是隐士。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对待隐士,就有几个非常骇人听闻的故事:
当时苏州有两个超级人才,一个叫姚淑润、一个叫王谔,两个人都是博学鸿儒,但不太想做官。朱元璋请他们出山,两个人找了一堆理由,说自己没参加科举,当官于理不合之类的。朱元璋三请不动,立刻凶相毕露,下旨将两人处死、抄家,并定下了那条著名的“皇明祖训”:“寰中士夫有不为君用者,诛其身而没其家”。
该案之后,有隐士学聪明了,广西夏伯启叔侄两人,也是饱读诗书,朱元璋也是再三去请。叔侄俩不想当官(朱元璋那官,谁愿当啊,工资低还动辄挨砍)但又想保命,怎么办呢?只能自断一指——我们已经是废人了,皇上你应该饶过我们了吧。没想到朱元璋的反应更加暴烈,直接把两个人绑来,指着鼻子将其破口大骂了一通,然后枭首、株连、抄家、子女充没军中为奴。简直就是左冷禅对待刘正风的翻版。
或者确切的说,金庸的小说其实是真实历史的翻版。夏伯启为躲朱元璋,想去江湖;刘正风为躲左冷禅,想进朝堂,结果俩人都没躲掉。
朱元璋这样的皇帝为什么这么痛恨隐士?是因为他求贤若渴吗?
恰恰相反,是因为朱元璋自己就起于江湖。他非常清楚地了解江湖上那些隐士的威力:他们就是一群未表明立场的不稳定因素,天下太平还好,一旦出点乱子,可能掀起滔天巨浪。
所以为了皇权的安稳,必须要求隐士效忠,或者干脆灭掉——“卿不死,孤不安。”说白了就这么点事儿。
其实朱元璋自己也说的很清楚,他下诏说:“元以宽仁而失天下,而朕需以刚猛济之。”
执行种族压迫的元朝有什么宽仁可言呢?说白了无非统治结构太过粗疏,在江湖上放置了太多隐士,导致一遇天灾人祸,朝廷无法管控的力量太大。
所以,必须逼江湖人士表态、不许归隐,这是明清两朝统治者的一贯逻辑,也是皇权社会发展到极致的必然终点。
所以法家的韩非子确实是个聪明人,他早两千年以前就看到了,商鞅定的那套规矩发展到最后,是必须清除掉社会中所有想要游离于体系之外的人。
《五蠹》当中明确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笔杆子和枪杆子掌握在这些体制外者手中都是危险的。
不仅如此,他还扩大了“黑名单”: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谈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儒家(学者)、纵横家(言谈者)、侠客(带剑者)、难民(患御者)、商人,在法家看来都是必须要踩死的臭虫。国家最好彻底消灭庙堂之外的江湖,让不愿意表态效忠君王的人隐无可隐。最好再“利出一孔”,让不跟皇上走的人都没饭吃。
这个“反乌托邦”在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后,在《笑傲江湖》的世界里终于达成了,所以风清扬这样在江湖中已经无处容身的“归隐者”不逃,他难道想当刘正风第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