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载人航天公开招标,谁说中国不会出马斯克?
中国航天事业重大变动,国内民营太空公司将迎来春天。天舟六号刚刚发射完毕,5月16日,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征集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的公告》,征集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如果方案经过验证是可靠的,将会采购服务。也就是说国家出钱,请民营太空公司“跑出租”,往返空间站和地面运输货物。政策扶持有了,中国会不会也能出现马斯克这样的人和spaceX这样的太空公司呢?

众所周知,航空领域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基本上只有国家才有足够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持续性投入。尤其是在我国,航空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国家队完成的。然而这一次,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公告,着实是一项重大政策调整。

这次的方案征集是征集地球与空间站之间往返货物运输的方案,也就是说,你先交个PPT报告,分析可行性、关键技术原理、研制流程、火箭发射方案、经费预算等等,然后载人办再论证研究一下这个方案是不是可靠,经过技术验证,如果可靠,就会给你经费,叫你来搞这个太空运输。

这个模式,大家似曾相识吧?对,美国宇航局就是这么干的,马斯克是最大承包商。

这种模式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首次尝试向民营企业采购航天服务。目的除了降低空间运输成本以外,就是要鼓励商业航天发展,能让国内涌现出一批马斯克式的人物,扶持一批类似spaceX这样的强大太空公司。
美国这一航天服务采购模式开始于2006年,方式也很简单,就是设立一个航天项目,公开招标,投标人带方案竞标,中标了后获取政府资金开始执行。虽然方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过程比较严谨。美国宇航局给项目进度划出了严格时间节点,不管你遇到啥技术障碍或者资金问题,宇航局按节点验收,按节点付款,一个节点延迟,后面的活你也不用干了,立即换公司。
目前,美国两大承包商,马斯克的spaceX,猎鹰9号火箭,龙飞船,已经长年累月在给美国宇航局打工,不仅拉货,还送人。2020年 5月31日,马斯克用猎鹰9号火箭搭载龙飞船,将美国两名宇航员送上太空, SpaceX成全球第一个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民营太空公司。
还有一家,实力也是非常雄厚,那就是美国轨道科学,他们的天鹅座至今还在承担着往返地球和空间站货物运输的任务。只是名气没有马斯克大,其实价格也比较低廉。

像SpaceX和轨道科学这样的民营太空公司,技术实力比地球上绝大部分国家都要强,这也是国家政策扶持的结果。而如今,我们也要借鉴这一模式了。
那么,国内的民营太空公司会不会出现SpaceX这样强大的公司呢?
早在2014年,国家发文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当年,第一家民营火箭公司翎客航天创立。到目前为止,国内商业航天公司已经超过百家。主营业务为卫星研制和火箭研制发射。还有一些针对太空观测、空间研究、太空采矿方面的研究型企业。
在这两方面,国内航天公司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卫星研制已经成为一部分航天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运载工具方面,很多公司都在紧锣密鼓研制自己的运载工具,不少公司已经进入发动机试车阶段。2019年,星级荣耀公司研发的“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国内航天公司具备了空间运输能力。
目前,国内实力比较雄厚的商业航天公司就是星级荣耀、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河动力。这些公司在自己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火箭,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火箭。
但目前我们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跟美国比,主要是多而不强。我们的商业航天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目前只有几家公司通过商业卫星发射解决了生存能力,其余很多公司还是依赖资本市场融资。
其次,技术七点比较低,先进技术储备不足。很多公司还在苦心钻研固体火箭技术。应用场景少,只能完成一些小卫星发射。另外,在重复利用和可回收航天器方面,国内企业尽管已经在尝试,但是还是难有突破。
而国家通过项目带团队,正好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两个问题。既让有实力的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又通过项目执行提高了科研实力。
根据方案,要求竞标公司的方案,货物运输成本不大于1.2亿元/吨。这个报价是高于国家队的单价的,利润空间足够。看来国家是要下血本扶持商业航天了。
这条路一旦走顺了,不仅仅是空间站和地球之间的货物运输,包括发射飞船、星球探索、太空采矿等各种太空探索活动都可以走这条路。
相信我们很快也会出现中国的马斯克,中国的Spac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