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牙医何振华:牙齿龋病是什么意思?口腔科常见十大疾病
龋病,它是一种很常见的牙体硬组织疾病。龋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口腔疾病。我国古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都认为龋齿是由于牙齿被虫子腐蚀而造成的。这是限于当时的条件所造成的错误认识。自公元前2世纪至现代对龋齿的认识有很多学说,有化学细菌学说、蛋白分解学说、蛋白分解⁃螯合学说、糖原学说、四联因素论等。目前公认的多为四联因素论。它指出龋齿的发病与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大因素有关,按龋病在牙齿上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邻面龋和窝沟龋。
按龋洞的深浅又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浅龋因蛀洞较浅而得名,治疗相对简单,只需要去除洞内龋坏腐败感染物,然后用补牙材料充填补起来就可以。
中龋、深龋相比浅龋洞深一些,到达牙本质层,治疗稍复杂一些。去除洞内腐败感染物之后,需要先进行垫底,隔绝外界冷热传导到牙神经引起的不适反应,然后用充填材料补起来。
餐间吃甜食最容易导致龋齿。吃甜食的频率对龋齿的发生比吃甜食的量更重要,甜食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越长,龋坏的可能性越大。致龋力:液体小于固体,非黏性小于黏性。

口腔科常见十大疾病
一、楔状缺损
牙颈部发生凹陷性缺损,或牙齿上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这些缺损类似于楔子形,所以称为楔状缺损。这些缺损常见于前磨牙或前牙。发生楔状缺损的原因,可以综合如下:
1、前磨牙和前牙位于牙弓突出的区域,很容易受损伤,如长期刷牙磨损,可形成楔状缺损。
2、与酸性物质腐蚀有关。
3、与牙颈部的结构有关。前磨牙位于牙弓的突出区域,因此,刷牙时损伤较严重。牙龈沟内酸性渗出物,唇、颊腺的酸性分泌物、牙釉质与牙骨质邻接不好等原因,最容易发生牙本质外露而造成楔状损伤。
楔状缺损的治疗多采用充填方法,重度楔形缺损出现牙髓炎症状时,需做牙髓治疗后再充填缺损。楔形缺损的预防是改变刷牙方法,纠正横向刷牙,提倡巴氏刷牙法刷牙。选择牙刷以刷毛硬度适中的牙刷为宜。

二、牙齿过敏症
牙齿过敏症俗称“倒牙”。易过敏的牙齿不能接触冷、热、酸、甜性食物;严重过敏时,还不能咀嚼较硬的食物。过敏的牙齿可以是一个牙或多个牙,可以是一侧磨牙,也可以是两侧牙齿。一般发生在磨牙的咬合面、前磨牙或前牙的牙颈部和下前牙的切缘。发生咬合面和切缘过敏与咀嚼食物和切割食物有关;牙颈部过敏与刷牙刺激有关。
发生咬合面过敏的原因是:①与咀嚼习惯有关,习惯于单侧咀嚼食物,使该侧牙齿磨耗较多。②与饮食种类有关,如喜欢吃比较硬的食物,如油炸类、烤烙类、油煎类等食物。
对牙齿过敏的治疗称为牙齿脱敏疗法。具有脱敏作用的药物有氟化钠甘油液、硝酸银、麝香草酚、甲醛甲酚(F.C)等。市场上销售的牙膏种类很多,如脱敏牙膏或防酸牙膏等。家庭生活中具有脱敏作用的食物有生大蒜、生茶叶、生核桃皮等。使用以上脱敏药物或食物既方便、经济,又可达到效果。

三、四环素牙
四环素类药物属广谱抗生素,曾广泛用于临床。1950年,人们发现四环素类药物可使牙着色,并导致牙釉质发育不全。在少儿期牙齿处在生长发育的矿化期,四环素分子可与牙体组织内的钙结合,形成极稳定的螯合物,沉积于牙体组织中,使牙着色。由于羟基磷灰石晶体的表面积在牙本质中远大于在牙釉质,因此着色主要发生在牙本质中。着色牙齿初呈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呈现黄色荧光,之后颜色逐渐加深。由于阳光的催化作用,切牙唇面首先变暗,而后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黄色。不同种类的四环素类药物可使牙齿染上不同颜色,例如地美环素(去甲金毒素)使牙齿呈黄色,金霉素使牙呈灰棕色,土霉素使牙齿呈浅黄色。因此恒牙替换牙前,牙齿处于生长钙化期,应避免使用四环素、土霉素类药物。

四、氟斑牙
又称斑釉,与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有关。严重影响健康、美观,对患者造成了心理上的负担和伤害。
氟本身对牙齿具有双重作用。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产生氟斑牙,过低则形成龋齿,当饮水含氟量为1×10-6时,既有防龋作用,又不致形成氟斑牙。

五、牙髓炎
牙髓炎多由感染引起,主要感染源来自深龋,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难以忍受的疼痛,冷热酸甜均会刺激疼痛加剧。

六、根尖周病
根尖周病是指根尖周围组织的炎性病变。多由于牙髓病继发所引起。此外,过深的牙周袋也可引起根尖周炎。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两类。牙齿多表现为死髓牙、变色,对温度刺激无感觉,持续性钝痛,叩击痛明显,咀嚼疼痛,有牙浮动感或牙齿松动。颌下区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全身症状可有发热,牙X线片可见根尖骨质破坏。

七、牙周组织疾病
牙周组织是牙齿的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它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
1、牙龈炎(缘龈炎):牙龈炎是发生于牙龈缘及龈乳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又可分为牙龈炎和牙龈肥大两类。牙龈炎多由牙齿清洁不到位引起,表现为刷牙或咀嚼食物时牙龈出血,龈缘充血呈红色或暗红色,牙龈水肿、光亮,少数病例有自发性出血或口臭。牙龈肥大者主要表现是龈缘及龈乳头肥厚、增大。
2、牙周病:一般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a.表现为牙龈炎症病变,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牙龈发红、探诊时出血。b.牙周袋,牙龈与牙根面失去贴附关系,分离并形成袋状。c.牙槽骨的吸收和破坏。d.牙松动和移位。以上四大症状是牙周病的典型症状。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牙齿松动和牙龈出血以及牙石附着、口臭等。引起牙周病的因素很多,全身健康状况差,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都与牙周病的发病有关,而牙齿表面的软垢牙菌斑(细菌团)和牙石,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是口腔主要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在我国的患病率更居龋病之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牙周病,尤其是牙周炎更将成为突出的保健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人的十项标准中,第8条为“牙齿无洞,无疼痛,牙龈不流血”,要达到此项标准,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八、食物嵌塞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吃完饭以后,总有些食物容易嵌塞到牙缝里面,感到很不舒服,必须用牙签剔出来才行,尤其是中老年人,几乎每顿饭后都要剔牙。塞牙究竟是不是病?用牙签好不好?要不要治疗呢?
食物嵌塞不能算作疾病,而是口腔功能的不协调、咬合关系不良的表现,也是造成牙龈炎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它对牙齿的危害却是很大的,往往因为长期塞牙而易使牙齿移位、松动或脱落,所以不应该忽视不管,应当及时就医,解除嵌塞带来的痛苦及危害。
嵌塞是由于食物被强大咀嚼压力挤压到牙间隙内,而且多为一些蔬菜纤维或瘦肉纤维等坚韧的物质,能产生很大压挤力量,使人感觉很不舒服,塞挤得很紧,不易取出来,必须用牙签等工具慢慢挑剔才能出来。因其压力很大,长时间嵌塞压挤往往引起牙槽骨的破坏吸收,使牙根逐渐外露,并发生慢性炎症。
在正常人口腔中的牙齿排列整齐,牙与牙之间紧密接触,是不会发生塞牙的。到中年以后,由于牙齿磨损太多,和不断地生理萌出移位,或者因各种疾病的侵害,牙齿接触点松弛,就容易发生异物嵌入;有的则因为牙齿磨损,造成咬合压力的不平衡,咀嚼时牙齿向压力较强的方向倾斜,使牙齿的接触不好,食物被压入牙间,不能脱出,并造成嵌塞压力,这是最多见的嵌塞因素,危害也最大,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以前,临床上解决食物嵌塞的办法不多,现今,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发展,牙科的精密工艺,如嵌体、修复套冠等手法可帮您轻松解决。

九、牙隐裂
牙齿的隐形杀手,是牙科第三大常见病。牙隐裂又称不完全牙裂或牙微裂,常不易发现。隐裂深入到牙齿内部导致牙齿敏感、疼痛,最终可引起牙齿裂开并造成牙缺失。咬合创伤力是诱发因素,应及早治疗并加冠修复。

十、夜磨牙
有些青少年,晚间睡觉时会发出“嘎嘎”的磨牙声,俗称“夜磨牙”。它的危害很大,可导致牙齿磨损,继而产生疼痛症状。长期“夜磨牙”还可能会破坏牙周组织而导致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移位。夜磨牙患者常会感到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疲劳或疼痛。口垫对夜磨牙患者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对因治疗。
引起夜磨牙的原因很多,其中心理因素与局部因素占有重要地位,情绪紧张是夜磨牙最常见的发病因素。惧怕、愤怒、敌对、抵触及其他情绪因素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表现时,就会隐藏在潜意识中,周期性地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磨牙症就是表现之一。所以消除情绪紧张,形成乐观豁达的心态,能有效预防“磨牙症”的发生。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等也可能成为磨牙症的发病因素。积极防治这些原发疾病是治疗“夜磨牙”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