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吃喝:你节俭,我豪夺,最爱钱家族的众生相

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今人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从古至今,钱都让人又爱又恨,又悲又喜。为了钱,有人机关算尽,有人巧取豪夺,当然更多的如我等寻常百姓,唯有日复一日辛苦上班,营营役役地挣点工资。
《儒林外史》描写众多中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的生活,他们大多都不富裕,时常受困于没钱——范进没钱去赶考,匡超人没钱回家,倪霜峰没钱养家糊口,不得不卖掉一个又一个亲生儿子……相比之下,属于士绅阶层的严氏家族,却着实有些家底。然而这个家族却是人人爱钱,为了钱,他们各有各的算计,各有各的精彩表现,堪称是《儒林外史》中最爱钱的家族。
广东高要县有两个亲兄弟,分别是作为监生的严致和(严监生)与作为贡生的严致中(严贡生)。他们分家时各得一份田地家产,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严监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万银子”,是远近少有的大富之家。严监生的钱财除了靠辛苦经营之外,还处处省吃俭用,无所不用其极。一家人一年到头,连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时常3岁的小儿子馋肉吃了,就到熟食店买四个钱的肉哄哄他。严监生的妻子王氏与丈夫一样,也是处处节省,死后被发现床顶上还藏着五百两银子。严监生临终前更是上演了经典一幕,伸着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眼,原来是操心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这才点了一下头,把手垂下,放心死去……严监生夫妇用节俭至极的方式爱钱敛财。

严监生还有个妾赵氏,是他3岁儿子的生母。眼看正妻王氏病重,赵氏便殷勤地侍奉汤药,刻意讨好。又故意在王氏面前哭泣,可怜巴巴地说,王氏一旦去世,老爷再娶正妻,自己母子没有好日子过。后来更是故意焚香祈祷,要以身相代王氏去死。王氏一时感动,便试探着说了一句“何不向你爷说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个填房?”
赵氏一听,立刻擦干眼泪,将严监生请来,敲定了这个承诺。随后,便怂恿严监生贿赂王氏的两个兄弟王德王仁,在王氏生命垂危之时操办婚礼。“扶正”后又时常给王家两兄弟、严贡生送钱,希望他们承认自己的身份。无奈在严监生和儿子相继死去后,严贡生翻脸无情,不再承认她正妻的身份,不得不与之展开了一场争产大战。最终,赵氏只得了三成家产……赵氏用做低伏小、讨好强势者来爱钱敛财。
相比弟弟一家的省吃俭用,严贡生却是过得恣意快活。他用钱结交有钱有用的范进、张静斋等人,对于无钱无势的寻常百姓却是百般霸凌。

他家的小猪走到王小二家,人家给送来,却说什么也不要,非要八个钱卖给人家不可;等到小猪长成了大猪,再错走回严家后,便霸占不还,还打伤了来讨要的王大的腿;坐船回家路上,故意将云片糕放在甲板上,引来船家吃完,就此讹诈船家,赖下了12两银子的船钱;弟弟严监生和儿子相继去世,他翻脸不再承认赵氏的正妻身份(此前已经承认了),要霸占弟弟家的财产。赵氏告状官府,知县和府尹都不支持他,严贡生竟然跑到京城,拐弯抹角地托关系,最终得到了弟弟家的七分家产……严贡生用巧取豪夺,坑蒙拐骗的方式爱钱敛财。
王德王仁兄弟是严监生妻子王氏的兄弟,他们都是秀才,时常来姐夫严监生家里混吃混喝。他们没有亲情是非,欺软怕硬,见钱眼开。严监生想要将赵氏“扶正”,王德王仁不同意,可一旦拿出二百两银子,二位立刻就义形于色地竭力支持起来,并主动替他们操办婚礼,完全不在意病危的亲妹妹。

赵氏扶正后,对他们百般奉承讨好,时常送钱送物。可当赵氏儿子死去,严贡生来争夺家产时,这二位竟是“坐着就像泥塑木雕一般”,根本不肯帮赵氏说一句话……王氏兄弟用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的方式爱钱敛财。
这就是严氏家族的众生相,他们方式手段不同,却是人人爱钱,个个贪财。一家人少有亲情,全都勾心斗角、明争暗夺,将爱钱敛财的方式手段演绎到极致。辛苦劳作、省吃俭用的严监生夫妇早早去世,而有处心积虑的赵氏、巧取豪夺的严贡生、欺软怕硬的王氏兄弟却各有收获。
命运固然残酷不公,却也是真实真切的人生。善恶有报虽然是人生至理,可具体到个人命运之时,仍然各有不同。愿我们坚守爱与善的,也懂得一份通透与智慧,努力过好自己的无悔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