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3-3-1-2)——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结构

2023-01-29 12:44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3-1-2 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 Humanist Existentialism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结构(萨特版本自在存在、自为存在)

代表人物:萨特《存在与虚无》

颠覆了谢林-黑格尔体系,其关键点在于【虚无】的发生学机制,海德格尔、萨特都是在自己的本体论中设立辩证张力①,都依赖于晚期谢林的【收缩】(这种辩证法要能够转起来,都需要有【虚无】)。————①海德格尔辩证法体系是靠把【存在】做成谢林的【Sein】,导向存在与虚无的辩证法。萨特也是一样,他意识到人作为【此在】,他的本体论样态首先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意识】②(人的自由是一个【无知的自由】①,它可以免于符号学等级制的束缚,所以它才可以成为一种【原初意志】,在前本体论上(绝对者内部的)打破绝对的、内在的、僵化的符号学、理念等级制)。

○①对于绝对者【主体化】之后,有一个【主体】作为中介时,就表达为【无知的自由】,所以无知是一个本体性的力量。【主体的无知】就代表了【绝对者的自由】,铺设出来的世界结构会怎样,绝对者也不知道(还未达到历史性维度)。(原文:主体不知道自己的【世界化样态】是怎样的,不知道人与世界关系的发生学机制,不知道【原初意志】如何铺设【符号学等级制】。)————所以萨特的【辩证法起源】是:【虚无(先验主体性)+存在(定位、自给予性)→此在】。【虚无(此在)】从【主体问题意识】而来①,所以【主体意识核心】是【不可定位的意识】②。

⊙①现象学要为自己奠基,就要搞清:为什么现象学会成为一种【问题意识】?【自给予性】为什么会问问题?是因为有空隙、虚无,萨特就将【虚无】做入了存在论,【虚无】=【主体的无知】=“绝对者可以不存在的自由(可能性)①”。————①萨特在此的依据是斯宾诺莎式的:实体(太一、绝对者)的所有modes 模态(符号等级制)加在一起还是小于实体本身的。实体最终还有一种【决定】的自由,祂可以决定自己存在还是不存在。(晚期谢林【元根据(收缩力、存在本身、不会被定为、不会被符号系统俘获,它就是符号系统的发生、显现、铺设的动力)】比绝对者的实存更强。拉康派:【无意识(原初决断、非时间的在场)】。)

⊙②萨特把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自我极】,用谢林、斯宾诺莎的方式,将其辩证化了。对于萨特来说,【自我极】是不可定位的,由于它不可定为,所以它往往是【无知地被意识到的】。————栗子:手,是可被定为的,可在一个等级制的本质关系(符号网络、时空关系、爱欲辩证、目的论)中被定位。外部现实总是可定位的,而【主体意识】无法被定位,所以主体才有【自欺】的可能性,通过【自欺辩证法】②,主体就可以从【自在存在】走向【自为存在】①。

▪①【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非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意义(但最终他们都是黑格尔主义的),此处他们都是【意向性】。

★1、黑格尔版本:

♥【自在存在】是【为他存在】,【自在存在】的规定性不是自己给自己设立的,是凭空冒出来的,问题意识无法朝向自己,没有通过精神的自我认识,是软弱的。

♥【自为存在】是【自己设立自己的存在】,通过【绝对知识】主体化(理所当然的本体论结构,绝对精神每一个环节都是主体化的),发现所有【自在存在】都在意识之中,都在为他自己而存在,是更强有力的。(对应【自给予性】,自给予了意识的明证性)

★2、萨特版本:

♥【自在存在】是一种先验自我学中的、自给予性的、不反思的【意向性】。【自在存在】是一种【主体化】了的【自为存在】,但他拒绝给【绝对者】做【主体性(绝对者自我认识)】的中介。————Belike 老妈做了一盘菜让你试,儿子知道难吃,拒绝做小白鼠。

♥而【自为存在】是一种明确的、伴随问题意识(悬置、否定性力量)的无根的【意向性】。【自为存在】意味着可以随时把意识考察的对象【去符号化】(从符号网络中抽出)。————再进一步主体还有【为他存在】,与他者并列、共在。(3-1-4-2)

♥【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结合起来,就是人的【此在】,自我的存在方式。

▪②【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之间的跨度、中介,就是【自欺辩证法】,【自欺】=【真诚】,真诚地成为【符号秩序】中的【僵死的本质(本质=符号系统任命,符号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在存在主义中是个垃圾词)】

————所以萨特的【存在主义】最终是【人道主义】,它意味着:人的本质就是没有本质,或者说,人可以自己欺骗自己有一个本质。(Belike 我是一个好人!越是真诚地为自己任命,就越是在欺骗自己。)【人没有一个充满先验理念、价值的形而上学世界中的“人性”的“本质”来束缚他】

♥存在 Existence 的 Exist 意味着存在必然超出符号秩序、等级制、身份分类表。因为【原初问题意识】就是对这三种东西的发问。这是一种极端的自由主义。

♥【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认为【存在 Existence】和【实存/生存 Being】是一回事,因为中间有【先验现象学】支撑。(但萨特没有思考本质(理念等级制)的发生学问题)————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是一种【存在论错误】,萨特把【存在】与【存在者】搞混了,可以说【此在】之为此在的样态是【生存(烦)】。(本质从本有而来)

○②人对于【原初问题意识】:【中介】和它所中介的【绝对者】之间的关系。世界是【观念论主体】对【绝对者】的【等级制秩序】内秉的【中介】。


●人道主义:我思故我在,其中的“我”永远是分裂的,分裂为“我”(自为存在)和“他”(自在存在)。所以主体性一开始就是【和他人共在】,萨特的存在主义不是一个反他人的唯我论(1-3小布唯我论)。

○所以【共在】不意味着【沉沦】,【共在】意味着主体的自由在通过【存在】设立新的【本质】的时候,才有【规范性】,要顾虑到他人,所以才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

⊙这是一种人类对抗【绝对者】的方法:二阶自由,通过自欺设立规范性、新的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

场域论 3

(存在和)虚无② 调和 形而下(超越论/实在论①) VS 形而上(本质)

●①靠【自为意识】的出神状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存在,它们是不受人意识控制的存在。

○萨特构造辩证法时,【自为意识】一定会导向【非定位(书译:非正题)的自我意识】,【自为意识】为了维持主体意识是【非定位】的,它永远要去指向一个【定位的对象意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反映(表征活动、超越论①)】的唯一作用就是:让主体忘记自己是【存在】,因为【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的关系是辩证性的,主体的存在是【存在与虚无的辩证张力】。主体在看自己的时候看不到自己,因为对于主体来说,他的【自在存在】是一种【可恶的他者】、【恐怖的深渊】①。

▪①【他人即深渊】,首先主体的【自在存在】本身就是深渊(内嵌他者性),同时他又能够永远以一种【定位】的方式把握到【对象】。(存在主义高级唯我论,来源于主体内在异质性,主体内在异质性逼主体去攀援一个外部的异质性,来遗忘、避免自己【自在存在】的【问题意识】朝向【自在存在】所产生的创伤、恐惧,这样就会遗忘掉【非定位】的【自我意识】。)

♥区别:【自欺】是符号系统中的,【超越论】是在符号系统发生学中的一个机制。

●②虚无才是主体的真正存在,是一个活的力量,在【虚无(先验)主体性】样态下,永远无法体验到【自在存在】(爱抚现象学可以体验 ×)。

○虚无=无意识


本体论 3

存在② 调和 Facticity 事实性(生存论的时间上的偶然性)① VS 本质(必然性框架的束缚)

●①海德格尔:Facticity是历史性的劣化版。

○主体的【自为存在】想要和【自在存在】发生意向性关系,偶然地攀援于一个【本质】上。

●②这里的存在是有意识地投身其中的,意识能够【定位、决断】,把一个偶然的东西(自为:连续但不确定)【本质化(自在:纳入符号学网络)】

○这里有一个非专题化的【本质发生学】:当主体【自为存在】的【偶然性】被【自欺】①

⊙①此处【自欺】=【存在】,【自欺】协调和【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

▪“我也可以不是”使得每一个人选择成为的【本质】都成了【自欺】,【自欺】就是这样一个活动,带着甩不掉的自由(深渊)。

▪【自欺】使得【自为存在】在时间性中的、不确定状态的【规定性】,可以通过【主体决断】变成【本质】(我就要成为这种人)。


认识论 1

现象学

其实是一个现象学化的辩证法,然后用这个辩证法构造主体性、世界性、他者性、自我异化。


目的论 2

中介 VS 自由/自欺①(真诚)

●拒绝像海德格尔的【此在】一样为【绝对者】做【中介】。

●①【自欺】会被看做对于自由的否认,但又是自由的抉择。(癔症状态,Belike “老师”其实是一个原子化的无业青年的符号位置①,这个人究竟是谁,是不确定的。但人会以一种自欺的方式,【自由地拒绝自由】,然后把存在投身于一个【社会身份的本质】之中,就以这个【本质】为存在。)

○①如果一开始就相信这个【本质】(符号位置)始终存在,这种相信不是出于【事实性】,而是出于【主观必然】,想要逃避自由、痛苦、创伤、存在的无根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

○【自欺】必须不能被意识到,必须由【真诚】来支撑:在攀援【本质】时,外部对象是被【定位】的,而自我是【无定位】的。这时自我的决断其实是【自由地抛弃了自己的自由而限制了自己】,这种自由无法被【指向】,所以它是不会被体验到是自由的,也无法感受到【自欺】。

⊙这个意义上讲,【自欺】是欺骗了自己在欺骗自己,他欺瞒了自己是自由地、中介化地决定了这一点,而不是直接决定。这是一种【对抗中介性】①,它让人直接成为【本质】,让人意识不到自己是自由地抛弃了自己的自由。所以【自欺】反而具有生存论色彩。

▪①萨特用这种主体辩证法来拒斥【中介】,他认为主体可以【无知】。(一阶无知:主体可以不知道天命、本质(可以凭空设定);二阶无知:主体可以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可以直接把某个偶然的东西作为必然。这样一来,中介(一阶无知)就可以中介化自己,直接成为二阶无知(直接性),【自由】真诚地把自己作为【中介】,反而成为了【直接】)

·Belike 我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 我本不知道我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所以我知道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真诚】,我主动地放弃了偶然性(可以不成为老师的事实),直接成为老师,产生了生存论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今天要来讲主义主义的3-3-1-2

那代表人物是萨特

其实还是要接着之前……

因为我们之前讲《存在与虚无》只讲他后面的:身体现象学和他人现象学部分

萨特的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这个《存在与虚无》里面的术语,基本上是……

他跟海德格尔不一样

他基本上是颠覆了黑格尔体系

就是我觉得萨特是颠覆了黑格尔体系的,也是颠覆了谢林-黑格尔体系的

如果我们要说存在主义的谢林-黑格尔体系

它有很重要的……

就是他明确说出来,the something specifically told by him

他明确说出来超出了这两个体系的东西

我把这种存在主义叫做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humanistic existentialism)

就他还是预设了……

他的起点是人道主义

因为关键点在于《存在与虚无》里面讨论虚无的发生学机制

这个虚无的发生学机制和……

其实大家都一样的,套路最终来说都一样,都是晚期谢林

海德格尔、晚期谢林、萨特这里,怎么在自己的本体论里面设立一种辩证张力?

都依赖于晚期谢林所探讨到的收缩运动

我说的再夸张一点,你们要意识到,就是这种辨证法要玩起来都得有无、都得有虚无

那么好了,这个虚无……在黑格尔那边也是的

黑格尔逻辑学里面的存在论一开始……他应该是在后面的这个……

给我想想,黑格尔在耶拿时期就已经搞定了

应该是在量那边、在存在论里面的那个量、纯量当中就已经有收缩了、收缩运动了

原始意志的收缩运动

量这种规定性把自己收缩起来,他不变成一个内在的规定性

是看不见的一个规定性

原始意志收缩运动

在黑格尔那边,我定位到是耶拿时期的逻辑学与形而上学

我记不准

肯定是在耶拿时期逻辑学里面的存在论里面、存在论部分,他已经讨论到这种原始收缩运动

这个是很好找的,你们有意向要去找的就去找一下就行了

然后海德格尔也是一样的,海德格尔的辩证法体系也是依靠……就是把存在做成谢林的sein,然后导向他和虚无的辩证法

萨特其实也是一样的,而且他明确意识到:这个主体性、人作为此在,一开始是一种问题意识

他本质上就是一种问题性的存在,问题意识

他这个起手式和海德尔的此在是一样的

和海德尔在时间概念史……

时间概念史导论里面海德格尔讨论此在

此在的本体论样态就是:他是个问题意识、开放性的问题

问题,就是自由

这个自由是一个无知的自由

这个无知的自由进一步其实就代表一个……就是可以免于符号学等级制束缚的一个自由

无知是一种力量

无知的自由,免于符号学等级制

所以他才可以成为一种原初意志来打破僵化的绝对者内在的符号学等级制秩序

这种原初意志打破……在本体论上,甚至我们可以说在前本体论上僵化的理念等级制、绝对者的内部的理念等级制

因为他不知道

这种无知是绝对者自己的无知

绝对者自己可以无视……绝对者是叫无视自己内部的理念等级制

因为它比他吊

那么对于主体、绝对者的主体化

绝对的主体化了有一个主体作为他的中介时候,就表达为他的无知

无知的自由

无知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本体性的力量

这一串,串过来

你就可以知道所有这些谢林、黑格尔、海德格尔、萨特……

我明确告诉你,萨特是抵达这个水准

否则我不会给他放到三字头的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这本书里面……这本书被我看得封皮都没了

他在这本书里面明确的表达了,就是虚无作为一个问题意识的发生学机制

虚无的起源——第一节拷问29页,很前面的东西,你们看书看不仔细的人就会忘掉,很前面的东西,31页——就是“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的世界化样态会是怎样的,不知道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这么一个发生学……他无知,就是无知

他不知道那个原初意志在铺设符号学等级制的时候怎么铺设的

主体是无知

主体的无知代表着什么?萨特明确说了,主体(人)对于这个原初问题……

原初问题是什么?原初问题就是中介和他所中介的绝对者之关系

还是观念论的范畴

原初问题就是这个

原初问题意识,或者你可以说主体就是这一个原初问题意识

我觉得这是博士生水准的,一般不会跟你讲这么清楚的

主体就是原初问题意识

而这个原初问题意识就是中介……体系的中介和他所中介的绝对者之间的关系

这个绝对者的话,被他中介了,他就是世界

就是他和他所中介的绝对者……也就是说中介、也就是主体和世界的关系

世界是我这个观念论中介对于绝对者的等级制秩序内在、内禀的那个理念等级秩序的一个中介

他等级是环节怎么能变,就是原初问题

我和世界的关系是怎样

那么主体的无知其实代表了绝对者的自由,主体的无知等于绝对者的自由

原初问题里面就是这个关系你铺设出来会怎么铺,就这么简单

你铺设出来的世界结构会怎样的

但是这个问题意识还没有到历史性的一个维度

他还是在这个观念论的框架里面,就还三字头

就是说从智性思辨角度来说,他还停留在三字头

我甚至说海德格尔的从本有而来,我还是要给他三字头,没办法的,因为我觉得……我的观点

这个整个3-3-1,最后收尾3314就是从本有而来

这TN从存在而来

本有就是存在、高级存在,存在升级说

sein升级成seyn

然后最后升级成ereignis

这还是存在的问题

我们前面都讲过了

我老是说我前面讲海德尔的视频

把这些数据我都讲过了呀

为什么就是还有人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我建议你看我的视频从后往前看

否则你看不懂的呀,哥哥

我觉得我讲的这些东西是有博士生水准的

因为你换一个普通的大学里面的教授给你讲

就顶多跟你讲自由、讲意识结构、现象学这些东西

谁给你讲他和观念论的渊源?谁跟你讲他和晚期谢林和海德格尔之间关系的?

没有人会跟你讲的

所以看书看那么细的?我看书看的很细的

就是在萨特这里,它的辩证法起源、它的主体辩证法起源,也就是它虚无呀

要虚无加上存在才能变成自为存在自存在、才能变成自存在、才能变成此在

他才有动力学机制

这两个东西:虚无和存在

你就可以说虚无对应是先验主体性(pure nagetivity的)

存在对应的是……

我甚至可以说存在在海德格尔里面对应现身

但是在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里面存在的话,就是现象学存在

他还不是现身

就是现象学自给予性

虚无从哪里来?从主体作为问题意识来

问题意识实际上是什么?实际上是主体作为中介和绝对之间的一个关系学,问题意识

海德格尔和萨特的起点都是这样的

此在的起点是问题意识

他们都是学现象学出身的

明确一点,现象学首先其实他自己要为自己奠基

首先他要清楚:为什么现象学会成为一种问题意识?

现象学你不是说就自给予性?

你自给予性,你为什么会问问题?

问问题意味着有空隙、有距离、有虚无在里面,这个问题意识

但是萨特是把它做到存在论里面去了

主体作为这个无知主体的无知

主体的问题意识不是对于问题的无知

主体是问题意识

他对于答案是无知的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中介和他所中介的绝对者之关系是有还是无?

主体是无知的

而这种无知在萨特看来就等同于绝对者可以不存在的自由可能性

他那边没用自由

因为自由在他看来是属于人类的

他用的是可能性

绝对者可以不存在的可能性

萨特在这里的依据是斯宾诺莎式的依据

因为在斯宾诺莎那边,实体的所有modes、所有的模态加在一起还是小于实体本身

斯宾诺莎的实体就是那个太一、绝对者、上帝

在斯宾诺莎看来,实体的所有存在形式modes加到一块儿小于实体本身

所以先验框架这些东西,理念世界、理念等级制、形而上学理念等级制加到一起是小于实体的

也就是说在斯宾诺莎那边至少实体还有个最屌的一个作用,就是他是拍板的

就简单来说,它是拍板的

所有的modes相当于秘书、小弟给他做出来的材料

大老板还没拍板

就实体最终他有个自由:拍板意识

他有个自由拍板权

他最终能拍板的是什么?我可以存在或不存在

在萨特看来……他虽然援引了斯宾诺莎这一句作为一个依据

但他的意思还是说:绝对者还有一个最屌的东西,就是他可以决定不存在

这和晚期谢林对于元根据……

比那个上帝之存在的根据,说错了,上帝之实存的根据

那个根据本身比上帝更屌

那个根据是元根据

那这个根据的就是那个原初意志,就是那个收缩、收缩力

你们看过谢林、晚期谢林世界时代的话

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收缩的一个……

他就是存在,写成这样的一个存在(seyn)

对行这样的存在就是存在上帝之为实存着他的根据

就是上帝之实存的根据

就是它的存在,就是上帝的存在

就是存在本身,说错了,seyn

这个存在本身是一个收缩的力量

他是一个非存在者,他自己不会现身

他不会被定位、不会现身

他不会被()

他不会被定位、他不会被符号系统所俘获

这个东西是……因为它是使得符号系统显现的力量、架设铺设的力量

所以它更屌,收缩力

seyn就意味着绝对者自己是可以选择自己存在还是不存在,他更吊

他是最原初的意志、最原初的阶段

在我们……我是拉康派的、我齐泽克、拉康派的

所以我们认为他就是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seyn是无意识、是一个原初自由的决断

而且他始终是铺设在时间性意识的下面的

它是非时间的

无意识体验是非时间的

那他始终以一种不在时间中的方式在场、atemporary方式在场

我觉得这一系列讨论是非常有用的

因为我们讲清楚了萨特立论的一个本体论前提

萨特整个存在与虚无这本……

我们可以说他是现象学,或者说存在有著作的本体论前提就是这个

讲清楚这一点就知道了

就是:主体为什么可以无知?

主体内在结构为什么会有个虚无作为他里面的不可定位的一个意识?

就是主体的意识结构里面的核心、自我核是不可定位的non-positioned conciousness

它是个不可定位的意识

外面朝向的……

就是萨特把胡塞尔的自我集给他做的辩证化了

萨特将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这个自我集给他做成辩证化的了,把它辩证化

它辩证化的时候其实用的是辩证法里面的张力,用的是晚期谢林,或者我就是说斯宾诺莎、就是西欧那些大思想家的体系当中的张力

胡塞尔是拒斥的

胡塞尔蛇皮

胡塞尔小……

胡赛尔是前观念论者、3-1

现象学阶段在我看来是在观念论之前的

但是胡塞尔也很了不起

我扯回来了

就是这个自我集

non-positioned conciousness就是意识、就是意向性

这个关系就是意向性

这边这个是这个ego、就自我集subjective

对于萨特来说,自我集是非定位性的

而且……由于它是非定位性的

实际上它往往是无知的被意识的、无知的被意识到的

外面的这个……比如说具体看我会看我的手、看我的一个物,这个东西是被定位的

被定位在什么里面?

被定位在本质系统里面,被定位在本质等级制里面的、等级制结构里面的、由本质关系所组成那个等级制网络里面的、这是符号网络里面的

物是被定位在这个符号网络里面的

这个手是在一个符号系统里面的

就给他符号系统,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符号系统

物是被定位的positioned、时空定位的

或者它是意义上被定位了、目的论上被定位的,总归他是被定位的

或者爱欲辩证、爱欲经济学上被定位,总归他被定位的

由于自我意识……

就是里面这个东西总是非定位的

外面这个东西总是被定位的

所以主体才有自欺的可能性

然后通过自欺的辩证法才能从自在存在走向自为存在

我们再强调一遍

这里的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已经不是黑格尔逻辑学里面的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

这里的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你可以看成是两种意向性

自在存在更倾向于说是一种先验自我学里面的

他是自给予的意向性self-given那些意向性

自在存在,不反思的、不太具有反思性

而自为存在的话,它是一个明确的、伴随着问题意识的、附随着问题意识的无根的意向性

这个意向性是没根的

也就说你甚至有一种感觉:自为存在是无根之木,自在存在是有根的

其实我要跟你说,这对术语其实你最终发现它是黑格尔主义的

自在存在是有根的

你最终发现他是黑格尔主义的

就是说自为存在为什么是无根的?

就是你要意识到自为存在其实是自为生存、自为主体化的存在、主体化的自为存在

明确有主体化、有问题意识、有原初问题意识的一个自为存在

附随着一个问题意识思维存在

在黑格那边,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这两个东西

自为存在是更吊的、是更有力的

因为他就是……

在黑格尔那边是这样的,不一样的、两边不一样的

但是他们其实最终又是一样的,我们要说一下

这边是萨特的

这个版本是黑格尔

黑格尔那边自在存在其实就是为他存在

自在存在的这个规定性的设立不是自己设立的、不是自己给自己设立规定性

一个规定性不是自己给自己设立的

他就是凭空冒出来,就莫名其妙在那边,那个规定性

就从有无、变、定在

然后发现是个规定性、质

走向质的逻辑

发现自己是规定性

他这个定在是很虚的一个东西

就是他找不到自己的根

或者说他……不是不是

他有他的根

他是没有自我意识的

自在存在作为一个规定性,尚无那种自我朝向的自我意识

就他不是自己设立自己的、他没有自己设立自己

他是被别人设立的

他是为他存在的for other being

自在存在是一个很软弱无力的东西

因为,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没有通过那个精神的自我认识

他没有自己确认自己的存在,没有自己设……

而自为存在是自己设立自己的存在

自为存在For self being

在这里,其实有一过程,就是主体化的过程

主体化要通过绝对知识

这个主体化过程就是发现所有的自在存在都在意识当中

都是为我而存的

都是为他自己而存的

这个东西为他自己

他自己设立自己的存在

就是在自为存在这里,你甚至可以说,他是对应着胡塞尔现象学的自给予性、自给予性给出的那种明证性

如果对应胡塞尔现象学,这个自为存在有最小限度主体化

或者在这里主体化理所当然是一个本体论结构,主体化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本体论结构,在黑格尔那里

绝对精神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主体化的

我话说在这边的,你不相信我靠,那我没什么好说的

那连黑格尔的基本精神都背叛了


那么在黑格尔那边自为存在是更有利的,而且他主体化的

在萨特这边,他也强调自我存在的主体化的这个维度

但是这个主体化由于他是一种存在主义

所以他拒绝给绝对者做中介

存在主义始终的一个主题就是他拒绝为绝对者做主体性中介

也就是说做绝对者自我认识的中介,他拒绝

就是绝对者自己要认识他自己

这个时候拿出来一个有限的凡世当中的主体来做电影观众那种感觉

你就可以理解一个拍电影拍的很难看的人拍了好多片子也没剪,他自个都不想看

那你来看、你来给我看、你来给我做中介、你来帮我体验

但是存在主义就是:

人类过得太惨了

我凭什么给你绝对者给你一个异质性他者做中介

我不想跟你做中介

我不要给你做那二道贩子消化你的那些狗屎

这很好理解,比如说你老妈做了一个菜很难吃,偏让你吃、让你体验一下

他不愿意自己认识他自己

他由你来做他的中介、来认识他

他通过你的那个吃了之后的表情来认识他的菜做的好吃不好吃

那么在萨特这边,他这个主体化的自为存在反而是无根的

黑格尔里面是直接是有根的,反而是更有力的、更强有力的,自为存在

在萨特这里,它是伴随着一种问题意识

也就是伴随着悬置和否定性、悬置和否定的那种力量

那都在虚无里面的环节

悬置,否定的那种力量的一种无根的异向性

他是无根性

就是我可以随时……

自为存在意味着我可以随时随地把事物、把对象、把你意识做所考察那个对象、或者说把你所意向性所说联结的那个意向对象给他去符号化、去本质化

就是把它从他的符号学网络里面抽出来

这个很好理解,什么叫把它从它的符号学网络抽出来?

就是你看天若有情?刘德华和那个富家女私奔

那个女孩抛弃他的整个社会关联,让他和这个小混混私奔

就是把这个对象从他的符号学网络里面抽出来

主体就有这种能力

这明明是个笔,非拿他过来挖鼻屎

把他从他的这个功能的……他应该是个什么、他应该作为一个什么而存在的一系列的他的本质性的规定、网络里面抽出来,让他背叛他的本质

笔本质是个笔,应该写字是他的本质……

放屁,我是主体,我说了算,我的意向应该在援结起来

他应该是用用来抠鼻孔,太粗了这东西,很好理解

富家小姐不应该去过那种上流布尔乔亚生活

应该和我小混混去私奔

还结了个婚

他好像是天若有情里面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他垂涎你的梦~

那个类似的

就是主体就有这种自为存在能力

它的意向性什么自为存在实际上……

再进一步的主体还有为他存在

那个是我们上一次已经讲过了

就是他和他者并列,他者性、共在

这个东西我就不说了

因为我前面一讲讲萨特地方讲过了,我重复了

自在存在和自我存在这两种关系结合到一块去,就基本上是一个人的此在,或者人的自存在

有一个自我的一种存在方式

中间的跨度中介是自欺

自欺的一个辩证法

自欺等于真诚

在萨特上面,自欺与真诚是一个东西

就是真诚的要成为符号系统的、符号秩序里面的一种某种本质、秩序中的某种僵死的本质

本质是个脏词,在存在主义这边本质是个垃圾词,某种本质

本质就是符号系统里面的一个任命

这个符号系统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这个玩意就是你存在的本质

你本质上不就是一个……本质?

你的本质就是个学生

你的本质就是……

本质就是符号系统对你的任命:你是什么

先把你从这个分类学里面先给他分类

然后最后给你追溯到一个理念形而上学里面的一个理念,追溯到一个静态形而上学空间里面、一个理念里面去

那是你的本质

萨特在那边是……他的是……

所以他的这个他的存在主义最终是一种人道主义

这种人道主义意味着人没有一个先验理念,或者说先验价值的形而上学世界、充满了形而上学世界中的人性、崇高人性的本质来束缚他

或者说人不应该有

或者说归根结底人没有一个这个东西

人的本质……人没有本质

人的本质就没有本质

此在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没有本质

或者说人的本质就是可以骗自己有本质

可以骗自己,就是能自己骗自己有本质

这是自欺的辩证法

比如我是一个学生

我是一个好学生!

这是自欺、这是自我欺骗

我是个好丈夫!

这在萨特看来都是自我欺骗

你越真诚的认为:我是一个好丈夫、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好儿子

就是你越真诚,你越在自己骗自己,你骗着自己骗得越深重

因为”我“意味着绝对自由,是绝对自由的

就是人的存在是一种遥远的存在,是一种没有本质的存在

在萨特这边,这个existence 代表:没有、超出

他认为超出符号系统、符号秩序,超出等级制,超出身份表、身份分类表

你的存在会超出身份分类表,必然会超出

因为你一开始这个原初的问题意识

你原初的问题意识就是对于等级制本身发问的:我到底和他有没有关系?

你对于他这个问题是悬而未决的

挖到根子上是这个东西

就是萨特是一个极端的自由主义

那么人的本……

所以在萨特那边,存在先于本质

这边都可以用存在、都可以用being

因为在萨特那边,他把being和existence 等同了

萨特那里他是把实存和存在等同起来、存在和生存是等同起来的

等同于生存

那么在海德尔看来上述这种萨特式的人道存在主义是一种前……还是一种……

他还是犯了存在论错误、谬误

就是他认为萨特还是把存在和存在者搞混了

你可以说此在之为此在的样态是生存,你可以这样说

也就是……

此在的存在是烦()、是关心

好像不能叫做定在

就是在海德格尔那边的话,此在存在的基本样态是意向性

而在萨特这里,此在存在的基本样态是一整个辩证关系,他更具有整体性

他一整个存在与虚无所有拼到一起去,所有这些环节

乃至到他最后想要导向那个抽象法,作为和拥有、占有这个辩证法

你会看到萨特是有辩证法的野心的

他想成为第二黑格尔的那种感觉

我们回到来在海氏看来是蛇皮

那么在萨尔特那里存在和生存是一码事

因为中间是由现象学做调节的、现象学做保、去做调解,先验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做调整好了


我们直接看他格

我有点受不了了

在场舆论上是三个:形而下、形而上

形而上是本质……

但是问题就是说萨特其实没有怎么思考本质的发生学问题

这个东西海德格尔思考了

本质的发生学问题:从本有而来

答案了,已经是答案了

已经不是问题的,我靠

就是本质的发生学……就是存在主义有个重大的问题:他忽视了本质的发生学、发生问题

我甚至可以说就是理念等级制的发生问题 the genesis of essences

他是个核心关键问题

我觉得萨特没有好好思考他,not

他只是对于一些存在论框架、生存论框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勾勒

说简单勾勒……我真的觉得是简单的勾勒

因为他这本书其实300页就足够了

后面那些东西都是在放屁

他能写到800页这本书,这是中文版

后面那些为他存在挺幼稚的

不管他

就不是很精细,那结构

是二流现象学家的一个作品

这个形而上是应该啥?我想想……

在萨特这边这个形而下,也就是说超越论

形而下的这个维度,就实在论的这个维度

它是靠什么弄的?

实在论的维度它是靠自为意识的出神状态

形而下的维度意思就是说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存在

这东西是超越的、是不受我的意识控制就会存在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形而下的维度

这个维度他在萨特在构造他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辩证法

就是说自为意识总要作为一种非定位

自为意识总要倒向一个非定位的自我意识

这书里面把它译成:非正题的一个自我意识

自为意识为了使得主体的自我意识永远是非定位的

所以他永远要去指向一个定位的他者意思,或者物的意识、对象意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反映reflection、被表征……

表征活动的唯一作用就是……我怎么说……

我就他原文是啥,我有点记不得了

就反过来,我就告诉你

就是说在萨特那边,超越论的目的是用来让主体忘掉自己是存在

因为自为存在和自在存在的关系本身是辩证性的

主体存在是存在与虚无的辩证张力

也就是说他有一种自为的问题意识,自为存在

主体在看自己的时候,不会看到自己、看不到自己

为什么他看不到自己?

他看不到自己的原因是两个:

一个是他的自在存在、主体的自在存在对于主体来说是一种可恶的他者、恐怖的他者、深渊

他者是深渊、他人是深渊,在萨特那边,首先是我的自在存在本身是深渊

我的自为存在不要看到那个异质性的东西

看不到自己,这是一方面

还有一点就是永远会看到对象,而且会以一种定位的方式看到对象

positioned这种方式、定位的一个方式把握到对象

所以这是你可以看成有一种唯我论的力量

但是他认为我的是高级为唯我论

他是存在主义的

就是主体内在有异质性

这个内在异质性逼着你的符号化的机制去攀缘外部的异质性

来遗忘、来避免这个疮伤

太痛苦了,你内在的有一种存在,你内在的自在存在、你的意识、你的问题意识的意向性不愿意去直接朝向他

那怎么样?那就会去攀缘那些外部对象

然后这样就会遗忘掉你的自我

把你的自我、把你作为虚无的,叫做非定位的自我意识给他遗忘掉

非定位的自我意识,把它遗忘掉

就超越论是这样构造的

形而上是本质论,我就不说了

那么什么东西在中介他?说穿了还是个虚无

就是这和传统主体性里面的……就是靠虚无

就是虚无其实才是主体的真正存在

这个虚无会……

虚无是活的力量、是活的

你当然可以说存在and虚无,当然可以这样说

但是在虚无的这个主体性的样态下面、先验主体性样态下面

你的自在存在永远是体验不到的、很恶心的、很烦的、不愿意体验到的东西

但是在爱欲当中,那后面再写的,后面这个存在与虚无里面

后面要写了那个在拥抱女体的时候,与他人身体接触的是……

在他人的身体、抚摸、爱抚、触觉现象学里面

这个东西也能够被克服了


在本体论上,三种本体

一种力量叫做散普性

我都看一下

我都翻译成什么是偶然性

其实

但这个散普性他是时间性的东西

它是个不断的一个偶然性

其实就是那个基础factual……

就是事实性facticity

这个东西它是……

用海德格尔的话揶揄:它是历史性的一个替代品、历史性劣化版

这个东西就是一个生存论时间上的偶然性

就是主体的虚无,或者他自己的自为存在,想要和你的自在存在纠缠起来

就想要和你发生意向性关系、和你自己的存在发生意向性关系

总会很偶然的去攀着在一个本质上面

右边就是本质

也就是说自为存在、主体的自为存在避免成为一种虚无的、彻底虚无的存在

那还是要靠他的散普性

这个就是事实性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翻译成散普性

我觉得是这一版翻译专门造的一个,晨萱梁等译,杜小真校的,他们专门造的一个术语,在当时好像还引起不小的纷争

就是一个事实性

然后他就是一种偶然性

本质的话,则代表一种必然性的一个束缚、必然性的一个框架的结构的一个束缚、必然性结构的束缚

在本体论上,facticity和本质是由存在来维持

上面这个场域论上是由虚无来维持

而下面是由存在来维持

因为上面这个虚无保证了无意识

虚无放在这里面,这个东西是不可体验的

就是说这个东西是……

因为虚无他不会被定位的

那么下面这个东西意味着定位的可能性

它是意识的维度

意识的、决断的

这里面有决断的,在这里有决断的

把一个偶然的东西本质化,这里面是有commitment

它是有投身其中的

它是有意识的

它是由存在做调和的

这里面存在就既是自为,也是自在的

自为意味着他永远是偶然的、永远……虽是连续、但是永远是不确定的

自在他永远是可以把它本质化、可以把这些偶然性本质化

把它看成一个符号学网络,然后寓于其中

而其实这个本……

在这里,其实有本质发生学

就这里有一个非专题性的本质发生学,我觉得,有一个非专题性的本质发生学

就是我们虽说萨特没有专门思考本质发生学

但是他有一个非专题性的本质发生学:就是主体的自为存在的那个偶然性,当被通过自欺……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

通过自欺

存在既是自欺,我甚至要可以说了,协调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中间那个机制就是自欺

我真的要这样说的

这在萨特里面有一个问题

就是……不说了,我们后面再说

这个自欺就是使得一个自为存在的、在历史当中、在时间当中的他的规定性的不停的……就是不确定的那种状态

可以通过主体的一个抉择,或者说一个自欺变成一种本质、变成:我就要成为这个东西

他一直用的例子,适应生,或者说一个上流人家的小姐被一个男士所调情的时候

他一直用这个例子,我有点醉了


认识论上是一,依然是现象学

但这个现象学是一个……

在萨特那边,这个现象学是一个现象学化的辩证法

他在认识论上是依靠一个现象学化的辩证法

然后用这些现象学化的辩证法来铺设主体性、来构造主体性、构造世界性,还有他者性,还有自我异化

到后面就是最后那一部分,异化的辩证法

后面会写到一点点,拥有、作为和存在

存在的精神分析法、自由和散朴性、处境、行动的……

最后我觉得……

因为他前面就在讲那个对待他人的各式各样的态度

这里面是异化

但其实最后……

其实如果我作为一个maxisist,我要说他的第三卷的为他的最后部分

当然是讨论一些异化的态度

但是其实第四卷才是真正的异化的,在意识形态上异化

现象学化的一个辩证法

认识论上一以贯之的是这个

这个东西也是后面运用到他那个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那篇文章里面去的

如果我有空的话

我可以把那篇文章英译版给你们翻译一下、讲一下


最后在目的论上是二

他不想做中介的、不想像海德格尔的此在那样给绝对者给天命做中介了、给存在做中介了

中介和另外一个

其实我认为这里你可以说他是自由

但是实际上这是同一个东西,自欺

这同一个东西

我觉得就是说在萨特里面,他没有把这个辩证法弄清楚

他认为自欺反而是一个堕落的状态

我认为不是的

在萨特那里,实际上自欺也就是真诚、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就是……

就是为什么自欺会被看成……

自欺是一种对于自由的否定、对于自由的否认、癔症状态

就比如说你是一个老师

但是你实际上你内心深处是个原子化的无业青年、摇滚青年,或者怎么样

就是你到底是谁是不确定的、是没被确定的

但是你会以一种自欺的方式……

你不愿意面对就是说你自由的拒绝了你的自由、你以一种自由的方式拒绝你的自由

然后你投身入一个本质、社会身份的一个本质之中

把你的存在奉献出去

也就存在为你的本质

你作为老师的这么一个社会角色而存在、社会本质而存在

自由的拒绝就是自欺

这个基本结构是自欺

通过这种方式,你使得你一方面你是这个老师

另外一方面你又不是你这个老师,为什么?

因为你是自由的拒绝了你的自由

所以你依然是自由的

自欺者其实也是自由的

本质上也是自……归根结底也是自由的

自欺是个自由的抉择

自欺不是个不自由的一种状态

比如说你做一个母亲

一个女子结婚了之后就是个母亲

女权主义者说:不要用母亲这种角色把女性给它捆绑

但是如果你这个女权主义者:我就要做母亲

那就是说……

但是自欺在萨特里面他会有对他进行一定的很庸俗的限定:

一厢情愿的相信母亲这个本质是本来就在那边的

本来就是本质……

然后我直接就是这个东西

这种相信不是出于散朴性、不是出于事实或者说

这种相信是出于主观的一种执宁、一种必然

就是主观上必然也就是想要逃避自己自由

用来逃避自己的自由,或者说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可能这个女孩跟他的丈夫关系很差、没有爱情

那这个时候和他父母关系也很差、没有亲情

那他这个时候就只能一厢情愿的做一个母亲

或者他的职场里面也发展不顺

他就只能一厢情愿作为母亲

他就要逃避他其他领域的那些痛苦创伤

或者归根结底逃避他其他地方的这些痛苦创伤

也是逼着他去再一次确认他的自由

也是逃避他的自由、逃避他的无根性、逃避它存在的无根性

他根本、归根结底要成为什么是没有根据的

他必须是自己设立自己的根据

所以自欺本质上也还是自由的

按照这个辩证法

但是说自欺一定是不能被意识到的

自欺必须有一个东西要支撑——就是你得真诚

你不能被意识到

你必须是……因为我们就说了,萨特那个自我集的辩证法

自我集这是自我

是外面这外面的这个对象是被定向的positioned

他是被定位的

这个自我只是none position

你在这个辩证法下,这个自我是不会被意识到的

你在真诚的要去成为这个本质、成为一个母亲的时候

你的那个自我的那种决断

其实你是自由的抛弃你的自由,而限制了你自由、自由地自我限制了你自己

这种自由由于他是non-positioned

他在意向性上,没有办法被指向,没办法被二阶指向

所以它是不会被体验到是自由的

也就是不能看到自己是在自己欺骗自己、不能看到自己在自己束缚自己的自由

其实你欺骗自己就是欺骗自己的……

就是你觉得这是一个自由的抉择

不,你觉得这就是我自己,真诚的

就是欺骗自己这是一个直接短路,应该是这样说

欺骗自己这是一个直接的是的关系

实际上不是的

他是中介的

实际上这里面是有主体性的自由做中介的

主体性自由地抛弃了自己的自由、自由地服从于社会规则、人际关系当中的那个角色、那个本质

成为了母亲或者成为了一个老师、或者成为了一个适应生、或者成为了一个被求爱的对象

或者被成为了一个符号学网络下的一个节点

他这自我欺骗,欺骗了自己在欺骗自己

是欺骗了自己是自由地决定了这一点

而不是直接的决定

是中介化的决定了这一点

就是自欺其实你会可以看成是对抗中介性

他就是要直接性

我直接投身入这个本质、我直接成为这一本质

我不要让我自己意识到我是自由的抉择的

抛弃了我的自由,然后成为了这个东西

他是对抗中介性

所以在这里自欺反倒具有生存论色彩

但是这种具有生存的色彩的这个结构则是被萨特所贬低的,有点贬低

但实际上它是自由

还是自由的一个衍生品

自欺是自由的一个衍生品

他是介于自为和自在存在中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说穿了就是说萨特是依靠这样的主体辩证法来拒斥中介

他在这里面就可以……,我还说的,他一开头就是主体可以无知

一方面他可以有一个一阶的无知,就是自由

一阶无知就是自由

一阶的无知自由

什么意思?

就是不知道……我可以不知道我的天命、不知道什么狗屁天命、不知道我的本质、不知道的本质

我可以凭空设立问题

另外,他可以有个二阶无知

二阶无知就是:

我可以不知道我是无知的

我可以直接是我的某个偶然的……

我可以把我的某个偶然的天命当成必然的、当成直接的

一阶无知接下来就二阶无知

那么中介化就被中介自己的中介化

你看到,中介可以自己以他自己为中介

一阶的无知可以中介出他自己的二阶的无知

这二阶的无知就变成直接性

中介性……自由其实是一个无知的中介、无知的盲目中介、无力的中介

自由本身是无力的

他通过一个辩证法把自己作为中介,反而变成直接性

自欺反而变成真诚、变成直接性

“我不知道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变成“我不知道我本不知道我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我就知道我要成为的那个人是:我要成为一个老师

哪怕他是个偶然的,我遗忘了他的偶然性,我主动的遗忘它的偶然性

我主动的放弃了我可以不成为老师这个事实

我主动的遗忘了我之前的其他选择

我主动的遗忘了我之前面对其他的选项时候的动摇,或者犹豫

我就说我是要直接成为老师的,真诚的成为老师

就是说通过二阶的这种无知、二阶的主动的无知、主动的遗忘

他反而使得中介变成了直接性

反而具有了生存论的那种力量,是很屌的一个辩证法

而且你在中文互联网网络里面看不到别人给你讲这么清楚

那就讲到这边


这是萨特的存在论,不是很极端的

我觉得还是很好的

还有最后一点

他是个人道主义的

他最终会告诉你:我思故我在

有我思,故我在

这里这个我在永远是和“他”一块在我思

这个自我是内在分裂的,就这么简单

这个我永远是分类成我和他的

这个他我就是……你甚至可以说先验主体的自为存在、问题意识自为存在

他是我内在自在存在一种异质性他者

这个要到这里是在不行

是偶然的

这个再回去是通过自欺

再回去也是通过自期二阶偶然性2G物质

他是这么一个辩证法图像,分裂的

所以我思故我在,这个“我在”是原初分裂成我和他人的

也就是说主体性天然具有复数性

所以如今在一开始就是为他者性

为共在、为我和他人、我与他人共在

这是一个原初结构

这个原初结构是个原初在世结构、原初生存结构

所以在萨特那边,他人是地狱好像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个反他人、是一个唯我论

不是的、完全不是的

他人是地狱首先是指我内在那个他者是个地狱

所以我的自为存在要闪躲这个东西,然后不得不要搞出一个超越性的外部世界

你们不要弄错了

萨特不是那种小布尔乔亚

萨特不是小布尔乔亚式的那种自恋的、唯我论式那种存在论

它不是自愿的唯我论

什么“他人是地狱,然后就觉得只有自己是孤独的、孤绝的,然后全世界都是坏的、别人是坏的”

那是一字头,一杠三

这种一杠三垃圾玩意儿

萨特的主体辩证法是复杂的、是内嵌他者性的

在萨特里面,共在反而不意味着沉沦

在萨特里面,共在反而意味着主体的自由在设立新的本质

它通过存在设立新的本质的时候,他才具有一个……

因为共在是原初的

共在的主体的自由通过存在设立新闻的时候

他才有规范性

你要顾虑到他人,还有规范性

就共在使得萨特的伦理学……所以才说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如果.......一天到晚说自己是个萨特式的存在主义者、说他人即地狱?

把书看完再说话

别书没读过……就是别很庸俗

有些小布尔乔亚、豆瓣上面那种一天到晚上伤春悲秋的无病呻吟那些小孩儿真的很庸俗

你不理解的东西张口胡来

我是有点受不了的

他是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

就是他是人类对抗绝对者

萨特找到了人类是如何对抗绝对者的一条方法:自由、二阶自由——就自欺

自欺其实可以用来设立规范性

我甚至可以看成就是本质的发生学方式,就是伦理学设立规范性

由存在可以通达向本质、新的本质,设立新的本质

虽然存在先于本质

这个结构是很清楚的

他是一个……所以人家还……但是后来……不说了

知道点历史都知道我现在说的是什么

你不知道就算了

小布尔乔亚通通不知道这个历史

我们的同伴是知道的

我们……萨特挺惋惜的

那就先讲到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


44:33


主体内在就有异质性,这个内在异质性逼着你的符号化的机制去攀援外部的异质性,来遗忘来避免这个创伤太痛苦了。你内在有一种存在,内在的存在,你的意识,你的问题意识,意向性,不愿意去朝向他,那就会攀缘那些外部对象,然后这样就会遗忘掉你的自我,把你的自我把你的叫做虚无的非定位的自我意识给他遗忘掉。超越论他是这样构造的。




【主义主义】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3-3-1-2)——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结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