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困境中德国的抉择,同盟集团和协约集团的成立,一战不可避免爆发

2023-03-21 00:31 作者:史唠客  | 我要投稿

上期内容说德国因为地理位置刚好夹在,处于大陆内部的俄国以及沿海的英法之间,他们之间互相忌惮,英法俄担心受到德国的挑战,而德国又担心受到英法俄的夹击。因此德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东欧和中欧不断组建或打破联盟,安抚英国,孤立法国。德国的领导者们开始做一些疯狂的举动,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对非洲殖民地的争夺和打造战列舰的行为必然会激怒英国,但如果不这么做,德国似乎注定会被敌人孤立。


在最好的情况下,德国的敌人可能会将德国隔绝于海外市场之外;在最坏的情况下,德国可能会面临两线作战。德国必须不择手段地打破这个包围,但德国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又让它的敌人们彼此走得更近了。未知的未知因素迅速增加,人们开始普遍担心战争的到来,因此,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开始购置更多的武器,征召更多的年轻人入伍,并且延长服役时间——而这一切又让对战争的担心更可能变成事实。


到1912年,德国皇帝和他的顾问们认为,极端手段已经是唯一的选项了。有时候,他们会探讨组建一个欧洲合众国的想法,这个国家的领导者自然是德国;另外一些时候,他们设想建立“一个中欧关税同盟,西方国家不管对这个同盟喜欢与否,最终都会参与其中。这样一来,欧洲就将形成一个可以比肩美国,甚至超过美国的经济同盟”。在英国和美国看来,这听起来就像是宣战声明。后来列强在殖民地争夺和势力范围划分的竞争越发激烈,由于地缘和利益关系,在不断的斗争和合作中,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最终英法俄组建了针对德国的包围圈,协约国家集团,而德国则针对性的组建了,以德意奥为核心的中央同盟国家集团,两个集团相互对抗,世界越来越危险。


1914年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弗朗茨·斐迪南本可以躲过6月28日的厄运,在那之后的几个星期里,冷静的头脑本也可以占据上风。实际上,一直到7月底之前,债券市场中的投资者都没表现出什么紧张情绪,政治家和将军们也都去度暑假了。如果运气稍微再好一点儿,人们对1914年的记忆可能就会停留在那年美妙的天气,而不是残酷的沙场。


但即便在1914年避免了战争,英国的“世界警察”地位也无法复原。英国的成功使得工业革命继续向全世界蔓延,而这反过来让英国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不稳固。未知的未知因素会进一步增多。在1914年的危机之后,新的危机还会接踵而至。在1914年巴尔干危机之前,还曾经发生过1905年和1911年的摩洛哥危机以及1912~1913年的另外一场巴尔干危机。如果20世纪的每一位欧洲外交家都是重生的俾斯麦,那么他们可能能够不停地化解紧急状况。但这不是现实,这一时期的欧洲外交家的平均水平既不比以前的外交家们更优秀,也不比他们更差。每发生一次危机都好像扔一次骰子,早晚有一天会有某一位国王或首相认定战争是解决他所面对的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在各种矛盾的累积下,战争已是不可避免。


因此,在普林西普刺杀弗朗茨·斐迪南一个月之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在此之前,德国皇帝向奥匈帝国许诺,德国已经“考虑过俄国干涉的问题,并且准备好了进行一场全面战争”。不管怎么说,德国宰相曾开玩笑说,其他的选项“形同自宫”。一个星期之后,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进入了战争状态。它们并非不经意地滑向了战争的边缘,也并非仿佛脱离轨道的行星,它们只是生存于一个“世界警察”失去了对世界的掌控的世界之中。



困境中德国的抉择,同盟集团和协约集团的成立,一战不可避免爆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