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永远在路上

2022-05-04 21:53 作者:是被窝发明了人类  | 我要投稿

德雷尔一家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对生活怀抱着热情。即使是年纪比较大的妈妈,也并没有在窘迫的生活中失去对生活的喜爱,没有变得古板、规矩,让自己在生活中寸步难行。

换句话说,大家都在生活的路上,且不曾停下脚步。


这是年轻的象征。


我记得我是被b站的宣传语骗进来的,当时上面写的是:躺平一家人的快乐生活。

看了之后我就有了兴趣,以为是跟日本的多田便利屋一个类型,虽然很丧气但也很温暖。

然而并不是。我已经看到第三季了,简单来说,或许就跟妈妈说的一样:这是五个固执己见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故事。


彼此之间充斥着许多的争吵和对立,基本就没有多少停歇的时候。拜此所赐,大家就像生活在沸水里的金鱼,充满着鸡飞狗跳的生命力。

但这种吵闹是让人羡慕的,因为能够争吵不断然后又能和好的家庭,一定是充满生机的。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家里像个坟墓一样冷清,不如说,人们反倒更喜欢吵闹的家庭,这至少说明大家都还有着强大的能量。


而有了这些生机,人就能在艰难的岁月里坚持下去。


虽然德雷尔一家的生活环境有着相当的特殊性——热带、小岛、没有电力、周围的人都没什么钱,于是即使自家人并不怎么赚钱,也依旧不会落到极度窘迫的地步。

因为热带的水果资源很丰盛,野外也有猎物可以打。

但德雷尔一家仍然是没有多少钱的家庭,从头到尾都是无产阶级的朋友,也一直在担心自家的经济状况。


然而这样的生活依旧是让人羡慕的。大概是因为他们都很开心吧。

还记得第一季的第一集,妈妈是怎么说的吗?他们之所以搬来科孚岛,就是妈妈希望孩子们能开心。

希望在文明社会里生活得辛苦的孩子们,能够开心。


从这三季看下来,大家确实都是心大的主,充满着野生动物的生命力,而没有家居动物的那种秩序感。

这样在原本的地方呆下去,也大几率会落个糟糕的下场,然后还不开心。

就算改造自己去顺从文明社会了,也没办法长久。最终还是不开心,然后欺骗不了自己。


说起来,亨利的那句话里好像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我没有钱

没有物质

没有希望

但我是最幸福的人

现在的世界也有些本末倒置,原本赚钱就是为了能够获得幸福,但最后往往是赚钱成了最终目的,幸福反倒变得其次了。

也是值得反思。最终如果真是为了幸福落到了德雷尔一家的那种地步,是所有人都会觉得不值得嘛?

我觉得不是。

但现在普遍的看法会变得悲观,都在宣扬着一种一旦生活条件下降就无法忍受的论调,但就我所见,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尝试过那种生活,那这种自以为可以代替所有人去评判生活的论调,到底是从哪来的说服力呢?


有句话叫做一万个读者就会有一万个哈姆莱特,我也希望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对生活的感受,而不是全部被简单粗暴的说法给概括了。因为到了这种地步,人就称不上人了。


人得自己去走出一条路来。


永远在路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