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哲学,文学二元对立的解构
德里达把文字和言语这个二元对立项的传统次序颇倒了学把握世界的一个最基本模式,而且,两个对立项并非是平等的,他:“传统哲学的一个二元对立中,我们所见到的唯有一种鲜明的等级关系,绝无两个对项的和平共处,其中一项在逻辑、价值等等方面统治着另一项,高举发号施令的地位”,要颠覆传统哲学,就必须解构这个二元对立”,其策略“便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机,将这一等级秩序颠倒过来”。这其实是德里达最基本的解构策略。在德里达看来,二元对立诸如真理/荒谬、理性/感性、言语/文字、自然/文化等等。而解构批评,便是首先把每一对概念之问的主次、先后关系颠倒过来,然后再说其他。后现代艺术就必须解构古典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形式传统,其策略便是使用戏谑的方式。 解构主义文论出现以后,一度曾风靡欧美,声势显赫,大有扫荡传统文论和批评之势。但随着解构主义批评实践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解构批评专门从文本中搜索矛盾,并几乎是千篇一律地企图推翻定论的做法,常常显得捉襟见肘,生硬勉强,难以令人信服。在传统主义阵营看来,这样做不说是刻意引人走火入魔,至少也是毫无意义。连小说家厄普代克也认为德里达是在鼓吹“艺术中没有健康的东西”。即使在左翼中,反对解构主义的呼声也很高,虽然德里达自喻为民主左派。左派们认为,解构主义是诱人沉湎于永远没有结果的玄想,而无视现实世界的不公。 应当指出,解构主义确实存在左、右翼所批评的种种局限性,但他们还未指出解构主义文论的根本缺陷,一是过分强调语言文本的隐喻性和修辞性,从而实际上彻底否认了语言的表意和交际功能,由此对语言文本的一切问读实际上也面临无所适从的困境;二是从怀疑、破坏、反抗一切权威、中心、传统的怀疑主义出发,彻底否定、颠倒、消解一切现有的秩序、界限、传统和框框,其中虽包含一定的辦证因素,但终于走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走向充满自相矛盾的渗误,最后,怀疑、颠覆、消解一切的解构主义文论本身也难逃被怀疑、颠覆、消解的命运。 但应当指出,解构主义文论决非一派胡言乱语,它的种种局限井不能否认它在一切条件下的合理性,不能否认它在理论上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一,它推翻了逻各斯中心主义,根本上动摇了西方全部哲学传统赖以安身立命的始源范畴的语言学基础。从柏拉图的“理念”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再到海德格尔的“存在”,经解构主义的解剖,其作为终极的、始源的范畴已无可能,这无疑对企图为世界寻找某个终极根源的整个西方传统哲学是一个根本的反叛和致命的打击,体现出一种极其鲜明的反传统色彩和大胆变革、镜意创新的强烈愿望,为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理论的现代变革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第二它发现和揭示了文本的无始源性、开放性和互文性,把包括文学文本在内的一切文本都看成无限开放和永恒变化的动态过程。这是辦证而深刻的,对于说明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无限生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第三,它的分解式阅读理论强调了阅读、批判的创造性,把阅读等同于写作,与接受美学遥相呼应,也与当代主张文学平民化的方向相一致。最后要指出的是,解构主义文论彻底反传统、反中心、反权威、反社会的超前倾向,表现出后工业文明时代知识分子对抗资本主义现存秩序的一种普遍心态,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现代资本主义异化的思潮异曲同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