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裁员8千,金融市场将迎来地震?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银行之一,最近其股价创下历史新低。自 2022 年初以来,瑞士信贷的股价已下跌近 60%。与此同时,瑞士信贷债务的信用违约掉期 (CDS) 利差飙升至 14 年来的最高水平——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两种趋势导致许多人,尤其是社交媒体上的人猜测瑞士信贷是否即将倒闭,就像美国标志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 2008 年所做的那样。
是什么引发了对瑞士信贷的担忧?
最近的触发因素似乎是首席执行官 Ulrich Koerner 于 9 月 30 日写给瑞士信贷员工的一封信。
“我知道在你在媒体上读到的许多故事中保持专注并不容易——尤其是考虑到许多事实不准确的陈述。也就是说,我相信你不会将我们的日常股价表现与银行强大的资本基础和流动性状况相混淆,”他写道。
据报道,截至 2021 年底,瑞士信贷拥有 50,000 多名员工和 1.6 万亿瑞士法郎(1.62 万亿美元)管理的资产。
然而,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它一直在失去其市场价值(见图表)。股价几乎经历了长期下跌。原因很简单——瑞士信贷进行了几次冒险赌注,最终损失了大量投资者资金。这反过来又损害了其盈利能力,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并使筹集新资金的成本更高。
例如,瑞士信贷指示许多客户向 Greensill Capital 投资多达 100 亿美元。Greensill 本身就是一个放贷人——它介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换句话说,它先向供应商支付现金,并代替他们等待客户付款。由于瑞士信贷等银行,这项业务吸引了很多关注和资金。

但人们对格林西尔保持偿付能力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到 2021 年 3 月,Greensill 已申请破产,这削弱了瑞士信贷及其富有的投资者。
同样在 2021 年 3 月,当 Bill Hwang 经营的对冲基金 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 倒闭时,瑞士信贷又损失了 55 亿美元。
此类损失不时出现高调的管理不当行为和退出,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例如,在 2020 年,当时的首席执行官 Tidjane Thiam 不得不辞职,因为他一直在监视瑞士信贷的财富管理高管 Iqbal Khan。
它对瑞士信贷有何影响?
瑞士信贷股价的长期下跌是了解投资者如何逐渐远离这家标志性银行的一种好方法。
此外,瑞士信贷债券变得越来越便宜——因为愿意借钱给它的人越来越少——这导致收益率大幅上升。更高的收益率本质上意味着银行必须为从市场借入的每一美元或欧元支付更高的回报。
这成为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发达经济体当前面临的情况下,增长前景正在下滑,央行正在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
一家盈利能力恶化的银行不得不以快速上升的利率筹集资金,但在一个不能提供足够高回报的市场中,它必然会举步维艰。
另一个同样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信用违约掉期的利差扩大。
什么是 CDS?
从本质上讲,CDS 是一种保险工具。如果向公司(例如瑞士信贷)借钱的投资者不确定公司的偿还能力,投资者可以购买瑞士信贷债券的 CDS。CDS 承诺,如果瑞士信贷未能偿还,保险公司将支付该金额。
作为回报,出售 CDS 的保险公司获得一定的利益。这种兴趣被称为 CDS 的传播。当这些利差上升时,它们表明特定债券失败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对于瑞士信贷债券,CDS 利差已飙升至 14 年高位。
瑞士信贷如何应对?
瑞士信贷预计将于 10 月 27 日公布一项新计划,以改变银行的运作并赢得投资者的信心。
“我们正在重塑瑞士信贷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未来——具有巨大的价值创造潜力。鉴于我们拥有深厚的特许经营权,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为一些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家提供服务,我相信我们拥有成功所需的一切,”科尔纳在备忘录中写道。
作者后续追踪
根据作者后续观察,瑞士信贷找美联储紧急融资60亿美元,但股票还是没稳住盘面。这是昨日股票价格。

如果按月统计,瑞士信贷股票下跌趋势更加明显。从18.98高位已经下跌到目前3.9元。

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报道,当地时间10月27日,瑞士信贷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公司净亏损达40.3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95亿元)。
据公开资料,瑞信近年受一系列丑闻缠身,包括阿古斯资本管理公司爆仓事件、格林希尔资本破产事件等,公司名声受损、业绩受到拖累。
为扭转局面,瑞信当天宣布了一系列“激进”的措施,包括对其投资银行进行“彻底重组”、到2025年底裁员9000人(有传闻裁员人数更多)等。据悉,截至今年9月底,瑞信在全球的员工数量为5.2万人。
根据作者对宏观经济数据观察,瑞士信贷业绩巨额亏损并非偶然,而是和全球宏观经济有关。接下来我们看看FRA-OIS利差。
FRA-OIS利差
FRA-OIS利差体现银行间市场融资紧张状况以及货币市场风险的最重要指标之。FRA-OIS利差飙升,表面资本流动性紧缩。
FRA全称远期利率协议。FRA这种关键利率在美国参考的是,以美元为单位的三个月期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该基准源于大银行基于一些交易提交的利率,这些交易根据七个不同贷款期内为五种不同货币建立的基准而编制。这些基准支撑着数万亿美元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利率,既有涉及学生贷款、汽车贷款,又涉及住房抵押贷款和信用卡。
如下图,新冠病毒爆发和俄乌战争拉高FRA-OIS利差。近期美联储暴力加息让FRA-OIS利差第三次升高。

当FRA-OIS利差大幅上扬时,代表银行及其同业不愿意向市场出让流动性,由此即带来融资市场的溢价和干涸。

综合FRA-OIS利差上升数据,在全球资本不断紧缩情况下,瑞士信贷很难独善其身。如果你不信,还会发现最近美国高盛集体也面临亏损,正在重组业务。
10月18日,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高盛第三季度净营收119.8亿美元,同比下降12%,超市场预期的114.3亿美元;季度净利润30.69亿美元,同比下降43%。发布财报同时,高盛还公布重组计划。这是高盛迎来史上最大架构调整。
今年第三季度,华尔街大行投行业务集体遭遇“寒潮”。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行业务较去年同期锐减55%至12.8亿美元,花旗投行收入更是骤降64%至6.3亿美元。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James P. Gorman在电话会中表示,该行投资银行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恶化,全球交易放缓拖累投资银行的核心承销业务。他预期,由于美联储加息以抑制通胀预期不减,经济增长前景蒙尘,地缘政治危机触发金融市场震荡影响投资者情绪,投行业务交易前景年内或将继续恶化。
作者认为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认为金融市场一定会出崩。这取决于美联储和大国央行的互动决策。如果美联储适当放松锁表,有节奏的缩表和扩表,既能达到一定程度缩小通货膨胀又不至于金融市场崩盘。
之前有不少经济学家把现在经济称为债务经济,认为通过不提高债务来扩张经济是合理的。作者认为这是无稽之谈,通过多年经济数据挖掘。高债务是引发经济危机的重大因子。债务经济不能避免周期性经融危机,这对全球都是灾难。目前瑞士信贷,高盛等例子就是很好说明。
作者强调一下金融业是心脏,为各行业提供发展资金。金融业需要国家宏观干预,不能任由市场经济任意发挥。如果国家丢失了金融主权,就会丢失国家财富和其他主权。
金融风控任重而道远,如何在利润和风控的跷跷板上找平衡点?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量化计算和规避风险?欢迎大家收藏和报名《python金融风控评分卡模型和数据分析(加强版)》课程。

如有金融风控商务建模需求,请联系up主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公众号(python风控模型),未经许可,不得抄袭。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