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品牌·下]薄底跑鞋大汇总·兼谈自己对国产薄底的思考
个人对薄底跑鞋的定义:
中底前掌无大面积内嵌板材,因而对跖骨弯折发力无明显影响的,鞋重对节奏跑训练无明显拖累的,中底厚度与带板跑鞋相比较低的路跑鞋
本文继续按此标准进行国内薄底跑鞋的汇总,主要介绍当下容易购买到的跑鞋
三、必迈
1.鱼跃

考杜拉有效减轻了整双鞋的鞋重并保证了强大的透气,轻质而偏薄的中底泡棉也不会拖累跑者间歇训练的步伐,前掌的dsp颗粒抓地出奇,这是必迈最棒的薄底跑鞋了吗?或许是,但也确实还有改善的空间:
如果说中底缓冲不足,导致难以驾驭是跑者自身的问题,那么弯折点在跖骨后方,甚至是靠近足弓的位置,就一定是品牌设计的失误了--虽然中足有抗扭片,前掌也有开槽的设计,但弯折点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的引导。但愿必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吧,而不是像某品牌一样将弯折点的错误变成家族化的设计
2,42k pb

一双比鱼跃要老的跑鞋,现在几乎已经卖光(识货上有误,那个还有货的是鱼跃),鞋面还是贾卡网布,中底还是普通的eva,但不变的是硬核的脚感
四、特步
1、竞速160(复刻)

和160x一代同款的mono纱鞋面,feather泡棉的中底,cpu橡胶的抓地大底,以及延伸到前掌的抗扭片,就是这双鞋的所有了,而复刻二字仿佛就意味着回忆。这或许不是一双可以慢下来的跑鞋,不过竞速跑鞋不就是为速度而生吗?继承了当年特步传统竞速鞋衣钵的ta依旧是那么硬核,仿佛是上古时代的产物。有一说一,从当时的160到今天的260二代,有设计上的传承---中足的镂空
2.特步飞凌

如果按照传统薄底跑鞋来评判这双鞋,或者你会给ta贴上‘教我做事’的标签,因为后跟的异构tpu确实会干预你的的落地。但如果认为这是一双为初中生设计的体能训练鞋,这样的干预仿佛就没有那么难受了--毕竟尚在发育阶段的初中生需要跑姿的引导和更好的保护。全掌脂肪族的中底缓冲适中,异构tpu的设计就适用人群而言也不算过分,碳素橡胶抓地颗粒在干燥地面抓地也不错,这就够了。体育中考不需要多么昂贵的装备,也不需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需要为少数人的资金回流而做新鲜的韭菜,需要的是科学的勤奋和用心的态度。
3.160x一代

这双鞋诞生于薄底和碳板过渡的时期,因此这双鞋也体现了两个时代的思路--依旧是传统的发力方式,不过有了全掌的peba和y型碳纤维板;依旧是传统的钉状外底抓地,但浇注型聚氨酯已经开始运用;在当时只有2099的next的时代,这样一双定价899的国产碳板自然会迎来火爆。虽然鞋面会染红你的白袜,后跟也不是那么舒适,弯折点可能也在中足,但160x一代还是充当了屠龙者的角色,成为一代经典。
4.其他
诸如以前的几个版本的竞速160,现在已经处于无货的阶段,就不再介绍了
三、361度
meraki系列:

虽然meraki的鞋重早已超出我们对薄底跑鞋的预期,也的确算不上什么间歇训练神器了,但较薄的中底,硬质的反馈和优秀的上下鞋重配比还是为这双鞋扩大了使用区间--节奏跑也未尝不可。和路霸一代类似,优秀的上下鞋重配比要比账面的数据更具说服力和实际效果。上层qu!foam泡棉和下层普通eva的组合不算新奇,前发泡橡胶,后碳素橡胶的设计既保证前掌的抓地和额外缓冲,也保证了后跟落地区的耐久。朴实可靠或许是meraki的写照吧
今年春,361也会推出体考向的薄底训练鞋,不过大概可以肯定的是,那不会是硬核的薄底
四、中国乔丹
飞腾

全掌的脂肪族tpu泡棉,外底的碎丁橡胶,中足的抗扭片,以及后跟的乒乓球人logo,这是中国乔丹的飞腾,新晋的体考跑鞋。不过我对这双鞋有几个担忧:弯折点,反馈,鞋舌,鞋面舒适度。这都是乔丹的老问题了,不知道这回细节把握的怎么样
五、多威
1.战神2/战神2dsp


战神2代相比于战神一代有明显改变,虽然这个改变并不是外观上的:
传统的三明治网布和超纤植绒框架被热熔胶和工程网布取代,鞋面总算是现代起来了,不过随之消失的是分区锁定设计。中底泡棉调教的更加柔软,前掌嵌入了一块peba材料,在跖骨弯折后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回弹,后跟依旧是poron缓震凝胶,有着不错的触感和缓冲;不过外底并没有什么改良,依旧是耐磨一般,下雨打滑的水平
而dsp版本的前掌则是dsp颗粒,抓地防滑极其优秀,抓地感十足,耐久性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鞋重也进一步的降低。可以说,dsp版本的战神2代相当均衡,对有一定水平的小体重跑者来说,堪称‘神鞋’
而战神1代年代已经久远,加之综合性能远不及二代,除非是对分区锁定情有独钟,否则还是选2代或者直接等3代吧
2.征途1/2


征途1代和2代在配置上并没有多少差异,但在实际的表现中却差异不小:
两者都使用了多威自己的eva中底,中足内嵌碳纤维板,提供抗扭和支撑,外底使用碳素橡胶,追求耐磨。但一代由于前掌橡胶硬度过大而脚感不佳,后跟橡胶耐磨不足而很难达到1500公里的目标,以及不算轻质的鞋重而收到不少差评。这些在二代都有所改善,鞋面也焕然一新。不过征途系列依旧没有解决足弓支撑的问题,碳素橡胶在重视耐磨的同时很难兼顾湿地防滑。
3.rc2 pro

当多威老式的中底结构遇见全新的超临界发泡中底,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双鞋。全掌超临界tpu,老派的针织鞋面,全橡胶大底和不高的售价一起组成了这双鞋的‘神奇’。不过离谱的弯折点,过窄的中底和不太出色的锁定也会劝退不少跑者的。我是看不太明白这双鞋的定位:想破圈?还是如何......
4.其他
多威的跑鞋有着复杂的数字命名体系,特别是那些老式的跑鞋,真的会让人眼花缭乱。好在那些跑鞋的设计思路和跑感都大同小异,仿佛是为体育生准备--复古的三明治鞋面,窄薄的eva中底,全掌的发泡橡胶。这些多威跑鞋确实都是薄底跑鞋,甚至许多跑鞋的设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六、海尔斯
海尔斯也是体育生的老朋友了,或许正是凭借着结实便宜的特点,整个品牌不太重视其他市场,在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上没什么突破,在设计上也借鉴意为十足,几乎要和福建的小品牌为伍了。好在今年海尔斯诚意满满,要发售一大批独创的跑鞋,但愿不会让我们失望吧
海尔斯的大多数跑鞋也和多威一样,传统,薄底,简单,没有什么耀眼的科技,但完全可以支撑不调鞋的大神们的训练。图片如下:






七。其他品牌
鸿星尔克和匹克虽然算是国产大品牌了,但却没有一双出名的薄底跑鞋,甚是有趣
剩下的品牌,如马孔多,派燃烧,弹射者,我看还是算了吧,对学生党来说,与其花父母的血汗钱让这些小厂有资金进行学习和借鉴,不如购买成熟品牌的成熟测评。我不是看不起那些小品牌,只是说,拿着父母的钱,还是不要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