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 熟地黄 白芍
当归。伞形科(植物),根作为中药使用。白芷是同属的,防风、羌活这一类都是。当归质量最好的甘肃的岷县,道地药材。这在商品里面叫做秦归。
补血的要药,就是一般的血虚证都可以选择使用。肝血虚或者心血虚。真正属于贫血的,当归也有补血的效果。
心血虚除了血虚的共同的症状,比如说就是面色萎黄,或者白,那个舌质比较淡白,表现为神失所养,出现了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这样的一些症状。主要就和养心安神的药配伍,尤其是象酸枣仁、柏子仁这些养血安神的药,或配伍其他的养心安神药。我大枣、人参、茯苓,包括丹参这一类。天王补心丹,或者养心汤这样的一些方里面,当归都是和常用的安神药配伍在一起。
治疗肝血虚。那么肝血虚最常见的就是妇科病当中的,因为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月经的来源匮乏,往往不能应时而下。所以一般使月经的周期推迟,月经愆期、延后。量比正常的时候少,颜色也偏淡。当归本身就是一个养血调经的药,香附、丹参这一类,配伍在一起。另外呢,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能上充眼目,出现了视力降低、视物昏花,那么就可以和一些养肝明目的药,枸杞子,或者菊花、桑叶这一类。
另外肝是主筋的,那么肝血不足,筋脉也会失养,出现了局部的麻木,或者拘挛,这个常常和一些舒筋活络的药,祛风湿药比如说活血化瘀药当中的鸡血藤这一类的药都可以配伍同用。临床上有时候并不要求要区分是肝血虚或者心血虚
那么就是说,这个血虚出现了以心神失养为主的症状,那么配伍养心安神的药;以视力降低为主了,那么配伍养肝明目的药;以月经失调为主,那么配伍调经的药;以肌体失养,那么就麻木、拘挛,主要配伍舒筋活络的药。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对每一个药都适用。(补血药的配伍原则!)
当归既能够补血,又能够活血化瘀,当归是主动的。同时,它兼有活血止痛,或者温性也比较明显,它在这一类药当中,它还兼有祛寒的作用,兼能够散寒、止痛、活血、调经。
血虚出现了是月经失调,而出现了痛经、行经腹痛,那么它能够调经止痛,所以这个也是当归在补血当中的一个优势。当归作为一个补血药,它是主动的,对于兼有瘀血的,兼有寒凝的,兼有疼痛的,尤其是在妇科病当中的,因为血虚导致的月经失调,那么它是最重要的,往往作为第一要药来选择使用。
活血祛瘀,补血而不凝滞,反过来讲,它活血而不伤新血,就两味当归是最强的,鸡血藤是比较次要的。虚,它能够补血、能够补虚;实,它能够祛瘀、能够祛邪。准确地讲,它都是偏于活血通经的,主要是用于瘀血阻滞、经脉不通而引起的月经失调。红花、桃仁、丹参、益母草那一组药,更准确地是活血通经的药,它偏于(治)实证的。那么象这个当归呢,才真正是典型的调经的药,有双向或者怎样的调理,不管虚实它都可以调理。所以在月经失调当中,它用得特别广泛。这个是四物汤,当归配伍熟地、白芍,增强养血,再加川芎来活血化瘀,补而兼行,那么这个方主要是用于妇科病月经失调的一个基础方。根据虚实或者寒热的不同,可以分别的配伍。是寒的,还可以加一些温经的,比如说加桂枝、肉桂,或者吴茱萸,那么象温经汤这一类,加上一些温经散寒的药物。有热的,当然可以配伍清热的药,比如说配伍黄芩这一类,也是有的,那种六合汤里面,很多个六合汤,四物汤加不同的药,根据寒热可以作不同的配伍。那么虚实,如果是瘀血比较重的,比如说桃红四物汤。如果是偏于气虚的,那么和补气的四君子汤合方,它也可以,如八珍汤这一类。总之,不管寒热虚实,它作相应的配伍。除了妇科病,比如说痛经、行经腹痛、产后瘀血腹痛,象生化汤里面这些使用以外,其他的瘀血疼痛证,跌打损伤,当归也是非常常用的。疮痈肿痛,包括了痢疾、便下脓血、腹痛,那么和黄连这一类的药物(配伍)可以使用。现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或者瘀血引起的头痛那么其应用也是相当普遍。当归的止痛除了用于瘀血的疼痛,血虚也会引起疼痛,但更多呢这个血不能够充养筋脉,出现一些挛急性的疼痛,那么当归也可以缓急止痛,那么筋脉受寒,当归又可以散寒止痛。比如说《金匮要略》里面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配伍温补的食品和散寒的生姜
另外这个润肠通便,尤其是精血不足,血虚而肠道失于润养,它可以和其他的润肠的药配伍在一起。
当归可以止咳平喘,止咳平喘不是很重要。苏子降气汤主要治疗的是久病,久病就入络,邪气入络,它兼有瘀滞,所以用当归是活血或者养血的。现代也是研究,比如说当归里面含的藁本内酯这一类的成分,是有明显的能够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熟地黄。生地黄,来源于同一个植物,同一个入药的部位。地黄的块根挖起来以后,直接晒干,就是称为生地黄。因为它的心里面微微有一点淡淡的黄色,称为地黄就是这样来的。那么这个熟地黄呢,是以生地黄为原料,反复地蒸,反复地晒,外观的性状明显地改变了。味甘如饴,色黑如漆,从寒性变为了偏温,就从一个凉血为主的药,变成一个(以)补血为主的一个药物了。有的加一些辅料,比如说要用黄酒来拌,我们书上也谈到了,有的还要加陈皮,或者砂仁这样的一些辅料,但是有的反对,比如说张景岳这一类的医药学家,就说熟地本身就要用它的宁静,就要用它的静重,就不应该让它带上躁动的偏性,那么如果加了酒、加了砂仁,或者陈皮,就增加了它的躁动的性质,不是炮制所要求的。所以自古以来,熟地九蒸九晒的过程当中加不加辅料?一直是有争论的。
熟地和当归比较,熟地是补血而主静,它的药性是偏于静重的,主静的,所以这个血虚如果兼有阴血躁动不安,就是兼有一些出血或者出血倾向,
熟地的兼有功效,它能够补阴精,既是一个补血药,又是一个补阴精的药。如果是精血亏虚,那么就适合于选用熟地,不太适合于当归,当然当归不是不可以用,因为精血是同源的,互相可以转化,往往可以同时互相影响,出现精血双亏的一些表现,精血不足证或者精血亏虚证,那么这个就往往是一些早衰,这个时候的熟地可能主要还是用来抗衰老的了。比如出现了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牙齿松动,须发早白,这样子一些未老先衰的症状。
如果说它的主治证是需要补而兼行的,那当然应该把当归作为一个君药;如果是需要精血双补,这种时候四物汤里面的君药就应该是熟地。
方里面君药不固定,根据它主治证不同而有所变化,古已有之,这个不是现在的发明创造。那么最典型的就是我们今后学方剂当中的越鞠丸,它就是五味药治疗六郁,比如说血郁的时候以川芎为君药,气郁的时候以香附为君药,湿郁的时候以苍术为君药等等
银翘散用于温热病的卫分阶段,这个时候它属于温热病,需要清热解毒,又需要轻宣疏散,那么银花、连翘既是清热解毒药,又是轻宣疏散的解表药,当然银花、连翘应该作为一个君药。如果说他是普通的风热感冒,而且表证很重,比如说恶寒发热,甚至于无汗,那么这个时候可能以银花、连翘宣散外邪可能就显得比较轻薄了一点,可能里面的荆芥、薄荷就应该是更重要,普通的风热感冒它不需要清热解毒,就要用解表作用更强的药
第二个功效就是补肾精。肾的虚证,一个就是肾精不足证,没有明显的寒热偏象,就是以肾虚,比如头晕眼花、耳鸣,刚才说的牙齿松动、须发早白、腰膝酸软为主要临床表现,寒象热象都不明显,那么这个就是肾精不足证。
肾气不足证,那往往也是寒热不是很明显,但是有肾气不固,肾气不固证,有这种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或者崩漏之类的精气外泄的一些临床表现,那么熟地也可以使用。在补阳的方当中,最有代表的肾气丸、右归丸,那么它和肉桂、附子这一类的温阳的药组成补阳的,补肾阳的方,里面也有熟地。那么肾阴亏虚,知柏地黄丸里面也用熟地,实际上熟地它的基本作用就是补肾精,肾精作为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但不能理解为熟地既能补肾阳又能补肾阴,肾阴虚和肾阳虚是以寒热两分的,是不可混的。为什么都用呢?就是一个基本功效没有变,补肾精。所以熟地的主要功效,一补血,二补精,滋阴,(滋)肝肾之阴。那么这个阴重点还是在以精气分阴阳,因为它能够补精血,和气、和阳,和阳气相对,精血都是属阴的,所以熟地的补阴应该理解为它主要是补精血的,典型的阴虚证是阴虚内热证,熟地是一个温补的药,不是清补的药,所以它不是一个典型的补阴药,在阴虚证当中它可以使用,这个(时候)使用仍然是用它来补精血的,不是用来滋阴降火的,不是用来清补的。
白芍。这个就是那种观赏植物芍药花这种白芍,它的根采挖起来以后,刮去了外皮,在开水当中再煮过,然后晒干了,那么就是外面偏白的。这个和我们前面清热凉血药当中学的赤芍,它有品种来源的不同,赤芍主要是来源于木芍药,是野生的,白芍主要来源于芍药,这个种主要是家种,但是芍药这个种也可以作赤芍药(用),关键是加工炮制,赤芍是挖来以后不去皮,不去表皮,直接晒干、生的,白芍要去皮,要在水当中煮过,所以它们的化学成分有一些变化,有人研究可能活血化瘀的成分主要就在根的表皮,所以白芍的活血化瘀作用就不明显了,因为它有关的成分在加工炮制的时候已经基本上去掉了。(它们的区别不仅仅是有皮与无皮,还有是否水煮过!)
白芍作为一个补血药,它也是可以广泛地用于各种血虚证,它的作用非常缓和,或者说它不是一个很典型的补血药,它的补血作用很不明显,它往往在补血方当中都是作辅助的药物,不能作为主要的药,这里指的是在补血方当中,它都是处于次要的地位。
平肝,就是平抑肝阳。
有平肝作用的药物,在配伍应用的时候,一般都会提到配伍白芍,那么前面的这个平肝的药几乎都可以和白芍同用,它有比较明显的平肝作用,加上它的药源很丰富,价格也比较低廉,而且肝阳上亢往往是肝肾阴虚所致。那么白芍,第一它可以通过敛阴或者养血,敛阴养血,有利于肝阳上亢的治本,它配伍其他的一些补阴的药可以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它不完全是治标的,它兼顾肝阳上亢治本,就是它略有敛阴养血的这个功效。另外,我们前面学过的那些平肝药,绝大多数没有止痛作用,只有象天麻这样的少数的平肝药兼有一定的止痛作用,白芍不但兼有,而且止痛作用还很好,力量很强。那么肝阳上亢主要的一个症状就是头痛。
肝阳上亢证当中,它是一个作用比较全面的一个平肝药。所以相对来说,它用得比较广泛。
缓急止痛。这个也用以治疗内脏、胁肋、脘腹或者肢体、肌肉和内脏的痉挛性的疼痛。这个常常和甘草相须为用
芍药甘草汤。但是在过去的一些中药书里面,往往就没有肯定白芍的甘味,那么白芍就是一个苦酸的药物,酸能够敛阴、能够养血,阴血充盈了、充盛了,筋脉就得到充养,就比较柔润,就能够濡润,就不会挛急,这个挛急就是失掉了阴血的充养,所以一般有的书上就把它叫做柔肝止痛。其实白芍的柔肝止痛,它是基于它能够敛阴养血,而且药味里面过去没有肯定它的甘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它对肢体或者内脏、脘腹、胁肋的痉挛性疼痛的止痛的这种机理,那么甘草是立足于它的甘味来解释,所以甘能缓,称为缓急止痛。白芍用于胁肋、脘腹、四肢的拘挛疼痛,可以说是柔肝止痛,也可以说缓急止痛,这两种说法它各自的说理的方式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但是所指的对象是一样的
止汗。有的书也叫敛阴止汗,因为汗是人体的阴液所化生的,那么这个阴液不敛,那么就是出现了汗出偏多。可以用于自汗、盗汗。这自汗一般是气虚的偏多,所以常常可以配伍补气的药,象前面的黄芪、白术这样的药。那么在盗汗是阴虚的多,那么配伍补阴的药,也可以配酸枣仁,浮小麦,这些(药)它本身也能够养阴。
白芍在使用的时候,就是(与)十八反(有关),按理说应该和赤芍相比较,因为古代赤芍和白芍是不分的,统称都叫芍药。但是我们现在学了以后,这两个药的可比性很小,要说有一点相同都能止痛。但是一个是缓急止痛,或者柔肝止痛,另外一个是化瘀止痛,主要是用于瘀血疼痛证。那么另外的功效,有的人就提出白芍也能活血化瘀,只不过力量很微弱它还能够增加心肌的血流量,能够抗血栓,能够抗血小板的凝聚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有活血化瘀倾向的一些很重要的药效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