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一】高考新宠!海气相互作用!学完就会

冷冷 | 11-6 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自然界影响尤为深刻。
-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分交换

- 海→气: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7.5%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 气→海: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 海洋的蒸发量与温度密切相关
- 影响蒸发:光、热、风、水、面、植率
- 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 因此,低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水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2. 海气相互作用与热量交换

海→气
海─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海水蒸发时候吸收热量,到达大气层后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同时放出热量,这种输热方式叫潜热输送)
①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增温的海水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加热近海面大气,所以,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②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
3. 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
海→气(能量)
- 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气→海(动力)
- 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例如,南北赤道暖流是信风吹拂所形成的
4. 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
海一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
- 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
- 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低纬度海洋热量收入>支出
高纬度海洋热量支出>收入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题。

- 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5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题。

3. 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 海水流动快【开阔的地方并不快】
B. 有暖流经过✓
C. 太阳辐射强【高纬度反而大】
D. 靠近陆地【蒸发量线由陆地向海洋递增】
4. 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域冬季
A. 降水少【多】
B. 辐射强【到达30°N】
C. 海气温差大✓【对流】
D. 风力强【冬季受西北风,沿岸>海洋】
2023·深圳·一模
2021年5月,面积达4320平方千米的A-76冰山从南极洲罗恩冰架脱落,随后开始缓慢漂移。下图示意A-76冰山脱落位置及周边海域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导致A-76冰山在脱落后出现a→b→c位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海陆轮廓✓ ②极地东风✓ ③地转偏向力 ④西风漂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A-76冰山对所经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下垫面反射率减小【增加】
B. 大气逆辐射增强【近地面吸热下降,地面辐射下降,大气辐射下降】
C. 水汽输送量增大【海洋温度下降,水汽输送量减少】
D. 大气吸收的海面热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