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治肝五法(1)酸泻肝木、疏肝敛阴。《内经》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

2022-10-26 13:35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中医治肝五法(1)酸泻肝木、疏肝敛阴。《内经》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所谓以辛补之,以肝主升发,顺其性为补。观《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厥阴肝木之胜,多用酸泻之法。酸泻肝木以白芍、木瓜、乌梅为主;疏肝敛阴以柴胡、自芍为主。

(2)强金制木。

恢复肺金肃降之气,以抑制肝木亢盛。以沙参、麦冬、石斛、百合为主。

(3)培土荣木。

脾胃为营卫之源。肝木亢盛,克制脾胃,必致营卫不足。营血渐虚,无以濡养肝木,故培土适从荣木。以参、术、苓、草、扁豆、莲肉之属。

(4)滋水涵木。

即滋阴柔肝之意。以白芍,生地黄为主。  

(5)和阳熄风。

即缓和阳气亢盛,平熄肝风内动。以桑叶,钩藤、连翘、黑山栀、丹皮之属。

甲亢处疗之难,有以下数端

肝胆阳气亢盛,本可用苦寒泻火之剂,吴鞠通所谓:“直折苦降”法。然患者多肠鸣腹泻,消瘦乏力,此脾虚之象。若用苦寒降火,则脾胃更伤,此其一也。

其腹泻重者,日4~5次,怠倦乏力,本当补脾,若过用参、芪、白术,则益气助火,此其二也。

烦热面红,脉数舌绛,本为伤阴之象,若纯用滋柔,又碍其脾运,此其三也。

故临床体验,在上述五法中,以酸泻肝木为主要方法。以白芍、木瓜、乌梅既无苦寒伤中之弊,且有敛阴止泻之益。兹据上述五法,将临床中所拟常用方剂,介绍如下。

方药:白芍,乌梅,木瓜,柴胡,沙参,麦冬,石斛,白术,莲肉,桑叶,黑山栀。

以上为通用方剂。其方义是据前述五法所组成,兹不复赘。临床运用时,可根据患者之阳亢、脾虚、阴伤的孰轻孰重,加减化裁。


中医治肝五法(1)酸泻肝木、疏肝敛阴。《内经》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